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异化铁还原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产氢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5:21
【摘要】:微生物异化铁还原是微生物的一种无氧呼吸代谢过程。自然界中,只要有厌氧环境几乎都会发生异化铁还原现象,并发现有异化铁还原微生物的存在。海洋沉积物因其独特的厌氧环境而成为异化铁还原菌的主要生境。因此,本实验采用渤海沉积物为材料,富集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分析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性质,以及菌株异化Fe(Ⅲ)还原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产氢过程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方面:(1)将渤海(天津海域)沉积物进行厌氧培养,富集异化铁还原混合菌群。在不同电子受体下,比较分析铁还原菌群异化Fe(Ⅲ)还原性质。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培养体系,在培养12 h时,累积Fe(Ⅱ)浓度分别为100.67 ± 0.75 mg.L-1 和 53.24±3.63mg.L-1;当培养 60h 时,累积 Fe(Ⅱ)浓度分别达到 118.95±1.47 mg.L-1和119.74 ± 3.96 mg·L-1。这表明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电子受体能够显著影响细菌异化铁还原过程,而对累积Fe(Ⅲ)还原量影响不明显。(2)菌群多样性分析表明,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时,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别是3.40和3.11,较对照组(Shannon指数2.07)高,表明培养体系中加入Fe(Ⅲ)能显著提高铁还原混合菌群多样性。菌群结构分析表明,在不同电子受体下的培养体系中,优势菌主要是Clostridium和Romboutsia,均属于梭菌目Clostridiales。表明梭菌是参与Fe(Ⅲ)还原的主要优势菌。(3)采用三层平板法从渤海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铁还原细菌ZQ21,经鉴定,菌株命名为Enterococcussp.ZQ21(GenBank号MF192756)。设置不同电子供体、电子受体和电子传递体,分析其对菌株ZQ21异化Fe(Ⅲ)还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钠、葡萄糖、丙酮酸钠、乙酸钠和甲酸钠为电子供体时,菌株ZQ21以柠檬酸铁为电子受体时,利用丙酮酸钠异化Fe(Ⅲ)还原效率最高,Fe(Ⅱ)浓度达到113.14±3.46 mg.L-1。菌株ZQ21以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时,利用葡萄糖异化Fe(Ⅲ)还原效率最高,累积Fe(Ⅱ)浓度达到91.38 ± 2.41 mg·L-1。在电子传递体(AQS)影响下,菌株ZQ21利用氢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的Fe(Ⅲ)还原效率较对照组有了显著提高,累积Fe(Ⅱ)浓度较对照组提高了 47%。(4)研究菌株ZQ21的异化Fe(Ⅲ)还原作用对重金属Cr(Ⅵ)还原的影响。设置Cr(Ⅵ)浓度梯度为0、5、10、15、20、25、30mg·L-1。结果表明,菌株ZQ21在低浓度Cr(Ⅵ)(0~10mg·L-1)环境中生长良好。当Cr(Ⅵ)浓度为10mg·L-1时,菌株ZQ21细胞密度A600为0.16±0.004,Cr(Ⅵ)还原率为18%。设置Fe(Ⅲ)浓度梯度为0、200、400、600、800、1000mg·L-1,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Fe(Ⅲ)后,菌株ZQ21的生长得到了明显提高较对照组。当Fe(Ⅲ)浓度为800mg·L-1时,菌株ZQ21的Cr(Ⅵ)还原率达到83%,是对照组的4倍。(5)菌株ZQ21分别以柠檬酸铁和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发酵时,累积Fe(Ⅱ)浓度分别是119.80 ± 0.77 mg·L-1和30.61 ±0.89 mg.L-L。相应的累积产氢量分别为1395.30 ± 4.79 mL·L-1和174.30 ± 3.23 mL·L-1,分别是对照组60倍和8倍。相应的代谢产氢途径分别是乙醇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表明异化Fe(Ⅲ)还原菌株ZQ21异化Fe(Ⅲ)还原与产氢过程存在相互偶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5
【图文】: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邻菲Up啉


标准溶液0、0.2、0.3、0.4、0.6、0.7、0.8、0.9、1.0邋mL置于比色管中,加水定容到逡逑10邋mL,摇匀,反应10邋min。在510邋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Fe(II)含量为横坐标,逡逑NB510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1所示。逡逑?逦表2-3邋Fe(邋II)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表逡逑Table邋2-3邋Configuration邋of邋the邋Fe(邋II)邋standard邋solution逡逑试管号逦123456789逡逑Fe(II)标准液/mL逦0逦0.2逦0.3逦0.4逦0.6逦0.7逦0.8逦0.9逦1.0逡逑0」%邻菲Up啉溶液/mL邋111111111逡逑乙酸-乙酸钠缓冲液/mL邋111111111逡逑蒸馏水/mL逦8逦7.8逦7.7逦7.6逦7.4逦7.3逦7.2逦7.1逦7.0逡逑Fe(邋II)含邋M/mg.L-1逦02逦3逦4逦6逦7逦8逦9逦10逡逑I邋t逡逑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比色管,显色剂


5.0、6.0mLCr(VI)标准使用液置于比色管中,加水定容到10mL,摇匀,反应lOmin,逡逑540邋nm波长处测吸光度。冷40为纵坐标Cr(VI)含量为横坐标绘制Cr(VI)标准曲线,如逡逑图2-2所示。逡逑表2-4邋Cr(VI)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逡逑Table邋2-4邋Configuration邋of邋the邋Cr(VI)邋standard邋solution逡逑试管号逦I邋234逦567逦89逦10邋II逡逑Cr(VI)标准使川液/mL逦0逦0.2逦0.4逦0.6逦0.8逦I逦2逦3逦4逦5逦6逡逑DPC邋显色剂/mL逦22222222222逡逑蒸馏水/mL逦8逦7.8逦7.6逦7.4逦7.2逦7.0逦6逦5逦4逦3逦2逡逑Cr(VI)含邋m/mg.L—1逦0逦0.1逦0.2逦0.3逦0.4逦0.5逦1.0逦1.5逦2.0逦2.5逦3.0逡逑1.8逡逑15邋_逦y=0.5122x邋+0.0488逡逑「逦R2邋=邋0.9921逡逑j邋0.9逦义,,逡逑Q.6邋’’逡逑03邋^逡逑0.0邋?逡逑0.0逦0.5逦1.0逦1.邋5逦2.0逦2.邋5逦3.0逦3.邋5逡逑(mg-L1)逡逑图2-2邋Cr(邋VI)标准曲线逡逑Fig.邋2-2邋Standard邋curve邋of邋the邋Cr(VI)逡逑(2)样品中Cr(VI)含量的测定逡逑量取2邋mL邋DPC显色剂溶液到10邋mL比色管中,加入1邋mL待测培养液(对照组逡逑不加培养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奎;张一敏;周克成;孙剑辉;;土壤异化铁还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彭民建,王春玲,奚旦立,顾康平;铁还原法在工业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S1期

3 曹微寰,周琪;酯化废水铁还原预处理的研究[J];化工环保;1999年04期

4 王伟民;曲东;徐佳;;水稻土中铁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铁还原能力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5 宋建潇;吴超;曲东;;有机碳源对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6 顾莹莹;高孟春;贾永刚;王延敦;李丹;;海绵铁还原水中硝酸盐的初步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7期

7 张磊;曲东;易维洁;孙丽蓉;;纤维素作为电子供体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刘贝贝;曲东;;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异化铁(Ⅲ)还原过程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9 王敏;;高温铁还原法从废液中提银[J];适用技术市场;2001年09期

10 赵荒;高温铁还原法从废液中提银[J];企业技术开发;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德礼;王红武;马鲁铭;;催化铁还原去除含氯有机物生物毒性的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晓敏;周顺桂;李芳柏;;一株具有铁还原与脱氯活性的产气肠杆菌[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静;曲东;;不同浓度硫酸盐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4 吴文芳;李陛;潘永信;;极端海洋环境中铁还原细菌生物矿化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环;金朝晖;韩璐;王薇;修宗明;高斯;;负载型纳米铁还原硝酸盐氮的反应机理探讨[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袁子丹;贾永锋;王少锋;;氢醌作用的铁还原对臭葱石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邱德存;天沃科技获蒙古国直接铁还原项目预可研合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丽蓉;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易维洁;碳源对水稻土中铁还原特征和铁还原菌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景新;铁强化微生物—电催化厌氧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严森;厌氧条件下纳米铁还原水中六价铀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赵然;Anammox细菌铁还原代谢及群体感应现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马乐凡;液相络合—铁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刘邓;不同厌氧微生物功能群对粘土矿物结构Fe(Ⅲ)的还原作用及其矿物转变[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海华;异化铁还原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产氢过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2 罗海林;磷酸盐对异化铁还原诱导的次生铁矿形成与镉转化过程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3 毛晖;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及其对铬(Ⅵ)还原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丽新;温度对水稻土中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关舒元;铁还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硕;异化铁还原对水稻土中苯系物降解的强化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韩涛;异化铁还原对土壤中砷形态转化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8 吴超;初始pH值对水稻土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徐佳;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鉴定及16S rDNA-RFLP分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顾晶晶;磷酸盐对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4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24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