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生态修复措施对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作用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26 10:40
【摘要】:土壤沙化被称作“地球癌症”,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影响和制约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辽河干流流域是辽宁省的主要经济政治中心,近年来土地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辽宁省的主要沙源,亟待进行生态修复。本研究以辽河干流流域沙化现状为基础,按照不同地类沙化分布区选择重度及极重度沙化区进行沙化修复模式的调查,确定不同修复模式的典型样地,进行土壤及植被生长状况的调查。基于遥感影像的NDVI指数分析和土壤特征的分析,确定不同修复模式的沙化修复效果。以植被和土壤为关键因素,建立不同修复模式沙化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熵权法对不同修复模式的沙化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沙化土地修复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比较2014年和2018年辽河干流流域NDVI指数,2018年NDVI指数最小增加了0.008,表明经过为期4年的生态治理和恢复促进了区域植被的恢复。乔灌混栽修复模式分布区NDVI指数增加0.06。封育林地修复模式区NDVI指数增长0.02,人工林模式增长0.03,自然恢复草地增长0.07,封育草地增长0.1,农林复合模式下降0.01,农田增长0.02。辽河干流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的趋势。乔灌混栽修复模式分布植被盖度增加6.6%。封育林地修复模式区植被覆盖度增加2.4%;人工林模式植被盖度增加0.07%,自然恢复草地植被盖度增加7.5%,封育草地植被盖度增加10.1%,农林复合植被盖度降低2.1%,农田植被覆盖增加2.3%。植被盖度变化:乔灌混栽封育草地自然恢复草地封育林地农田农林复合。年生态修复措施中林地乔木基本指标均有增长,2018年与2014比较,1×1样方内,草本植物生物,乔灌混栽模式4年间增加64g;封育林地中4年间增加4g;人工林模式4年间增加13g;自然恢复草地4年间增加35g;农林复合模式五年间减少1g。将2018年与2014年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较得出,乔灌混栽模式增加了0.09。封育林地增加0.11,封育草地增加0.03,人工林增加0.07,自然草增加0.01,农林复合模式增加0.02。。(2)实验分析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林复合(1.62g/cm~3)封育草地(1.53g/cm~3)农田(1.42g/cm~3)裸地(1.41g/cm~3)封育林地(1.41g/cm~3)人工林(1.40g/cm~3)自然恢复草地(1.38g/cm~3)乔灌混栽(1.31g/cm~3)。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乔灌混栽(21%)封育林地(20%)农田(14%)人工林(11%)自然恢复草地(8%)裸地(6%)封育草地(5%)农林复合(4%)。干筛土壤团聚体中,大团聚体所占比例高;0.25mm的团聚体均达到60%以上。0.5mm在40%左右;5-2mm在20%-30%之间;0.5-0.25mm不超过8%。经过湿筛过程后,5mm团聚体减少;5-2mm团聚体含量减少范围在5%-10%之间;2-1mm、1-0.5mm团聚体含量变化不大。0.5-0.25mm团聚体含量有所增加,乔灌混栽增加99.7%,自然草地增加276%,人工林增加170%。农林复合与封育林地增加7%,封育草地增加了23%,农田增加了65%。经过湿筛,0.25mm团聚体含量:农林复合减少31%,封育林地减少32%,封育草地减少45%,封育草地减少47%,乔灌混栽减少49%,自然草地减少35%,人工林减少48%,农田减少51%。团聚体破坏率中,农林复合40.98%;封育林地38.44%;封育草地50.38%;乔灌混栽41.20%;自然草地54.18%;人工林41.30%;农田52.27%。团聚体破坏率自高至低:自然草地农田封育草地人工林乔灌混栽农林复合封育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乔灌混栽(40.4g/kg)人工林(26.6g/kg)自然草地(22.3g/kg)农田(16.5g/kg)封育草地(15.4g/kg)封育林地(13.8g/kg)裸地(13.1g/kg)农林复合(8.5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依次为:农田(40.0mg/kg)封育林地(27.7mg/kg)人工林(24.1mg/kg)封育草地(19.7mg/kg)自然草地(19.4g/kg)乔灌混栽(17.3mg/kg)农林复合(15.8mg/kg)裸地(14.8mg/kg)。土壤全氮含量水平从高至低顺序为:农田(0.80g/kg)乔灌混栽(0.70g/kg)人工林(0.65g/kg)自然草地(0.63g/kg)封育草地(0.61g/kg)封育林地(0.53g/kg)农林复合(0.50g/kg)裸地(0.42g/kg)。选取与土壤抗蚀性相关的部分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进行确定,随着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增大,土壤抗蚀性也逐渐增强。土壤表层抗蚀性综合指数为:乔灌混栽58.7,封育林地24.3,封育草地23.2,人工林48.27,自然恢复草地34.63,农林复合21.26。抵抗侵蚀能力强弱顺序为:乔灌混栽人工林自然恢复草地封育林地封育草地农林复合。(3)采用熵权法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为:植被覆盖率0.114,生物多样性指数0.102,生物量0.101,土壤容重0.119,土壤含水率0.038,最大持水量0.048,土壤有机质含量0.192,土壤团聚体含量0.047,土壤全氮含量0.127,土壤有效磷含量0.112。植被指标权重为0.317;土壤指标权重为0.682。乔灌混栽修复模式综合指数为26.96,封育林地综合指数为15.65,人工林修复综合指数为21.51,封育草地综合指数为14.20,自然草地综合指数为17.83,农林复合综合指数为9.33,普通耕作农田综合指数为20.72。修复效果依次为乔灌混栽人工林农田自然恢复草地封育林地封育草地农林复合,说明乔灌混栽修复模式对沙化土地的修复效果最好,适宜在条件合适的区域应用推广
【图文】:

技术路线图,熵权法,沙化区,综合评价法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获得植被盖度和植被生长情况。并结合野外调查方法,获取植被生长状况等指标。(3)通过室内实验测量各沙化区土壤理化性质,,获取理化指标,结合植被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对不同修复措施进行评价,确定各修复措施综合评价指数,最终获得适宜研究区的最优修复模式。1.5.2 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现状图,辽河干流,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作为我国七大流域之一的辽河流域,辽河干流流域系指东、西辽河于辽宁昌图县福德店汇合后以下至海口河段,贯穿辽北平原和中部平原地区,辽河干流流域在辽宁省内呈扇形分布,地理坐标为东经 121°14 52.04 ~123°46 30.40 ,北纬42°22 9.23 ~43°29 14.84 之间,流经铁岭市的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沈阳市的沈北新区、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县,鞍山市的台安县,盘锦市的盘山县,及阜新市和抚顺市等。辽河干流流域的主要支流有秀水河。招苏台河、柳河、饶阳河、养息牧河、清河、柴河等支流,通过盘锦市的双台子区入海,总长 516km流域面积 3.16 万 km2,为辽宁省总面积的 21.4%,其中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占地,分别占 64.24%、20.89%、2.85%、4.890%。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书丹;;长春市土地沙化问题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9年19期

2 朱洪如;;福建沿海土地沙化自然和人为驱动机制定量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6年04期

3 王桂君;许振文;陆炳华;;吉林省西部土地沙化及其修复措施研究进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10期

4 刘丽霞;;浅谈土地沙化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17期

5 刘岩;;基于土地沙化与防砂治沙措施分析[J];花卉;2018年08期

6 陈昕;;小枸杞写出绿色生态大文章[J];今日中国;2016年11期

7 ;土地沙化 人类的伤痛[J];绿色中国;2005年06期

8 王志强;张淑玲;;洮南市土地沙化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1年03期

9 纪君强;姜灼军;宋勇;;我国土地沙化原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09年Z1期

10 侯述佳;宋巍;;依靠科技进步防治土地沙化[J];沈阳干部学刊;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炜;;京津风沙区治理工程农牧交错区土地沙化发生的根源与防治[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陈懋才;;鄂尔多斯土地沙化和历代退耕还林还草的回顾与反思[A];《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生态研究[C];2012年

3 靳光乾;;蔓荆子治沙的有关情况[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马建章;;土地沙化现状及其生态环境恢复对策——东北北部、华北西部生态考察纪行[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刘畅;黄夏;宋戬;;辽宁西北部沙质荒漠化地区防护林建设要点分析[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金正道;周兴佳;;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宏观对策[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平树水;张同刚;牛洁平;杨树平;田树江;安选;郝广民;;遵循科学发展观防治土地沙化[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袁亮;刘坤;苏梅;;鄂尔多斯市荒漠化动态分析及防治对策[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9 陈涛;;遏制土地沙化,促进西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郭九峰;孙国琴;;生物技术在恢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中的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励;助力脱贫攻坚 我省治理土地沙化的力量[N];陕西科技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李娜 王建兰;南方土地沙化,不容忽视的“江南伤疤”[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隋云雁 钟秀玲 李行;遏制土地沙化扩展趋势[N];新疆日报(汉);2012年

4 记者 李萍 通讯员 丽月;新疆治理土地沙化成效明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特约记者 孙敬;从太空细看土地沙化[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记者 林东程;海南向沙化土地宣战[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江泽慧;依靠科技创新 防治土地沙化[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李将辉;点点妙计汇入治沙锦囊[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记者 章建潮;抓住“粮”、“柴”、“钱”实现“防”、“治”、“用”[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胡京春;尽快构建防控体系严防土地沙化加重[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河北坝上土地沙化动态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牛梓宸;生态修复措施对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作用效果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3 魏同;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土地进口效益与价值替代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8年

4 刘熹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夹江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赵光辉;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郭秀荣;乌兰察布市农村土地沙化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蒙琳;县级土地沙化信息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8 刘光磊;晋北地区土地沙化致灾孕育因子时空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山西大学;2014年

9 贺广均;土地沙化监测业务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皎;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环境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1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81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