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三叶抗铜毒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3-22 08:48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对高度铜(Cu)污染(300mg/kg)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铜污染降低了白三叶单株干重、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酶(CAT)及各部位磷(P)水平,而提高了叶片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_2O_2)、地上部镁(Mg)和各部位Cu水平以及Cu迁移量;AM真菌显著提高了Cu污染条件下白三叶单株干重、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POD、CAT、ASA、P、Cu及各部位Mg水平,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H_2O_2含量;在Cu正常和Cu污染条件下,接种株的Cu迁移量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可见,接种根内球囊霉不仅促进了Cu污染条件下白三叶生长及Cu在地上部的积累量,还通过提高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增强其抗Cu毒害能力。
[Abstract]: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oculation of (Trifolium repens L.) with (Glomus intraradic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a fungal fungus, in the roots of White clove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to high copper (Cu) pollution (300mg/k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pper pollution reduced the dry weight per plant, photosynthetic pigment, soluble sugar, proline, catalase (CAT) and phosphorus (P) levels in leaves of white clover, but increased leaf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peroxidase (POD),. Ascorbic acid (ASA), hydrogen peroxide (H_2O_2), above ground magnesium (Mg) and Cu levels in various parts and Cu migration; AM fung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ry weight of white clover leaves,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 proline, POD,CAT,ASA,P,Cu and Mg levels, and decreased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H_2O_2 content of leav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 pol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Cu and Cu pollution, the Cu migration of inoculated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noculated plants. It can be seen that inoculation not onl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white clover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u in shoo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 pollution, but also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anti-Cu toxicity by improving the osmotic adjustment and anti-oxid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70060)
【分类号】:X173;S5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莉;王元素;洪绂曾;;喀斯特地区白三叶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7期

2 金山;朱婷;曹社会;;锌胁迫对白三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3 向仰州;刘方;;酸水浸泡下钙盐溶液浸种的白三叶‘海法’种子萌发特性初探[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4期

4 张玉岱;李同川;张道勇;贾曼莉;郭宏;李会科;曹卫东;;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总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继平;徐春波;赵海霞;王勇;;白三叶生物技术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继平;徐春波;赵来喜;王勇;赵海霞;;白三叶生物技术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桂琴;丁永林;Matthew Mahoney;;外源柠檬酸合成酶基因提高了转基因白三叶的耐酸性[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英俊;吴维群;闫敏;韩建国;;白三叶种子田间生产与管理[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州;彭燕;苏星源;;不同叶型白三叶抗氧化保护及渗透调节生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鹤山;刘洋;田宏;蔡化;王凤;陈明新;;刈割对白三叶生长状况及越夏性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张新全;蒲朝龙;周寿荣;毛凯;陈元江;;川引拉丁诺白三叶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8 李州;彭燕;张婧源;马啸;;白三叶种质资源形态变异与地理起源关系研究[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安慧;上官周平;;白三叶幼苗叶片光合特性、比叶面积及叶氮含量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韩文娟;戴丹丹;黄辉;;盐胁迫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生理特性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三叶冬季如何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省畜牧水产局饲草处 胡利仁 文立华;白三叶栽培要点[N];湖南科技报;2001年

3 杨凌金道种苗站 刘原;白三叶的栽培[N];陕西科技报;2002年

4 博野县农林局 刘秀景;果园如何种好白三叶[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马强;白三叶种子难以国产化 拷问国内草种生产条件[N];中国花卉报;2008年

6 金盼林   ;白三叶也应常修剪[N];中国花卉报;2004年

7 广东省牧草饲料工作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 陈三有;铺地白三叶[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邢台新世纪广场管理处 李秋梅 焦伍;再说说白三叶[N];河北科技报;2002年

9 雷蕾邋纪正鸿;果园里种草好处多[N];丽水日报;2007年

10 河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 张焕强邋研究员;白三叶与红三叶[N];河北农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建秋;白三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闫敏;灌溉对白三叶生殖生长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黄帆;高加索三叶草与白三叶杂交后代遗传特性及育性恢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4 何忠俊;土壤-牧草系统氮锌复合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5 武利玉;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化带集雨模式及植物生长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濾;践踏对白三叶生长及构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2 景文;外源精胺预处理提高白三叶抗旱性效应及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杨丽;白三叶种子及胚状体诱变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张s,

本文编号:2445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45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9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