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环境中四溴双酚A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1:43
【摘要】:四溴双酚A(TBBPA)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溴化阻燃剂,其作为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添加剂,可有效地提高产物的燃点。研究发现,在水体、尘埃、血清和母乳中,均存在残留的TBBPA。这种具有稳定化学结构的有机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人体的健康:损害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引起一些病变。因此,如何高效地检测TBBPA在环境中的含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特定的目标物具有高选择性,电化学传感器对电流的变化具有高灵敏度性。本文将MIPs引入电化学传感器中,制备得到的传感器兼具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优点。近年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备受瞩目,已成功检测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物。因此,该类传感器很有潜力运用于检测复杂体系中特定污染物的残留。本文基于MIPs和三种纳米材料,分别为树状纳米银(AgNDs),还原氧化石墨/树状纳米银(rGO/AgNDs)和金纳米粒子(AuNPs),制备了三种用于检测不同介质中TBBPA含量的电化学传感器。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基于MIPs-AgNDs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对环境水体中TBBPA的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恒电位沉积法,以7,7,8,8-四氰基对醌二甲烷(TCNQ)作为模板,将AgND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由于AgNDs具有优良的电导性,使得修饰电极具有灵敏的电学性能,同时可为MIPs提供大量的沉积位点。随后,以TBBPA作为模板分子、吡咯作为功能单体,利用电聚合法在修饰有AgNDs的修饰电极表面合成MIPs。将制备好的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元件,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浓度范围为5.0×10~(-9) mol L~(-1)~1.0×10~(-6) mol L~(-1)的TBBPA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为2.54×10~(-10) mol L~(-1)(S/N=3),并成功应用于检测三种环境水样中TBBPA的含量:回收率为97.2~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3.00~7.98%。(2)基于MIPs-rGO/AgNDs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对塑料制品中TBBPA的分析研究: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依次将AgNDs与rGO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AgNDs/rGO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极的电学性能,且rGO可防止AgNDs从电极表面脱落。随后,以循环伏安法,将MIPs沉积在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TBBPA的检测范围为5×10~(-11) mol L~(-1)~2×10~(-8) mol L~(-1),LOD为1.5×10~(-11) mol L~(-1)(S/N=3)。在选择性分析实验中,仅四溴双酚S和双酚A对检测造成轻微的干扰。最后,将传感器用于检测三种塑料制品中TBBPA的含量:塑料水瓶的含量为1.484μg g~(-1);手机保护壳为56.00μg g~(-1),矿泉水瓶中无发现TBBPA。将上述检测结果与HPLC-MS/MS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3)基于MIPs@AuNPs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对环境水体中TBBPA的分析研究:首先,使用双功能单体(甲苯丙烯酸和4-氨基苯硫酚),采用接枝共聚法在AuNPs表面合成MIPs。由双功能单体合成的MIPs,具有更多的识别位点,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其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和专一性。此外,4-氨基苯硫酚一端上的疏基可与AuNPs通过金-硫键结合、另一端的酚羟基与TBBPA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形成稳定有序的AuNPs/4-ATP/TBBPA复合物。将MIPs@AuNPs填充到碳糊电极中,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TBBPA的检测范围为1.0×10~(-7) mol L~(-1)~1.0×10~(-5) mol L~(-1),LOD(S/N=3)为4.8×10~(-8) mol L~(-1)。在选择性分析中,六种TBBPA的结构类似物都不能对该传感器的检测造成影响,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性能。最后,该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检测三种环境水体中TBBPA的含量,重现性为96.8~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4.4~6.1%。
【图文】:

电子产品


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环境中四溴双酚 A 的分析研究纺织品、塑料制品和家具中被检测出来[12-14]。如图 1.1 所示,手机,手提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是溴化阻燃剂的最主要贡献者[15]。例如电脑中的印板、连接器、塑胶外壳及缆线均含有溴化阻燃剂[16, 17]。在这么多种溴化阻中,TBBPA 是使用最广泛的阻燃剂之一,其生产量在 2004 年达到了 17 万TBBPA 主要作为印制电路板中的环氧树脂、遥控器等低能电器以及电气设备塑料外壳的添加剂。TBBPA 在工业生产中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产品物理地结合在一起[19, 20]。从目前来看,TBBPA 很容易通过磨损和挥品内迁移到环境中。考虑到它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其性质进量的研究。

人体,途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半衰期


江 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空气与粉尘同样会使得人类暴露在 TBBPA 中[27, 28]。然而,根据文献所述,TBBPA对人体健康有一定负面影响。它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如生殖系统[29]和神经系统[30]并导致肝微粒体酶诱导、免疫毒性和致癌性[31, 32]。除此之外,TBBPA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基于对人血清中剩余 TBBPA 的测量,其生物半衰期为 2~6 天[33]:这表明 TBBPA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34]。为了防止 TBBPA 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迫切需要建立精确的、高效的技术来检测和量化其在环境基质中的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2;X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光;;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24期

2 孙佰顺;李洪亮;李德禄;;等势点温度补偿法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3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1期

4 朱建中;张国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5 赵长文;;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1期

6 莫健伟;周性尧;;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7 俞汝勤;;从IUPAC30届学术大会看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8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9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Ⅰ.基本原理[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10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Ⅱ.新近进展[J];化学通报;198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绍俊;;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2 朱洪;朱志伟;;离子液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3 鲜跃仲;;基于链接化学策略的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4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斌;万小山;李华;宋诗哲;;一种金属腐蚀监/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雅文;刘艳玲;徐加泉;度欢欢;黄卫华;;基于金纳米管和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纳米材料的柔性光致自清洁电化学传感器构建[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刘艳玲;秦羽;刘蓉;黄卫华;;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机械转导信号分子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电化学传感器”让农残瞬间现形[N];科学导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电化学传感器[N];电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远德亮;“变检之量”QC小组攻克世界难题[N];淄博日报;2012年

4 黄绍敏 王清燕;科力恒的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记者 彭溢;我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揭牌[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玲;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D];武汉大学;2016年

2 陈瑾;两种稀土离子的新型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大学;2018年

3 周嘉婉;DNA甲基化转移酶及多巴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刘双燕;功能导向碳基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生物与环境中的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马亚;新型高灵敏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丁艾玲;高性能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7 张艳;三维碳基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宋丹丹;基于新型二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有机磷农药检测[D];燕山大学;2018年

9 杨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10 辛艳梅;基于n-型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龙琪;基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聚合物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周志度;基于环糊精衍生物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组装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3 温芳芳;基于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4 龚美叶;基于MEO_2MA聚合物修饰的温敏电化学传感器对酚类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5 郑姗;基于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6 梁红波;基于MIL-53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陈瀚;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碳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慧;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抗生素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D];沈阳化工大学;2019年

9 孙国瀚;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中药有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10 刘泰霖;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与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8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98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