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磁场强化和催化剂改性对芬顿反应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8 08:47
【摘要】: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酚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大量排放的含酚废水会污染到各类淡水流域包括地下水等,威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由于酚类废水可生化性差,目前多采用高级氧化方式。芬顿法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操作方便、反应迅速、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特性强等优点。然而普通Fenton法存在催化剂利用率低、pH适用范围窄、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据报道,磁场对自由基有明显作用,磁强化芬顿反应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传统芬顿法的缺陷;此外,表面经过修饰改性的催化材料较未改性的催化剂有着更好的降解效果和稳定性,可以推测在磁场强强化芬顿体系中采用改性催化材料能够多层次提高体系对污染物的氧化能力。本课题以配制好的对苯二酚模拟废水为目标废水,对三种传统催化材料(FeSO_4粉末、还原铁粉、Fe_3O_4颗粒)进行单变量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磁化实验,可以得出三个体系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pH为3、H_2O_2投加量为1.0mL、FeSO_4·7H_2O投加量为100mg反应时间为10min;pH为3、H_2O_2投加量为0.35mL、Fe单质投加量为80mg、反应时间为30min;pH为3、H_2O_2投加量为0.6mL、Fe_3O_4投加量为180mg、反应时间为30min。三种催化剂最适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0.92mT、20.92mT、12.53mT,磁场对Fe_3O_4的强化效果最明显。制备纳米Fe_3O_4颗粒并采用TMAH和EDTA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考察催化剂改性前后的效果以及稳定性,并对实际废水进行应用,可以知道纳米Fe_3O_4经过TMAH和EDTA共同修饰后,颗粒粒径在10-15nm之间,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提高;改性催化剂构成的类Fenton体系的最佳条件参数为pH为3.5、改性催化剂投加量为150mg、H_2O_2投加量为0.5mL、反应时间为30min;5种催化剂最佳磁感应强度均为12.53mT,5#Fe_3O_4的磁场强化效果最好,经过8次循环使用后,循环使用稳定性最高;处理实际废水时整体的去除效果次序规律是5#Fe_3O_4磁后Fe_3O_4磁后5#Fe_3O_4磁前≥1#Fe_3O_4Fe_3O_4磁前,表明颗粒表面改性以及磁场强化实现了对该类芬顿体系的双重强化效果,此外,5#Fe_3O_4加持磁场后使用6次后去除率仍在60%以上,循环使用稳定性同样是最高。采用5#改性催化剂构成的磁强化芬顿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芬顿方法pH适用范围窄、催化剂利用率低且无法回收等问题的限制,为芬顿组合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图文】:

技术路线图,芬顿,催化剂,处理效果


外光谱和 Zeta 电位的分析。(3)任务三:将改性后的五种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芬顿实验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不同改性方法以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处理效果;进行磁化实验,比较有无磁场的处理效果,考察催化剂改性后对磁场的敏感程度;并根据回收的次数和效率考察各种催化剂重复利用的稳定性。采用不同环境下的催化剂(Fe3O4、Fe3O4磁前、1# Fe3O4、5# Fe3O4磁前、5#Fe3O4磁后)构成的类芬顿体系处理实际废水,考察不同环境下的催化剂(Fe3O4、Fe3O4磁前、1# Fe3O4、5# Fe3O4磁前、5#Fe3O4磁后)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察它们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沉淀分离效果以及循环回收稳定性,最后进行最终磁强化芬顿技术工况参数和传统芬顿反应的多角度对比,确定磁强化芬顿体系降解含酚废水提升效果。本课题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苯二酚,对对,水样,去除率


因素变量实验,考察体系的 ph、催化剂投量、过氧化氢投量、反应时间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影响;进行正交实验和磁强化芬顿实验,考察最佳同催化剂的磁敏感程度以及磁强化效果;最后进行三种催化剂多角度的对 单因素变量的影响.1 体系 pH 对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影响采用普通 Fenton 法处理 100mL 模拟含酚废水(COD=900-1000mg/L),O4-芬顿体系反应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 0.8mL、FeSO47H2O 投加量为 10时间为 20min;Fe-芬顿体系反应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 0.35mL、Fe 单为 80mg、反应时间为 20min;Fe3O4-芬顿体系反应条件为:H2O2投加L、Fe3O4投加量为 180mg、反应 30min。测定不同 pH(1、3、5、7、9滤液的 COD,,计算对苯二酚去除率,结果见图 3-1。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洋;赵静;;芬顿反应控制条件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年12期

2 邱珊;柴一荻;古振澳;杨乐;陈德坤;周桢;;电芬顿反应原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9期

3 黄进;天然水中典型阴离子对芬顿反应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04年09期

4 茹晋波;熊源泉;吴波;冯浩;;不同载体铁基催化剂异相芬顿反应脱硝实验研究[J];现代化工;2017年07期

5 李沛东;高颖;吴荣础;高俊发;;异相芬顿反应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年03期

6 孙常旭;王滨松;刘扬;李丽;;动态吸附法制备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及其脱色效果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张小乐;靳惠文;陈泰宇;蔡世欣;杨植森;寇呈熹;路大帅;;磁性空心纳米反应器及其类芬顿反应催化活性[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8 王爱民,曲久辉,史红星,茹加,刘会娟,雷鹏举;活性碳纤维阴极电芬顿反应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9 吴光辉,杨莉,吴少林;芬顿反应与TiO_2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孙晓霞;;煤化工酚氰废水处理工艺设计[J];广东化工;201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明阳;;硫化钼助催化光催化协同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A];2018第二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2 种晓利;赵冰;杨胥微;;类芬顿反应降解罗丹明6G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3 汪钰恒;葛治伸;;自放大芬顿反应聚合物纳米胶束的构筑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4 胡凌泉;何臣臣;熊思维;陈少华;王罗新;;聚苯硫醚多孔纤维附载草酸亚铁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Q:高分子工业[C];2017年

5 孟晓青;颜素;郑冠宇;周立祥;;生物成因施氏矿物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6 李旭宁;王军虎;;普鲁士蓝类似物在环境催化及形貌可控领域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二分会: 多孔功能材料[C];2016年

7 王爱民;胡春;;活性炭纤维载铁催化剂光芬顿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旭宁;王军虎;;穆斯堡尔光谱对芬顿反应机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L能源材料化学[C];2015年

9 张恩磊;王国胜;张本贵;王祝敏;;磁性MgFe_2O_4纳米棒的合成及其芬顿反应降解刚果红性能的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李旭宁;王军虎;;普鲁士蓝衍生纳米材料活化H_2O_2/PMS降解有机污染物[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慧妍;数据挖掘在癌症细胞增殖机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徐秀泉;新型光催化剂降解盐酸莫西沙星及灭活病原微生物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光州;磁场强化和催化剂改性对芬顿反应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刘静怡;零价铁复合核壳材料促进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及其机理的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3 吴欢欢;基于四氧化三铁多功能纳米粒子进行芬顿反应联合光热抗肿瘤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4 冷雪荧;AQS-PUF/Shewanella sp. RQs-106/铁强化活性艳红X-3B降解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张鹏飞;光催化与芬顿反应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6 袁丹;金纳米棒在生物小分子检测及区分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7 杨冬琴;基于芬顿反应金纳米簇传感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李明飞;可地下传输的化学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考察[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李海如;磁性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类芬顿反应降解有机染料[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徐楠楠;铁系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非均相类芬顿反应及其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9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69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