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沉水植物对不同水质的净化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6:35
【摘要】:国内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开发经济方便、持续稳定、环保效益好的生态净化技术来改善富营养化现状,恢复水生态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有着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省、净化效果好,运行简单方便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恢复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而受到关注。论文研究选取了苦草、黑藻及竹叶眼子菜三种我国常见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自然条件情况下考察了这3种沉水植物在不同水质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沉水植物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沉水植物系统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并探讨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考察了这3种沉水植物的除污机制并进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拟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苦草、黑藻和竹叶眼子菜三种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可用于相关水体的修复与污染控制。在IV类、劣V类和一级A标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_3-N、TP和COD_(cr)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在V类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_3-N、TP和COD_(cr)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在一级B标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_3-N、TP和COD_(cr)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标准。其中三种沉水植物对于微污染水体修复效果相差不大,而黑藻对污染程度较重的水体修复效果优于苦草和竹叶眼子菜。(2)在不同水质试验中,苦草、黑藻和竹叶眼子菜的生物量不断增加。三种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增长排序为黑藻苦草竹叶眼子菜。沉水植物碳氮磷积累量都随着水质恶化而增加。苦草、黑藻和竹叶眼子菜三种沉水植物对碳氮磷积累量排序为黑藻竹叶眼子菜苦草。沉水植物氮积累量占水体中TN去除量的比例都较低,三种沉水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富集量占水体中TN和TP去除量最大比例排序为黑藻竹叶眼子菜苦草。(3)沉水植物系统基质中微生物主要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为主。与氮处理相关的微生物含量最高的为与反硝化相关细菌,占氮处理相关细菌的比例高达71.53%。其中硝化细菌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为主,反硝化细菌以Sulfuricurvum(硫曲菌属)为主。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是沉水植物系统中最主要的除磷微生物。沉水植物的存在能为不同需氧量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4)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沉水植物对TN、TP和COD_(cr)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用三项式进行拟合时,R~2最高,相关性最好,由此得到一系列TN、TP和COD_(cr)降解动力学方程。
【图文】:

苦草,耐污能力,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图 2.1 苦草Fig 2.1 Vallisneria natans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较好,繁殖快,较低,叶子易折断,植株移植较困难,,植erticillata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图片见图 2.2

黑藻,眼子菜属,花果期,锯齿


图 2.2 黑藻Fig 2.2 Hydrilla verticillatamogetonMalaianus科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或披针状椭圆形,无柄或具短柄疏生细微锯齿。花果期 6~10 月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173;X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心;张荣涛;钟海秀;许楠;王继丰;刘应竹;袁海峰;倪红伟;;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研究[J];土壤;2015年05期

2 王永阳;罗芳丽;李红丽;于飞海;;初始密度对3种沉水植物生物量、节数和茎长的影响[J];湿地科学;2014年06期

3 董文龙;闵水发;杨杰峰;姚敏敏;;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11期

4 闫志强;刘黾;吴小业;刘燕;潘美婷;王嘉华;蔡丽桃;李秋宇;陈章和;;温度对五种沉水植物生长和营养去除效果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4年05期

5 任丽娟;何聃;邢鹏;王毓菁;吴庆龙;;湖泊水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3年04期

6 左奇丽;李子燕;杨晓玲;刘开庆;杜亮;杜谨宏;邱莉;姜浩;;沉水植物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J];化工进展;2012年01期

7 曹玉发;吴小松;;浅谈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关系[J];科技风;2010年22期

8 董洪芳;于君宝;孙志高;牟晓杰;陈小兵;毛培利;吴春发;管博;;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9 吴娟;吴振斌;成水平;;黑藻对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善和营养元素的去除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永涛;;国内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及其防治[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海明;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山东大学;2014年

2 方云英;不同水生植物吸收去除水体氮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e

本文编号:268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8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