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电厂灰(渣)利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3:17
【摘要】:本文研究了秸秆发电厂灰(渣)在低浓度、低分子量有机酸浸泡下的钾、钙释放过程,其中苹果酸处理飞灰中钾的累计释放量相对最大,但五种有机酸的处理效果差距不大;草酸处理炉渣中钾的累计释放量相对最大;不论是飞灰还是炉渣,乙酸处理钙的累计释放量均相对最大。采用三种动力学方程拟合五种有机酸处理秸秆发电厂灰渣中钾、钙的释放曲线,相比于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指数方程对秸秆发电厂灰渣中钾、钙释放过程拟合的确定系数基本保持在0.95以上,可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较好。在秸秆发电厂灰(渣)中添加助剂,利用机械力化学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助剂对秸秆发电厂灰(渣)的pH值和钾、钙溶出率影响效果明显,产物pH值介于5.70~7.62,水溶性钾、钙溶出率最高可达60.43%和12.81%,炉渣的养分溶出效果略优于飞灰,但差距不大,助剂2的效果优于助剂1;总体来看,当球料比为16:1、球磨反应时间为1h、球磨机转速为400r/min时,助剂2与秸秆发电厂灰(渣)质量比为1:30是最佳的物料配比。飞灰与炉渣按质量比1:1混合,加入助剂2(助剂2与灰渣质量比为1:30),分别与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复合肥混合球磨,三种配料处理,产物pH值变化幅度不大;磷酸二氢钾—灰渣、复合肥—灰渣系列产物中水溶性钾的溶出率均在62%以上,枸溶性钾的溶出率保持在95%左右,磷酸二氢铵—灰渣的系列产物中钾的溶出率均相对较低;磷酸二氢钾—灰渣的系列产物中水溶性和枸溶性磷溶出效果较好,当磷酸二氢钾与灰渣质量比为1:5时,水溶性磷溶出率最高为40.99%,枸溶性磷溶出率最高为55.03%。根据安徽省蚌埠市某农场土壤理化性能的检测分析结果及秸秆发电厂灰(渣)的养分溶出效果,开展秸秆发电厂灰(渣)在辣椒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减少20%氮磷钾复合肥施用量,用秸秆发电厂灰(渣)分别减量10%、等量及增量10%补充钾素,辣椒产量与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最低增产幅度为6.80%,能够实现“化肥氮磷减施20%,农作物平均增产3%”的化学肥料减施增效目标。
【图文】:
均可得到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料施用于梨树,很大程度提升在二十多年的研究中一直坚持兟萍、王好斌、许秀成等[27]在矿 FMP 的延伸产品,包括含有多有无机包裹型复合肥料Ⅰ型产)、无机包裹型复合肥料Ⅱ型产膜材料与黏合剂反应生成新的元素间的影响市场需求的改变,传统肥料生混肥的生产过程中高效添加中分复杂,这也是在肥料生产和施同和拮抗作用关系如图 1.1 所
的高低对氯、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的提的吸收。量元素肥料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养元素间会产生拮抗作用,所以为了保持元素的有效性,通常肥料的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螯合剂,常用的螯合剂有 EDTA、氨基酸、腐植酸等有机酸类物质,,中微量元素与螯合剂形成的作物长期利用[24]。相比于新型水溶肥料,在传统固体肥料中添定的技术难度,但是由于目前单靠水溶肥料还难以完全满足作别是对于改善土壤养分不平衡、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来说,传统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巨大。元素肥料的原料来源不同,其制备工艺也各有差异[11]。源广泛,是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最重要的原材料,但通常矿石不高,并且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较少,一般需进行选矿成分相对简单,杂质元素较少,生产时可免去复杂的除杂工序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73
本文编号:2701472
【图文】:
均可得到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料施用于梨树,很大程度提升在二十多年的研究中一直坚持兟萍、王好斌、许秀成等[27]在矿 FMP 的延伸产品,包括含有多有无机包裹型复合肥料Ⅰ型产)、无机包裹型复合肥料Ⅱ型产膜材料与黏合剂反应生成新的元素间的影响市场需求的改变,传统肥料生混肥的生产过程中高效添加中分复杂,这也是在肥料生产和施同和拮抗作用关系如图 1.1 所
的高低对氯、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的提的吸收。量元素肥料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养元素间会产生拮抗作用,所以为了保持元素的有效性,通常肥料的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螯合剂,常用的螯合剂有 EDTA、氨基酸、腐植酸等有机酸类物质,,中微量元素与螯合剂形成的作物长期利用[24]。相比于新型水溶肥料,在传统固体肥料中添定的技术难度,但是由于目前单靠水溶肥料还难以完全满足作别是对于改善土壤养分不平衡、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来说,传统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巨大。元素肥料的原料来源不同,其制备工艺也各有差异[11]。源广泛,是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最重要的原材料,但通常矿石不高,并且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较少,一般需进行选矿成分相对简单,杂质元素较少,生产时可免去复杂的除杂工序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辛景树;张会民;段建军;任意;孙楠;徐明岗;;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25年来稻田土壤养分演变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1期
2 陈太平;韩效钊;郑云霞;姚卫棠;;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钾长石中元素促释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许丽娟;梁明龙;何觉勤;陈劲礼;;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肥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4年02期
4 邱珊;黄旭;刘子述;马放;徐善文;;秸秆灰为添加剂的粉煤灰免烧陶粒的试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赵大彦;尤军联;丁莉华;;平山县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9期
6 肖瑞瑞;陈雪莉;王辅臣;于广锁;;不同生物质灰的理化特性[J];太阳能学报;2011年03期
7 刘建松;王鹏;陈继东;鲍月前;;我国土壤养分概况及施肥对其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8 王宏庭;金继运;王斌;赵萍萍;;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4期
9 李春花;苏春华;王超;王华;胡建杭;;草木灰促进CaO粉末高温烟气脱硫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0年04期
10 马扶林;宋理明;王建民;;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概述[J];青海科技;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701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014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