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品机械加工拉伸油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0:00
【摘要】:铝制品机械加工拉伸油废水生物降解性差,化学性质稳定,结构复杂,属于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拉伸油乳化液稳定性高,很难分离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有:(1)酸析法、盐析法、气浮法,其COD去除效率一般只能达到30%~60%,处理效率较低,对溶解油小分子物质去除效果差;(2)膜分离法膜清洗困难、不耐腐蚀,吸附法投资大,成本高,吸附介质难再生,仅适合低浓度含油废水处理;(3)Fenton氧化法对反应条件,投加量要求苛刻,成本高。机械加工拉伸油处理试验研究已经成为环保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青岛某铝制品加工厂产生的废水中悬浮物及有机物浓度高(COD浓度大于40000mg/L)、含有大量的油类、成分复杂。本试验以该厂拉伸油废水为研究和处理对象,通过对酸析破乳法、混凝破乳法、酸析+混凝法、酸析+Fenton氧化法的药剂类型、投加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筛选优化了工艺参数,破乳后废水经生化法处理,研究出水水质COD浓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分析得出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混凝+生化法最佳工艺。最佳操作参数为pH值为8.5,聚合硫酸铁(PFS)投加1.5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15mg/L,搅拌反应30min,拉伸油废水COD浓度可以从46564mg/L降低至1249mg/L。处理后水样与活性污泥混合,活性污泥浓度5000mg/L,连续曝气水中溶解氧维持好氧状态、反应2d时间,COD可以由1249mg/L降至100mg/L左右,去除率达到98.5%。
【图文】: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4 拉伸油废水形成机理从化学结构上来讲,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拉伸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当不相溶的物质相互混合振荡后,形成的油水分散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极高水相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使液相分子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相的过程中,需做大量的功,,因此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降低油水混合液的表面自由能方法是加入乳化剂,乳化剂分子是一种链状分子,一端可以与水紧密结一端可以与油紧密结合。乳化剂分子在水、油两相的界面定向排列,常下图 1.1 及图 1.2 所示[8]。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4 拉伸油废水形成机理从化学结构上来讲,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拉伸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当不相溶的物质相互混合振荡后,形成的油水分散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极高水相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使液相分子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相的过程中,需做大量的功,因此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降低油水混合液的表面自由能方法是加入乳化剂,乳化剂分子是一种链状分子,一端可以与水紧密结一端可以与油紧密结合。乳化剂分子在水、油两相的界面定向排列,常下图 1.1 及图 1.2 所示[8]。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6
本文编号:2704526
【图文】: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4 拉伸油废水形成机理从化学结构上来讲,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拉伸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当不相溶的物质相互混合振荡后,形成的油水分散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极高水相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使液相分子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相的过程中,需做大量的功,,因此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降低油水混合液的表面自由能方法是加入乳化剂,乳化剂分子是一种链状分子,一端可以与水紧密结一端可以与油紧密结合。乳化剂分子在水、油两相的界面定向排列,常下图 1.1 及图 1.2 所示[8]。
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4 拉伸油废水形成机理从化学结构上来讲,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拉伸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当不相溶的物质相互混合振荡后,形成的油水分散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极高水相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使液相分子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相的过程中,需做大量的功,因此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降低油水混合液的表面自由能方法是加入乳化剂,乳化剂分子是一种链状分子,一端可以与水紧密结一端可以与油紧密结合。乳化剂分子在水、油两相的界面定向排列,常下图 1.1 及图 1.2 所示[8]。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昆平;卢畅;何琴;张琨;;化学破乳-Fenton氧化处理乳化液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纪巍;;石油类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危害[J];化工中间体;2014年11期
3 施国飞;徐晓军;贾佳;郑鑫;管堂珍;陈晓鸿;;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张境;雍晓静;师邱毅;;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水体系中羟基聚合铝形态的问题评析[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3年02期
5 周立峰;朱守香;;高级氧化法处理机械加工行业含油废水研究[J];科技广场;2013年04期
6 岳艳利;周林成;王耀龙;郑伟;谢刚;李彦锋;;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2年01期
7 许琳科;刘继红;夏俊方;;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8 姜蔚然;;含油废水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9 苗燕;刘鑫;李芳;;混凝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燕飞;;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比较分析[J];山西水利;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704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045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