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低基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反应器室温运行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9:57
【摘要】:基于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PN/A)的单级全自养脱氮过程是一项经济且环境友好型污水脱氮技术。相较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单级PN/A工艺在能耗、基建费用、能源回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将自养脱氮技术应用于主流污水的处理,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高温高氨氮废水的处理,由于功能菌对坏境的苛求,主流城市污水自养脱氮工艺仍在研究之中。颗粒污泥具有高密实性、沉降性能好、生物截留能力强、耐冲击负荷,在全自养脱氮工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围绕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在室温和低氨氮浓度下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在气升式反应器中接种久置的PN/A颗粒污泥,控制温度在(23±2)℃,pH在7.7~8.0,以氨氮浓度为70 mg·L~(-1)的人工无机配水为基质,考察单级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实现室温启动效能。通过逐级缩短水力停留时间(1.1→0.5 h)提升氨氮负荷[1.53→3.36 kg·(m~3·d)~(-1)],逐步恢复AOB、AMX菌活性以及微生物协同效能。经过95 d运行调控,反应器成功启动,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达85%和69%。根据各阶段污泥性能,严格控制溶解氧(DO),有效抑制NOB。污泥适应环境后,颗粒粒径随负荷提升逐渐增大,最终平均粒径达1.30 mm。成熟的自养颗粒污泥轮廓光滑清晰,扫描电镜显示,颗粒污泥内部形成空腔,表面有孔隙,污泥形态以球菌为主,并有少量杆菌及短杆菌。EPS主要成分为蛋白质(81.48%),泥水分离效果较好。2.在室温成功启动PN/A的基础上,反应器在环境温度(经历夏-秋-冬-春-夏四季更替的自然温度变化)(7~29℃)下运行超过1年。利用迂回负荷调控和负荷提升策略控制反应器运行,总氮去除负荷在夏季温度(27℃)最高达2.70 kg·(m~3·d)~(-1),在最低冬季温度(7℃)维持有0.60 kg·(m~3·d)~(-1)。系统中AOB和AMX的活性对于温度响应规律基本一致,都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NOB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初期,q(NH_4~+-N)和q(TN)分别为0.30 g·(gVSS·d)~(-1)和0.24 g·(gVSS·d)~(-1)。随着温度的降低,q(NH_4~+-N)和q(TN)整体呈下降趋势,q(NO_3~--N)值出现升高趋势。在低温段,q(NH_4~+-N)和q(TN)略有波动,但已不再持续降低,分别维持在0.14 g·(gVSS·d)~(-1)和0.11g·(gVSS·d)~(-1)。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发现在同样的温度区间,AMX活性的波动幅度高于AOB活性,说明低温对AMX的影响相比AOB更为强烈。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在低温阶段时,部分菌群活性受到影响,可能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污泥的活性可以逐步恢复。在降温阶段,污泥的平均粒径为从1.30 mm减小至0.98 mm,低于20℃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的颜色从棕红色逐渐变为棕褐色,15℃以下颗粒颜色变为棕黄色,出现相当数量的絮状污泥,反应器中呈现松散的絮体污泥与部分颗粒污泥共存;温度上升阶段,高于20℃颗粒污泥颜色又逐渐过渡为棕红色,粒径逐渐增大,污泥形态变得致密光滑,絮体污泥逐渐减少至几近消失。3.基于DO/RAN控制策略,结合室温运行期间反应器氨氮去除负荷情况,采用负荷和曝气调控手段,发现DO/RAN和NOB抑制之间具有直接且快速的响应关系。稳定运行工况下,DO/RAN水平与温度成正相关。当温度从29℃降低至10℃时,稳态运行的DO/RAN从0.15降低至0.03。同时,当温度在20℃以上时,DO/RAN的控制范围更大,在20℃以下,DO/RAN调控变窄。对比各阶段控制期和恢复期的比NO_3~--N生成速率,原位q(NO_3~--N)在恢复期相比干扰期均有所下降,表明DO/RAN成功用于抑制NOB活性。但异位q(NO_3~--N)在两个时期,变化幅度较小基本持平,说明NOB仍存在于颗粒污泥中,随着反应器运行,当遇到合适的条件时(如NH_4~+-N耗尽或供氧过量时)即可恢复对NO_2~--N氧化作用。通过拟合粒径与DO和剩余氨氮浓度比值,发现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2为0.757,这意味着粒径变化可以作为应用DO/RAN调控的重要参考。
【图文】:

电镜图,超微,电镜,厌氧氨氧化


亚硝化过程的碱度消耗竞争 NO2--N,AMX 和 NOB 利用供体,生成一定的 NO3--NMX)能自养菌(图 1-3),属于分支很深菌共有 6 个属,包括在淡水系统和ocadia”、“kuenenia”、“Jettenia””、“Scalindua”[32-34]。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直径在 0.8 ~ 1核糖体和外室细胞质。厌氧氨氧化,外层由厌氧氨氧化菌体膜包裹着A 存在于拟核中,外室细胞质位于性菌,具有细胞外囊,细胞壁表面度缓慢,在 32~33 °C 时其倍增时d-1,在 20°C 时约为 17 d[37, 38]。

模型图,自养,颗粒污泥,脱氮


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微生物细、胞外聚合物为“黏合剂”、其余微作用的复杂过程[91]。是使自养型好氧氨氧化细菌和厌氧中耦合好氧氨氧化和厌氧氨氧化,从着溶解氧浓度梯度,通过控制曝气可 AOB 为好氧菌,AMX 为厌氧菌,结自养脱氮。DO 向颗粒内部渗透,,颗量的 DO,颗粒内部形成厌氧或缺Nielsen 等[94]研究发现,AOB 主要分颗粒污泥的缺氧内部。颗粒污泥紧密,使其具有更广阔的的应用前景[95]。颗粒污泥与自养脱氮工艺,可以在,获得较高的脱氮性能[96]。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苏庆岭;梁瑜海;吴青;张杰;;CANON颗粒污泥高效脱氮及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2 崔剑虹;李祥;黄勇;;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联合形式、应用及脱氮效能评析[J];化工进展;2015年08期

3 张肖静;李冬;梁瑜海;何永平;张玉龙;范丹;张杰;;氨氮浓度对CANON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7期

4 张珏;陈辉;姬玉欣;杨毕娥;刘甲红;金仁村;;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6期

5 胡石;甘一萍;张树军;韩晓宇;张亮;;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效能及污泥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6 冯一帆;;CANON工艺脱氮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01期

7 闫立龙;刘玉;任源;;胞外聚合物对好氧颗粒污泥影响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11期

8 丛岩;黄晓丽;王小龙;高大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J];化工学报;2014年02期

9 付昆明;张杰;曹相生;李冬;孟雪征;;CANON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及温度冲击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2年10期

10 黄力彦;王志宏;陈大志;谭艳来;佘琼红;;低碳源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甘一萍;胡石;张树军;张亮;;CANON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爽;厌氧氨氧化关键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涛;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效能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暴瑞玲;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及其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希;接种污泥对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反应器启动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2 徐杉杉;温度、盐度对内回流PN-ANAMMOX反应器的运行影响及调控[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3 宁小芳;厌氧氨氧化系统启动及活性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4 齐桂满;一段式自养脱氮工艺的快速启动与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章文琴;城市污水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运行调控及应对降温过程的响应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6 窦元;DO浓度对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冯继贵;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与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李刚强;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及一体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建国;常温低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郑宇慧;温度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667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7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