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气体改性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制备及其在重质焦油裂解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1:58
【摘要】:本文以热解焦为载体,采用气体改性和等离子体焙烧的方法制备ZnO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对原煤热解产生的气相焦油进行催化裂解。实验采用两段式热解固定床,一段炉中放入原煤,二段炉中放入热解焦催化剂,原煤热解产生的气相焦油气进入二段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裂解反应,以改善焦油品质和提高气体产量。通过FT-IR、XRD、XPS、BET、SEM等检测方法对热解焦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催化剂对焦油的裂解机制首先,采用热解炉制备不同热解终温和不同热解恒温时间的热解焦,利用热解焦对焦油进行催化裂解,研究不同终温和恒温时间的热解焦对焦油裂解产物的影响,筛选出热解焦的最优制备条件。其次,采用气体(H2O、CO2、NH3)对最优热解焦进行改性,制取不同改性流量、不同改性温度以及不同改性时间的热解焦,利用改性热解焦对焦油进行催化裂解,研究改性热解焦对焦油裂解产物的影响,筛选出气体改性热解焦的最优制备条件。最后,以最优的气体改性热解焦作为载体,制取等离子体不同焙烧时间和不同焙烧功率以及ZnO不同负载量(5%、10%、15%)的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利用ZnO热解焦负载型催化剂进行焦油裂解,研究等离子体焙烧条件和负载量对焦油裂解产物的影响,最终制备出最优的等离子体焙烧ZnO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结果表明:(1)制备热解焦的最优温度和时间分别是750℃和2h;(2)改性热解焦的最优气体为H2O,最优改性流量、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50mL/min、650℃和60min,最优改性热解焦使得气体产量、焦油质量以及焦油组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3)等离子体焙烧ZnO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的最优焙烧功率为60W、最优焙烧时间为5min最优ZnO负载量为10%;(4)最优等离子体焙烧ZnO负载热解焦催化剂裂解焦油,使得裂解的焦油质量提高了 119.8%,气体产量提高了66.2%,焦油中轻质组分总含量提高了85.8%。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6;TQ522.6;X784
【图文】:

流程图,催化裂解工艺,煤焦油,流程图


以(3)中最优功率作为最优焙烧功率,制备出 ZnO 不同负载量的等离子体焙负载型热解焦催化剂,分别命名为:ZPC-5%,ZPC-10%和 ZPC-15%。.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煤焦油催化裂解工艺流程如图 2.3 所示。

速率曲线,失重,热重,褐煤


17图 3.1 褐煤热解的热重和失重速率曲线Fig.3.1 TG and DTG curves of lignite可以看出,褐煤的失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4 1,主要是水分及吸附气体的析出;第二阶段为 150 3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源;贺新福;杨伏生;张亚刚;任秀彬;周安宁;;热解温度及气氛变化对神府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S2期

2 黄温钢;王作棠;许豫;;中国残留煤资源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矿业;2015年10期

3 高福星;梁丽彤;黄伟;郝小刚;张忠林;;催化煤解聚产物分布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5年02期

4 陈宗定;张书;王芳杰;贾晓路;许德平;王永刚;;活化前后半焦原位催化重整褐煤热解焦油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1期

5 王云;尚鸿燕;徐海迪;龚茂初;陈耀强;;ZnO添加量对Pd/Zr_(0.5)Al_(0.5)O_(1.75)催化剂净化稀燃天然气汽车尾气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4年07期

6 石振晶;方梦祥;唐巍;王勤辉;骆仲泱;;多联产煤焦油加氢制取汽柴油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7 李艳红;赵文波;夏举佩;刘庆新;杨荣;李国斌;;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4年07期

8 杨琰;王莎;张志娟;夏启斌;李忠;;氨气改性的NH_3@MIL-53(Cr)吸附CO_2和CH_4的性能[J];化工学报;2014年05期

9 张方;;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J];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10 刘美琴;李奠础;赵晋华;李凤;;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J];轻工科技;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璐;煤热解与铁矿石还原耦合工艺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振华;等离子体改性热解焦负载型催化剂裂解焦油制备可燃性气体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晓宵;低阶煤快速热解挥发分催化改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刘贞贞;多联产煤焦油加氢精制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侯磊磊;煤焦油精细化分离的模拟计算与过程开发[D];新疆大学;2016年

5 王龙浩;一维ZnO或ZnS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制氢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甄明;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热解过程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兴栋;半焦基催化剂裂解煤热解产物调控油气品质[D];新疆大学;2012年

8 段春雷;低中变质程度煤的结构特征及热解过程中甲烷、氢气的生成机理[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6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16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