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系统对地表径流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
【图文】:
第 2 章实验方法与材料第 2 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2.1 实验设计2.1.1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实验装置如图 2-1 所示,每个圆柱形生物滞留柱均由内径 15cm、高 80cm的 PVC 板材制作而成,生物滞留柱设有不同高度出水口,柱体侧部提高出水口位置,使生物滞留柱内部产生不同高度的淹没区,各出水口均设有阀门。集水管与取水口相连,由土工布包裹,以防止填料流出,堵塞出水口。生物滞留柱自下而上分别为砾石层 10cm、填料层 45cm、种植层 15cm、植被层 10cm。
图 3-1 生物滞留系统对 COD 的去除效果Fig.3-1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四种复合介质生物滞留系统对 COD 的去除效果不同,对煤复合介质>沸石复合介质>生物炭复合介质>石英砂9%,23%,18%和 15%。其中,无烟煤复合介质对 COD 的去除效果最不稳定,最高去除率为 89%,最低去除率D 的去除效果最稳定,最高去除率为 62%,最低去除率复合介质生物滞留系统对 COD 的去除效果出现了负值发生了淋洗作用,装置内部滞留 COD 被冲洗带出,导 去除率为负值。郭聘婷[72]采用沸石、细沙、砂土和石英COD进水浓度为150mg/L时系统对COD的去除情况,为 43.04mg/L、14.63mg/L、38.73mg/L 和 57.84mg/L,.19%、77.03%和 69.99%,去除效果较好。本研究所用OD 去除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本研究 COD 进水浓度较远高于高聘婷研究中的进水浓度,这可能是导致结果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龙;杨丽琼;黄涛;;复合生物滞留介质对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净化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2 江磊;朱德军;陈永灿;赵恒光;;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年03期
3 王书敏;何强;徐强;宋力;;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氮素研究评述[J];水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4 王建军;李田;侯娟;陈昱霖;;路面径流的大肠菌群污染及其雨水花园处理[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5 李海燕;罗艳红;马玲;;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J];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06期
6 李家科;刘增超;黄宁俊;张佳扬;李怀恩;沈冰;;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14年03期
7 李平;王晟;;生物滞留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作用与机理[J];环境工程;2014年03期
8 陈迪;杨勇;郑祥;魏源送;;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9 李晓玲;刘锐;兰亚琼;余素林;文晓刚;陈吕军;张永明;;J市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10 孙傅;沙婧;刘彦华;;南方某城市地表水体中粪源性污染指示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敏;雨水径流中多重耐药性细菌在石英砂表面的粘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郭娉婷;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成嘉蕾;城市污水再生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及工艺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媛;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7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2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