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三重理论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2 13:23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或示范区的哲学实质,是尝试改进或重构人类社会不同层面或维度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依此,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或示范区的理论思考,可细分为三个值得或需要追问的理论性问题或维度:一是"五位一体"或"五要素统合"的机理与机制,可简称之为"管理哲学或战略维度",即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主客体关系、体制制度构架和经济政治与社会动力机制;二是省市县三级行政层面的更有效推动及其机理与机制,可简称之为"空间维度",即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在哪一个行政层面上是更容易实施和取得成效的: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或方向,可简称之为"政治向度",即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是否及在何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政治愿景与现实。
[Abstract]:The philosophical esse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ilot or demonstration area is to try to improve or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ociety and nature in different levels or dimensions of human society.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pilot or demonstration area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heoretical questions or dimensions which are worth or need to be questioned: first, the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of "five-in-one" or "five-factor integration". It can be abbreviated as "management philosophy or strategic dimension", that is, the healthy and smooth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at kind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is neede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ynamics mechanism; Second, the mor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three administrative levels of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and its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at is, the healthy and smooth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n which administrative level it is easier to implement and achieve results: third, the socialist nature or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as "political orientation", that is, the healthy and smooth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hether and in what sense means the political vision and reality of socialis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ZXA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74)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安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推进方略[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正;;马克思政治哲学教育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J];亚太教育;2015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苗启明;兰文华;;生态文明建设三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苗启明;盛莉;;马克思的生态理念及其对人-境生态系统的揭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57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57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