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珠江流域野生淡水鱼类中塑料及有机磷塑料添加剂污染

发布时间:2020-06-08 02:59
【摘要】:塑料具有耐腐蚀、轻质便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生活和工业用品。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回收和处理机制,塑料制品经废弃后进入环境。塑料在环境中降解缓慢,且可能被生物误食,造成危害。珠江三角洲既是华南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也是我国重要的塑料制造业中心。本论文研究了珠江流域九种食用野生淡水鱼类,包括鲢鱼、草鱼、广东鲂、赤眼鳟、鲮鱼、鲤鱼、鲫鱼、福寿鱼和乌鳢中塑料分布、形态、成分等特征,通过种间差异、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等探讨影响鱼类中塑料污染的因子。此外,还初步研究了野生鱼类中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等12种常见有机磷酸酯(OPEs)类塑料添加剂的富集。本研究结果可为珠江水系塑料和有机磷酸酯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50.5%的野生鱼(n=279)胃肠道(GITs)中含有塑料颗粒,平均丰度为7.0±23.8粒/条;其中纤维状塑料占比最高(49.2%),其次为碎片状(37.5%)、薄膜状(11.2%)和球粒状塑料(2.1%);塑料颗粒颜色以透明为主(57.1%);利用显微红外光谱(μ-FTIR)共鉴定出20种塑料成分,其中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37.2%)、聚乙烯(PE,23.1%)、乙烯-丙烯共聚物(PE-PP,21.7%)和聚丙烯(PP,10.5%)为主。(2)野生鱼中塑料颗粒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福寿鱼塑料颗粒的检出率(75.0%)和丰度(27.4±54.0粒/条)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5),乌鳢(25.0%,0.4±0.8)和鲤鱼(15.8%,0.2±0.4)检出率和丰度最低;除赤眼鳟以碎片状和PE-PP聚合体为主外,其余鱼种中的塑料都以纤维状PET为主;杂食性鱼类中塑料丰度普遍高于滤食、草食和肉食性鱼类,底层栖息的鱼类中塑料丰度也普遍高于中下层和表层水体中栖息的鱼类,说明食物组成是鱼类肠道中塑料的重要来源;鱼类GITs中的塑料丰度呈现出季节差异,干季塑料丰度普遍高于雨季,但塑料的颜色、形状和聚合物成分组成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说明珠江流域地区排放的塑料废物种类季节性变化不大。(3)除TPP和TDBPP未检出外,其余10种OPEs检出率为46.9(TDCPP)~86.5(TBEP)%,∑_(10)OPEs浓度为3.04-107.38 ng/g脂重(lw),平均浓度为25.86±19.02 ng/g lw,主要为TCPP、EHDPP、TBEP和TCEP。福寿鱼中∑_(10)OPEs最高(平均浓度37.91ng/g lw),主要为EHDPP,鲫鱼中则主要为TCEP,赤眼鳟、鲮鱼、鲢鱼和广东鲂中均主要为TCPP,∑_(10)OPEs浓度存在种间差异。TEP、TCEP、EHDPP和TCP的浓度与鱼类体长呈现负相关,TCEP和TCP的浓度与鱼类体重呈现负相关,说明有机磷酸酯可能存在生物生长稀释效应,也可能与代谢作用相关。
【图文】:

示意图,肇庆市,清远市,西江


图 2.1 研究区示意图及采样点Figure 2.1 Sketch map of the study area with sampling sites鱼类样品采集于西江(R1, 肇庆市端州区)、北江(R2, 清远市石角镇)、珠江(R3, 佛山市三水区)、珠江主干市区段(R4-5,白鹅潭和中大码头)和东江

照片,淡水鱼,肠道,塑料


图 3.1 淡水鱼肠道内塑料碎屑的照片b:碎片状;c:纤维状;d,e:纤维球; f,g:薄膜状;h,,i:球粒状;比例尺:Figure 3.1 Photograph of the plastic debris observed in the GITs of the freshwater fisa,b: fragment; c: fiber; d,e: tangled filament balls; f,g: film; h,i:sphere; scale bar: 1m在本研究中,珠江流域野生鱼类肠道中(n=279)塑料碎屑的检出率为 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长文;黎镇非;贾鹏龙;郭耀全;梁慧君;;室内环境中的有机磷酸酯及环境毒理研究[J];科学家;2017年02期

2 薛寿征,李颖,周志俊;改进急性重症有机磷酸酯中毒治疗概述[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5年01期

3 高凤兰,丁振

本文编号:2702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02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