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龙口市土壤重金属来源、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10 17:30
【摘要】:重金属污染作为当今土壤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均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往往集中在土壤污染的现状调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方法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污染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本文以山东省龙口市土壤表层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布设了80个采样点,测定了土壤表层重金属Cr、Ni、As、Cd、Pb、Zn、Cu和Hg以及成土母质主量元素Fe_2O_3和MgO的全量。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揭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与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了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中,Cu、Pb、Zn、Cd和Hg的平均含量超过了山东省土壤背景值,Hg和Cd分别为背景值的3.13和2.71倍,在土壤中存在较高的富集。所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Cd和Cu的最大值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根据重金属的变异系数,Cd、Cu和Hg属于高度变异,说明这3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程度高,分布较不均匀,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特征值。Cd、Hg和Cu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可能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明显富集。Hg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最大,属于轻微污染等级,其余7种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均为无污染等级。Cu、Pb和Zn在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明这些元素受工业和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Hg和Cd的最大平均含量分别出现在园地和耕地;As、Cr和Ni的平均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As、Cd、Cr和Ni在河流冲积物中的平均含量高于其他土壤母质,表明这些元素的自然来源;Cu、Pb和Zn在海积物中的平均含量略高于其他成土母质,这些重金属元素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不明显;Hg在海积物和河流冲积物中的含量均高于花岗岩和玄武岩,可能是海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区域的特殊人类活动造成了Hg的富集。(2)相关分析表明,Cr和Ni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成土母质主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且Cr、Ni与Cd和As的相关性也较高,说明Cr、Ni、Cd和As可能为自然来源;Cu、Pb和Zn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初步判断其来源为人类活动;Hg和Cd具有相似的来源,初步判断Hg的来源为人类活动,Cd则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使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对土壤重金属的研究发现Cr、Ni和As具有十分类似的分布模式,被判断为自然来源;Cu、Zn、Pb和Hg可能同属于人为来源,但受到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Cd的分布模式较为复杂,可能为混合来源。主成分分析共辨识出了3个主成分。Cr、Ni、As和Cd在PC1上占有较高载荷,判断为自然来源;Cu、Pb和Zn在PC2上具有较高载荷,被认为是“工业和交通因子”;Cd和Hg在PC3上占有较高载荷,推断PC3代表肥料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人为来源;Cd在PC1和PC3上均占有一定的载荷,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混合来源。(3)Hg和Cd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均达到了中等生态风险的程度,其余6种重金属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研究区各样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总风险RI的平均值为158.95,属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中,15个样点的RI值为低生态风险,占总样点的18.75%,55个样点的RI值为中等生态风险,占总样点的68.75%,10个样点的RI值为高生态风险,占12.50%。总体来说,龙口市的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但某些区域的重金属富集较为显著。龙口市应加强立法、监管以及土壤保护的宣传,严格管控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合理指导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对污灌源头要严格把控,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加深,更要防治结合,利用农业生态工程、生物和化学等多方面措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技术路线

空间分布,采样点,龙口市,丘陵


海岸线长约 68.4km。研究区主要包括新嘉街道、东莱街道、龙岗街道、诸由观镇、徐福镇和芦头镇、兰高镇、北马镇以及东江镇的部分地区(图 2-1),总面积约为 443.62km2,占据龙口市面积的大部分,包括了龙口市的各种土壤母质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具有龙口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状况以及来源的代表性。龙口市位于山东半岛丘陵区域,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且呈现阶梯式的下降。全市可分为山地、平原和丘陵三种地貌类型,西北部为滨海平原,东南部多为低山丘陵。低山丘陵面积约为 155.6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17.47%;丘陵为构造侵蚀和构造剥蚀类型,由于长期受到风化侵蚀,山顶普遍呈现浑圆状,山坡较为平缓,沟谷浅且宽,沟谷内部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面积约为 281.12km2,约占全市面积的 31.56%;平原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滨海堆积平原三种类型,面积约为 45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50.97%。海岸主要以山地海岸为主,在新华夏背斜隆起带的构造基础上以及山东丘陵等地形条件下发育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3;X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立;张成;张榴萍;钱国平;;我国粮食重金属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年01期

2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9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刘洋;潘国浩;赵永强;付强;高军;张莹莹;曹亚乔;姚猛;崔立强;严金龙;;滨海滩涂不同围垦年代垦区农作物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与氮、磷的关系[J];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赵君;梁帅;;松嫩平原北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6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10 张语情;李立平;邢维芹;;济源铅冶炼污染区小麦全麦和麸皮重金属性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岳平 朱日龙 胡刚玉;重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N];中国环境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润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和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黄斌;重金属在稻田土壤中的吸附、富集、迁移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陈俊刚;光谱法海水多元素重金属同步检测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4 段宝玲;城市污泥重金属源解析及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5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7 潘尚霞;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8 王孝程;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9 刘禹;重金属在冰—水—底泥多相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哈日巴拉;内蒙古部分铀矿周围放射性和重金属的探测与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鑫鹏;泰来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安全利用分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马添翼;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敏感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9年

3 赵敬敬;三峡库区重庆段饮用水水源地PBDEs和重金属的风险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

4 张亚军;徐州市工业污染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陈建;长沙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美合日阿依·希尔亚孜旦;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绿化带不同配置模式植物重金属富集效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7 李鹏;煤生物成气过程中有机物及重金属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风险[D];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硕;大冶有色冶炼区室内灰尘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9 王秋爽;大冶有色冶炼区周边道路灰尘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10 张乐添;碱蓬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及在湿地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06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06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