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洋河流域水体磷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颗粒态磷的溯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23:31
【摘要】: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洋河段是首都重要的防洪/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供水水源河道和水源保护区,目前洋河流域部分河段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因此开展流域水体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和来源研究对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限制因子,磷的形态和含量影响磷被水生生物利用的程度及其对水生态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水体中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的磷,并定性分析了可能影响磷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复合指纹因子定量解析了河道尺度上颗粒态磷的来源,以期为洋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定理论基础。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洋河上游和清水河水体TP含量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洋河下游城市河段由于受到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洋河水体磷素和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之间存在某种动态平衡,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对水体磷素含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管理过程过中,应对沉积物予以高度重视。(2)水体和沉积物磷素呈现出城镇林地农田的趋势,子流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城镇点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等因素是影响水体和沉积物磷素分布和含量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也受到土壤性质(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元素含量分布略有差异,利用非参数检验中Kruskal-Wallis H检验在21种测试元素中筛选出TN、BAP、Ca、TC、Mg和Pb 6种指纹因子,汛期和非汛期6种指纹因子的综合判别率分别为84.2%和88.2%,认为判别效果较好;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大于0.8,说明利用复合指纹法在清水河流域进行泥沙和颗粒态磷的溯源分析是可行的。(4)清水河流域颗粒态磷的溯源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区域由于水文连通性较差、降雨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汛期和非汛期把不同源地土壤对流域出口泥沙和颗粒态磷的贡献率差异不大。流域出口泥沙和颗粒态TP的贡献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西沟岸边带草地农田林地;对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率从高到低为岸边带草地西沟农田林地,西沟浊度较大但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较低,降低了流域出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贡献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
【图文】:

洋河,海拔,流域


流域东北临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东南临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山脉,西北临东西走逡逑向的阴山山脉,群山之间有较大的山间盆地如柴沟堡-宣化、涿鹿-怀来盆地呈串珠逡逑状分布。海拔在425?2403m之间,总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如图2.1所逡逑示。流域面积60%属于山区(海拔>=900m),40%属于丘陵(100m邋<海拔<逡逑900m)邋0逡逑/%邋-iF"邋^逡逑图2.1洋河流域海拔图逡逑Fig邋2.1邋Elevation邋of邋Yanghe邋watershed逡逑9逡逑

行政区,季节变化,洋河,积雪


Fig邋2.2邋Temperature邋changes邋in邋the邋administrative邋region逡逑洋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在350?500mm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北向西逡逑南递减,至河北-山西省界越过五台山后再逐渐增加(图2.3)。多年平均降雨在清逡逑水河、西洋河、南洋河可达400mm以上,而在洋河千流流经区域则低于400mm。逡逑流域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的70.5%集中在汛期(6-9月),21.3%逡逑集中在非汛期(5月;10月-翌年2月),雪融期(3-4月)降水仅占8.2%邋(表2.1)。逡逑洋河流域有着明显的冬季降雪及积雪。张家口市年平均降雪日为19.6天,积逡逑雪日21.7天。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到翌年3月,全年93%以上的降雪发生在这个逡逑时间段。积雪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积雪深度主要出现在1?4cm,1979逡逑年2月23日出现最大积雪深度21cm。每年3?4月因气温回升导致积雪及冻冰融逡逑化产生大量径流,形成寒冷地区极具特色的水文季节雪融期。逡逑1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敏;林晨;熊俊峰;沈春竹;金志丰;马荣华;许金朵;;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时空演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4期

2 李延伟;刘素美;朱卓毅;张桂玲;李瑞环;张经;;万泉河口悬浮颗粒态磷和硅的分布特征及收支估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6期

3 周畅浩;张景平;黄小平;赵春宇;吴云超;;大亚湾颗粒态氮磷的时空分布、关键影响因素及潜在生态意义[J];海洋环境科学;2019年05期

4 周慧平;常维娜;张龙江;;基于泥沙指纹识别的小流域颗粒态磷来源解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5 王赵飞;林晨;许金朵;金平华;熊俊峰;闵敏;马荣华;;巢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空间差异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03期

6 王芳,晏维金;长江输送颗粒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张旭;郝庆菊;高扬;黄红艳;毛亮;曹杰君;黄海波;周培;;都市农业区域暴雨径流磷素输出特征研究——以上海市新场镇果园村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4期

8 顾杰;冒小丹;匡翠萍;胡成飞;单云驰;;间歇性波浪扰动下河口底泥中磷释放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年06期

9 陈太丽;史忠林;王永艳;严冬春;文安邦;陈佳村;;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消落带泥沙颗粒态磷复合指纹示踪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20期

10 罗军,王晓蓉,杨

本文编号:2729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29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