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光感技术的径流雨水分质截留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20:53
【摘要】:目前,径流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河湖的主要污染源,是雨洪管理工作的重点。传统基于“初期冲刷”理论的雨水截留模式没有直接和水质挂钩,因而不能准确拦截污染雨水、弃流清洁雨水。对此,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光感技术的径流雨水分质截留模式,建立了径流水质与透光性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光感模式的水质控制阈值。将该模式与传统的容积式截留模式进行比较,对实测降雨进行模拟截留,计算各模式的截留雨水量,并分别评价了其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光感技术的截留井装置的设计制作与运行试验,并分析了装置的水质关联性和截污准确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扬州市内3种下垫面产生的径流雨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径流雨水中粒径小于150μm的细小颗粒物占比较大,大部分含磷污染物为颗粒态,大部分含氮污染物为溶解态,有机物污染物则两种形态各占一半。(2)选用6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感检测器的光源。径流雨水SS、CODCr、TP和TN与透射光衰减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872、0.828和-0.655;SS、CODCr、TP和TN与透射光衰减率的回归方差R2分别为0.738、0.734、0.729和0.427;所有水质参数及透射光衰减率之间的Kendall协和系数为0.793,表明径流雨水水质与透光性有较高的一致性。使用透射光衰减率0.3(30%)作为径流雨水分质截留的依据,其对应的各指标阈值为:SS=25.00mg.L-1,CODcr=40.00mg·L-1,TP=0.25mg.L-1。(3)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径流水质在各降雨过程中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雨峰偏后的单峰型降雨,初期径流雨水的水质较好,在产流一段时间后各污染物的浓度才开始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出现了后期冲刷现象;对于雨峰偏前的降雨,产流前期的径流雨水中国污染物的浓度极高,并在20min内迅速下跌,直至产流过程结束,属于典型的初期冲刷事件;而对于连续降雨,下垫面较为清洁,径流雨水的污染物浓度在整个产流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水质情况较好。(4)选用0.2236hm2的实际区域进行研究,对7场降雨进行流量-水质同步监测。以前5mm降雨的产流量作为传统模式的截留容积,以透射光衰减率0.3作为光感模式的截留阈值,对各降雨径流进行模拟截留。经分析,传统模式会拦截清洁雨水,弃流污染雨水;光感模式以径流透光性的强弱为依据调节截留水量,只拦截高污染雨水。在本文实测的降雨中,光感模式的最高截留容积为传统模式的3.75倍,最低为0m3,截留雨水SS平均浓度为传统模式的2.32、2.87和2.54倍,弃流雨水的平均污染物浓度在所有降雨中较低且稳定。可见,传统模式对径流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即便对于径流水质浓度前低后高的降雨过程,其仍采用相同的截留量,这是不妥的,而对于雨季的连续降雨或多峰雨、后峰雨,其是不适用的。相比之下,对于不同条件下的各类雨型,光感模式均是适用的。(5)设计了基于光感技术的分质截留井装置,制作完成了进出水管径为DN200的截留井装置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模拟截留运行。截留井装置检测的水流透射光衰减率与污染物SS、CODCr和TP浓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 0.936、0.916和0.928。翻板每次动作对应的透射光衰减率在0.289~0.310之间,为0.290±0.006,与设定的截留阈值0.3接近;触发翻板动作的水质SS、CODCr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84mg.L-1、39.89mg.L-1和0.249mg.L-1,标准差分别为 0.66mg·L-1、1.82mg·L-1 和 O.011mg·L/1,变异系数为 2.65%、4.66%和 4.55%,与透射光衰减率截留阈值对应的污染物浓度25mg.L-1、40mg·L-1和0.25mg·L-1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64%、0.28%和0.40%。上述结果表明,翻板动作与水流透射光衰减率、污染物浓度具有较高的响应性,透射光衰减率与水质的相关程度较高,基于光感技术的径流分质截留井装置能较准确地截留污染雨水,弃流清洁雨水。
【图文】:

模块图,调蓄,雨水,模块


收集池与雨水花园相结合,将初期雨水进行单独收集后通入雨水花园进行处理回用,雨水逡逑利用率达54.55°/J35\厦门通过在地下建造雨水调蓄模块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在降低洪峰逡逑流量的同时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图1-2)逡逑图1-2雨水调蓄模块逡逑目前国内对雨洪管理的探索方兴未艾,各地的试点研究均取得了初步成效137],但和国逡逑外的进展相比,仍存在以下不足:0缺少对于径流水质全面监测的数据和成熟的数学模型;逡逑2)专项行动的施行周期长、见效速度慢,,试点工程的普及范围较小,效果有限;3)尚未逡逑建立与径流污染控制相配套的治理模式及技术体系。逡逑1.2研究意义逡逑1.2.1径流污染负荷的复杂性逡逑作为非点源污染,径流雨水的水质变化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使得径流污染量难以被逡逑定量计算与精准防治,治理难度较大。概括而言,影响径流雨水水质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逡逑污染源、降雨条件、输送过程和流域特征等[3M1]。逡逑(1)污染源逡逑研究指出,附着在地表上的污染物可被分为两类:一类为最外层的短期污染源,其极逡逑易被径流冲刷;另一类是处于地表粗糙缝隙内的长期污染源,其在雨水流经地表时不直接逡逑受到剪切力作用

示意图,光感,检测器,示意图


陈翊基于光感技术的径流雨水分质截留模式研究打开激光器进行预热,待其输出功率达一稳定值下读取透射光电信号强度,记为空腔值随样以相同的流速依次通入透光室,读取对应的透录当前的光源波长与环境温度。定义水样值相对水样透光性的评价指标,按下式计算:0=^1。逡逑尸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TU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兴耀;王蕊;;浅谈小区雨水综合利用[J];陕西建筑;2015年10期

2 焦海峰;胡世金;魏丽;;新型雨水口制作与施工评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年10期

3 王俊;宋晓娟;刘刚朝;;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J];建设科技;2016年09期

4 王俊;宋晓娟;刘刚朝;;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J];城镇供水;2016年05期

5 陈志;;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的探究[J];北方交通;2014年S2期

6 杨秋侠;陈明辉;杜珊;;场地雨水口的优化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7 李兵;张煜伟;王鹏;徐秋明;朱霞雁;胡龙;;拦截式预制雨水口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3年03期

8 魏锋;;道路雨水口设计优化研究[J];福建建筑;2013年08期

9 李鹏;;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6期

10 申斌;;市政道路立箅式雨水口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振铁;;关于泉州城市雨水口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建议[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高薇;;六里桥城市休闲森林公园集雨型绿地建设探索[A];2016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仙耘 见习记者 李张念;城与水的情事[N];常德日报;2016年

2 徐栋;青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N];中国建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许雅文 吴佳妮 通讯员 徐杭 汤臻 陈雁岚;雨水污水,如何“各行其道”[N];浙江日报;2017年

4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上海建设“雨水银行”变废为宝[N];中国城市报;2017年

5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聂永琦 唐承;智慧星沙 海绵城区[N];长沙晚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李蕾 通讯员 董晖;聪明泵站一举解决逢雨积水“病根”[N];解放日报;2017年

7 记者 江瑜;我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正式批复[N];南京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冬;拥抱会“呼吸”的海绵城市[N];天津日报;2017年

9 丁艳彬 罗茜;上海启用涡轮雨水口[N];广东建设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马慧芳;节能型井具在津问世[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茂;LID措施下的干旱区小城镇雨水系统设计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2 杨晶晶;济南市雨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许建超;基于雨洪管理的西安住区雨水景观生态设计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晁昕逸;城市既有雨水管段脆弱性判定及预控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幼殊;城市地表径流有机污染特征及典型污染物在雨水渗滤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6 陈

本文编号:2673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73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