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宣化地区采矿废渣碎屑流启动机制和成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2:3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产经济的发展,采矿活动日益频繁,矿山开挖的大量矿渣及尾矿随意堆放,除占用农业用地、严重污染周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外,还经常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历史悠久,且私挖滥采现象严重,多年来形成了大量采矿废渣,堆积于冲沟及岸坡坡面上,这些矿渣大多较为松散,力学强度低,遇短时强降雨易诱发碎屑流灾害,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重大威胁。论文在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系统总结了宣化地区的地质环境,分析了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矿渣碎屑流灾害发生的影响,查明了宣化地区采矿废渣的分布和堆积特征。结合典型采矿废渣的试验,研究了矿渣的物理力学特性及矿物学特性,分析了二者与临界含水率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了矿渣堆积体启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矿渣堆积体的诱发机制及碎屑流启动模式。采用PFC软件模拟分析矿渣在不同含水率的下滑状态,并对其下滑速度进行监测,与矿渣堆积体的启动机制相互验证,以期为宣化地区矿渣碎屑流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宣化地区矿渣堆积体数量多,遍布全区,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5%。该区采矿废渣主要堆积在沟谷河道及岸坡,表现为矿渣堆积体和尾矿库两种形式。(2)矿渣矿物学及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的强度受矿渣土的颗粒级配、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与矿渣中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等有密切联系。(3)厘定了矿渣碎屑流启动临界含水率。通过不同干密度同一含水率以及不同含水率同一干密度下的抗剪强度试验,得出矿渣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相关性,确定矿渣启动下滑的临界含水率。(4)提出了矿渣碎屑流启动机制及成灾模式。松散的矿渣遇短时强降雨,地表水动力较强,矿渣砾质砂土雨水入渗快,土体重度增加,但矿渣中粘土矿物的膨胀性,阻滞矿渣排水,导致含水率快速增加,抗剪强度骤降,一旦强度丧失或坡面下滑力超过抗剪强度,堆积体启动下滑形成坡面碎屑流。碎屑流下滑过程中沿途铲刮坡积物及次生黄土,增加了物源量及细颗粒物质,进而诱发泥石流。利用PFC软件模拟分析矿渣堆积体的启动过程和下滑速度,验证了矿渣的启动模式。
【图文】:

矿渣,铁路支线,铁矿,宣化


图 1-1 我国矿渣型泥石流分布图(据徐友宁等,2010)图 1-2 我国矿渣型泥石流发生次数随时间变化(据徐友宁等,2010)宣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区内“龙烟铁矿”历史悠久,1918 年修通宣烟铁路支线,,先开宣化烟筒山矿,1943 年修通宣庞铁路支线,铁矿开始大规模开采。新中国成立后,1949 年到 1951 年、1958 年到 1962 年曾两度大规模开采。当地

矿渣,泥石流,铁路支线,采矿活动


图 1-2 我国矿渣型泥石流发生次数随时间变化(据徐友宁等,2010)宣化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区内“龙烟铁矿”历史悠久,1918 年修通宣烟铁路支线,先开宣化烟筒山矿,1943 年修通宣庞铁路支线,铁矿开始大规模开采。新中国成立后,1949 年到 1951 年、1958 年到 1962 年曾两度大规模开采。当地采矿活动日益增加,但大多为不合理的无序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尾矿处理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多年来的采矿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矿渣堆积体、尾矿坝以及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和雨;刘晓磊;陆杨;;海底碎屑流运动特性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9年06期

2 赵川;李晓鹏;蒋琳琳;郭翔宇;卢鑫;李腾;;基于离散元法的碎屑流运动堆积过程数值模拟[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3 张睿骁;樊晓一;姜元俊;李天话;;不同拦挡结构对滑坡-碎屑流冲击和堆积特征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9年04期

4 袁小一;许强;程谦恭;邢爱国;;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超前冲击气浪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6期

5 詹威威;黄润秋;裴向军;李为乐;;沟道型滑坡-碎屑流运动距离经验预测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6 樊晓一;杨海龙;田述军;张友谊;孙新坡;王海瓜;;滑坡碎屑流运动参数与影响因素敏感度研究[J];山地学报;2016年06期

7 杨海龙;樊晓一;赵运会;王海瓜;;偏转角度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影响的模型试验[J];山地学报;2017年03期

8 杨情情;苏志满;陈锣增;黄丽娟;;冰屑对冰-岩碎屑流运动特性影响作用的初步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6期

9 张明;王正波;孙琳;;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机制环剪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10 裴羽;何幼斌;李华;肖彬;;高密度浊流和砂质碎屑流关系的探讨[J];地质论评;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富杰;杨海清;;滑坡-碎屑流运动过程铲刮效应分析[A];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柴琳;李思辰;;砂质碎屑流块体沉积和底流沉积国内外研究新进展摘要[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来志强;周伟;赵连军;;滑坡碎屑流冲击拦挡结构的动力堆积特性离散元数值研究[A];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程谦恭;王玉峰;宋章;朱圻;李炜;侯文学;;高速远程滑坡岩屑流桩林防控机理分析[A];“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2016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5 廖建波;郗爱华;李智勇;李相博;刘化清;完颜容;;陆相湖盆深水碎屑流与浊流砂体微观特征及成因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6 李相博;廖建波;完颜容;王菁;李智勇;;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判别标志问题讨论——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詹铮;;中国西北地区高速碎屑流型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及运动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8 肖子洋;;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砂质碎屑流典型沉积构造特征及识别标志[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伍向阳;Patrick Baud;Tenfong Wong;;Darley Dale砂岩在脆性破裂和碎屑流动过程中微结构的发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李智勇;李相博;杨军侠;廖建波;;砂质碎屑流与浊流的微观沉积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佳雯 见习记者 高雅丽;或为高位崩塌转化为碎屑流[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记者 张宏平 胡彦殊;阿坝州茂县发生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N];四川日报;2017年

3 记者 李东;特大型碎屑流地质灾害[N];中国黄金报;2013年

4 本报关岭采访组;有关专家认为:关岭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N];贵州日报;2010年

5 王昌尧 本报记者 矫阳;再谱高原铁路建设新篇章[N];科技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严存义;丝路古道再腾飞[N];甘肃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范宏喜;地灾防治,任重道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晨阳 王佳雯;茂县垮塌是大地震后患吗?[N];中国科学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王昌尧 通讯员 庞曙光;党旗映红巍巍祁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昌尧 通讯员 罗忠竖;高铁登天穿祁连[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凤元;碎屑流动力过程特性及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2 顾成壮;强降雨下二蛮山高速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王玉峰;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朱圻;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及防控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任少强;兰新高铁碎屑流及薄层板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技术[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涌江;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牛新生;松潘地区三叠纪异地碳酸盐岩块体和碳酸碎屑流及其古地理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小龙;高速远程滑坡颗粒组构特征与坚向分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 杨扬;滑坡运动性态及阵列挡板阻挡滑坡碎屑流冲击的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袁小一;汶川地震触发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及其超前冲击气浪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晓乐;宣化地区采矿废渣碎屑流启动机制和成灾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王uo才;滑坡—碎屑流堆积分布规律及其运动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揭天琪;碎屑流运动过程固-流转化机制数值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李智豪;颗粒级配对碎屑流运动特性影响机理的试验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赵华磊;碎屑流冲击易液化层液化机理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9 李冬冬;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10 杨海龙;沟谷偏转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5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85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