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亚洲季风区UTLS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3 21:46
【摘要】:本文利用2006-2017年CALIPSO卫星最新版(V4.10)气溶胶资料,对夏季亚洲季风区UTLS气溶胶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象要素对UTLS区域气溶胶的影响,并选取个例对昆明地区UTLS气溶胶来源及气溶胶种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夏季与冬季亚洲季风区UTLS气溶胶总后向散射系数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形态,18-19km高度上基本无气溶胶存在。夏季13-18km的高度上,气溶胶主要分布在35°N以南,高值区主要位于70-110°E,10-30°N范围内的陆地上。冬季气溶胶总后向散射系数明显南移到20°N以南的低纬度,整个亚洲大陆中部基本没有气溶胶存在。(2)亚洲季风区夏季大尺度的环流形势有利于气溶胶粒子的向上输送,UTLS区域气溶胶的形成与分布特征是由动力作用和地表源的分布共同造成的。夏季亚洲季风区UTLS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高值区的分布与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并且都位于反气旋的东南部。南亚高压偏弱年较偏强年气溶胶分布范围较小,且位置偏南。(3)夏季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五个子区域在13-18km附近均存在气溶胶总后向散射系数的高值区,北印度地区整体最大,我国华东地区最小。在冬季,只有华南地区在13-16km存在强度略小的气溶胶层。气溶胶总后向散射系数廓线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廓线对应良好,低温高湿环境可以明显增强气溶胶的散射能力。夏季印度北部地区UTLS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大。冬季我国华南地区UTLS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大。(4)2014年夏季昆明地区15km气溶胶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气溶胶的种类有沙尘气溶胶,污染性大陆气溶胶,污染性沙尘气溶胶,烟尘,以及少量的清洁大陆气溶胶。
【图文】:
A-Train卫星观测系统运行示意图(引自CALIPSO卫星官网)
CALIPSO卫星扫描全球的轨迹图(图中红色线表示白天,蓝色线表示晚上)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
本文编号:2695443
【图文】:
A-Train卫星观测系统运行示意图(引自CALIPSO卫星官网)
CALIPSO卫星扫描全球的轨迹图(图中红色线表示白天,蓝色线表示晚上)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卞建春;严仁嫦;陈洪滨;;亚洲夏季风是低层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途径[J];大气科学;2011年05期
2 卞建春;;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3 樊雯璇;王卫国;卞建春;孙绩华;王颢樾;谢应齐;陈新梅;;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大气科学;2008年06期
4 王开存,李维亮,白立杰;1984~2000年印度洋与中国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上层及平流层气溶胶变化和输送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5 丛春华,李维亮,周秀骥;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之间大气的质量交换[J];科学通报;2001年22期
6 白宇波,石广玉,田村耕一,岩坂泰信;拉萨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探测[J];大气科学;2000年04期
7 张琼,钱永甫,张学洪;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2000年01期
8 周秀骥,罗超,李维亮,史久恩;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J];科学通报;1995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学珂;亚洲季风区深对流系统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5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954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