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长三角典型地区冬季气溶胶来源解析及粒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01 01:21
【摘要】:本研究于2015年1月在长三角典型地区3个站点(南京、苏州和临安大气本底站)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KC-120H智能中流量采样器、污染气体监测系统(EMS)、离子色谱仪(万通850 professional IC)和热/光碳分析仪(DRI2001A)对气溶胶数浓度、PM2.5质量浓度、污染气体、水溶性离子、OC和EC质量浓度等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和相关污染物开展了外场观测实验,分析了冬季南京、苏州和临安大气本底站气溶胶的来源,并重点研究了临安大气本底站主导排放源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以观测期间一次大风和静稳污染为例,探讨了不同污染天气溶胶的粒径谱和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3个站点冬季PM2.5浓度及化学组分变化趋势一致,PM2.5来源相似,为二次生成源、燃煤、机动车排放、扬尘和生物质燃烧,苏州存在海盐气溶胶影响,各源贡献占比略有差异;二次生成源对3个站点气溶胶贡献最大,其次为机动车排放和燃煤。各污染源主导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差异较大,二次生成、机动车排放、扬尘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数浓度谱为单峰型分布,燃煤颗粒物数浓度谱为双峰型分布,各主导排放源气溶胶表面积浓度谱均呈三峰型分布。不同排放源气溶胶颗粒物数浓度和表面积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多呈双峰型分布。大风和静稳污染分析方面,21日下午为短时大风北方输入污染,气溶胶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表面积浓度谱呈四峰分布;23~26日为静稳本地积累污染,数浓度谱呈单峰分布,表面积浓度谱为三峰分布。相对湿度及0.6-1μm的细颗粒物是静稳污染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PM2.5和NO3-对大气消光作用明显;大风污染天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中远距离传输和气粒转化,静稳污染天SO42-和NO3-分别主要来自于非均相和均相反应,较强的大气氧化性致使静稳中期高浓度SOC生成。
【图文】:

长三角典型地区冬季气溶胶来源解析及粒径分布特征


WPS工作运行简图

时间序列,临安,苏州,颗粒物浓度


苏州逦159.4逦24.3逦19.7逦14.7逦24.9逦6.3逡逑临安逦123.6逦19.2逦15.4逦10.8逦22.1逦6.0逡逑图3.1、图3.2为南京、苏州和临安站PMio、PM2.5和PM2.5主要化学组分时间序列逡逑图。1月中旬东亚大槽减弱东移至太平洋上空,长三角地区受弱高压脊的控制,冷空气逡逑^逦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苏蓉;喻义勇;王勤耕;陆燕;殷丽娜;张予燕;陆小波;;基于PMF模式的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2期

2 沈利娟;王红磊;吕升;李莉;张孝寒;章国骏;王翡;;嘉兴市春季PM、主要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周末效应[J];环境科学;2015年12期

3 王振;马嫣;郑军;李时政;王荔;张亚飞;;基于粒径谱分布的南京市区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J];环境化学;2015年09期

4 杨毅红;瞿群;刘随心;李雄;钟佩仪;陶俊;;夏季珠江三角洲地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08期

5 李莉;蔡捚琳;周敏;;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严重灰霾期间上海市颗粒物的输送途径及潜在源区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6 杨懂艳;刘保献;张大伟;陈圆圆;周健楠;梁云平;;2012~2013年间北京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时空分布规律及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7 杨妍妍;李金香;梁云平;陈添;刘保献;孙峰;程刚;粟京平;张大伟;;应用受体模型(CMB)对北京市大气PM_(2.5)来源的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9期

8 崔虎雄;任小龙;张华;;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4年06期

9 魏哲;杨晶;王丽涛;魏巍;张芬芬;苏捷;;2013年1月邯郸市严重霾天气的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薛国强;朱彬;王红磊;;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晓辛;珠江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组成变化及其对粒子酸度和消光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690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90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