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地铁站内细颗粒物空间分布规律的实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9: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相较于地上交通,地铁有快速、不堵塞的优点,但是由于地铁站本身半封闭的结构特点,其内部的空气品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近几年室外大气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部门也对此加大了治理力度,相比于室外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的高度公开化,国内地铁中的空气质量及细颗粒浓度还未引起大众的普遍重视,而相关的研究更为少见。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地铁站不同区域内细颗粒物的分布状况进行实测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的测试,得出地铁站内每个区域里不同位置处细颗粒物的浓度;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地铁站内各区域的细颗粒物分布规律;对比可调屏蔽门形式的站台内以全高安全门系统和屏蔽门系统两种模式运行时的细颗粒物浓度,说明不同系统形式对站台内细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对不同室外工况下北京地区不同系统形式的地铁站各区域内细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进行实地测试,得出地铁站各空间内细颗粒物的分布规律,其要结论如下:(1)不同室外工况和时间段下地铁站站厅内各测点位置处的浓度水平和波动幅度各不相同,站厅内浓度场的变化较大;站台内两端点处的浓度水平及波动幅度均大于中间位置;车厢内细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在客流平峰期规律为:车头车厢车尾车厢中间车厢,三个位置处的浓度差异较小,而在客流高峰期三个位置处的浓度水平差异较小,浓度场较为均匀。(2)两个不同形式系统的地铁站各个区域中细颗粒物浓度水平的规律是:站台站厅;客流高峰期的站厅和站台内的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均高于客流平峰期。(3)在室外环境质量为良时,将可调屏蔽门形式的站台从屏蔽门系统调为全高安全门系统运行两个小时后站台内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32%。论文通过实测及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地铁站各空间内细颗粒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此外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系统形式对站台内细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这不仅完善了国内有关地铁内空气品质的研究,还为以后地铁站内空气品质的控制和地铁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对未来更加深入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图文】:

地铁,北京市


图 1-1 北京市地铁日均客运量统计Fig1-1 Daily passenger traffic statistics of Beijing subway现如今,地铁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使用地铁出行的人高,所以地铁作为一个建筑物来说,其内部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乘客铁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目前,地铁站内有关舒适性(温、湿度)和安方面的控制方法日趋成熟[3],如通过站内空调方式的改善来控制站内温而在站台加设屏蔽门的方法既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又减小了站内空调系统的,但是,控制地铁站内的颗粒物浓度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地铁本身的特点来说,其轨道和站点大多位于地下,内部的空气环境与大气环境的连要通过地铁站进出口、隧道风井和通风系统。除此之外,地铁内部的建筑较为复杂多样,这种半封闭式的建筑内部的空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人类健求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人体的健康与空气环境息息相关[4],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频频“爆表”。空气中的污染物粒子主要是粉尘、

可吸入颗粒物,呼吸系统,颗粒物


1-2 可吸入颗粒物在呼吸系统的着落点ig1-2 PM deposition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图 5 所10中大多数粗颗粒将滞留在鼻腔、颗粒 PM2.5-1,由于其尺寸较小,通其中滞留在上呼吸道中的颗粒物对进而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直接进入肺深部的二氧化氮产生联部炎症。滞留在鼻腔内的粗颗粒物颗粒物能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内,,而入到血液循环中去[19]。颗粒物还有载统乃至全身[20]。此外,Michael T. .5的毒性增加。物的成分及来源的确定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朋;沈惠平;黄云彪;杨敏娟;孙乔;俞爱青;赵宜静;;大气PM_(2.5)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2015年05期

2 郑玫;闫才青;杨巧云;邱兴华;付怀于;李小滢;朱彤;;北京市公共交通环境多环芳烃的个体暴露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9期

3 王维;王丽慧;;新建地铁隧道内活塞风温度变化理论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陶燕;刘亚梦;米生权;郭勇涛;;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5 李路野;樊越胜;谢伟;司鹏飞;侯文生;;西安市地铁环境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2期

6 孙云雷;王丽慧;;地铁活塞风与空调送风耦合的温度场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2年11期

7 陈超;潘嵩;李真真;许磊;张丽莉;;地铁活塞效应对地面出入口引入新风流动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8 邢黎明;贾继霞;张艳红;;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王泽宇;;浅谈地铁环控的特点及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年02期

10 王丽慧;吴喜平;;地铁活塞风对车站环控速度场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巨澜;张发勇;;地铁屏蔽门漏风量CFD模拟计算初探[A];铁路暖通空调专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慧;地铁活塞风与地铁环控节能[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建;严寒地区屏蔽门制式地铁站轨行区通风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然;地铁站室内空气品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宗青松;室内颗粒物分布与沉积规律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4 徐斌;室内超细颗粒物的运动分布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7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7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