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超疏水超亲油铜网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02 21:45
【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含油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传统的油水分离法,如絮凝,浮选,生物过滤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分离效率低,可回收性差,甚至造成二次污染的不足。超疏水材料是新兴起的一种油水分离材料。本文选用铜网为基材,研究了两种超疏水铜网的制备方法:灼烧法和化学刻蚀法。灼烧法主要利用铜网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使得铜网表面粗糙化,再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酸对表面进行修饰,从而制得超疏水超亲油铜网。化学刻蚀法利用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铁溶液浸泡铜网,再利用低表面能物质十六烷酸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具有超疏水超亲油的性能。对比两种方法,化学刻蚀法实验方法简单、更易操作,且得到的铜网疏水性能更好。因此,对化学刻蚀法中的浸泡温度、浸泡浓度以及浸泡时间对铜网疏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利用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条件,最终得出当硝酸铁浓度为4%,温度为60℃,浸泡4h时,制备的铜网疏水性能最佳,此时接触角为158°以上。对铜网的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耐温性能进行了评价,超疏水铜网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10%盐酸)、耐碱性能(10%氢氧化钠)、耐温性能(150℃下24h),但是铜网的耐磨性能较差。对超疏水铜网进行油水分离性能评价,对不同种类油混合物以及不同油水比混合物,油水分离效果皆可以达到98%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47.5;O614.121;X74
【图文】:

荷叶,表面微观结构,疏水,超疏水


上浮油不会大面积扩散,但是分离效率并不理想。1.1.1 生物的超疏水现象在超疏水材料被发现之前,大自然便存在超疏水的现象,如水滴不能将荷叶表面浸润,蝴蝶的翅膀不能被雨水打湿。超疏水材料的应用要归功于大自然,没有这些现象人类永远也不会想到,更不能应用于现实中。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自然界中的一些超疏水现象。荷叶作为超疏水的典型代表,直至上世纪末,科学家经过研究荷叶表面结构,才提出了超疏水的概念,德国科学家 Wilhelm Barthlott 发现荷表面的微观结构[1-3],它具有微米级的乳突结构[4](如图 1.1 所示),观察乳突结构发现外层被蜡状物质包裹,正是因为这种乳突结构以及蜡状物质的存在,荷叶表面才能表现出超疏水的性能,水滴无法将其表面润湿。“荷叶效应”[5,6]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通过对荷叶表面润湿性的研究,超疏水的概念慢慢浮现。荷叶表面之所以会具备超疏水的性能,正是因为表面的粗糙结构够及表面的一层蜡状物质,当有水滴在表面时各个小凸起之间会被空气充满,与水接触的只有小凸起顶部,而且由于蜡状物质的存在,表面能变得很小,因此水滴在荷叶表面依旧能够保持球状并且易滚落。

表面微观结构,花瓣,疏水,表面


第一章 绪论和荷叶表面极其相似,由一个个小的乳突结构密集而成如图 1.2,乳突的表面也有丝状的物质,由上述荷叶分析原理相同,当水在表面聚集时,表面看起来时液固接触,但是由于乳突的存在,空气被捕获在相邻的如图中间,形成了气液固三相。这使得花瓣表面不会被雨水润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卓娟;王庆成;高英;门玉琢;杨晓东;;不同溶液对荷叶润湿性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6期

2 刘永明;施建宇;鹿芹芹;郭云珠;陈瑞卿;尹大川;;基于杨氏方程的固体表面能计算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1期

3 刘卿;刘娜;冯琳;危岩;;仿花瓣表面多功能高分子纳米薄膜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4 徐钟凯;黄熙;谷长栋;;智能电池电解液隔板用超疏水铜网的设计与制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5 王明超;杨青林;王春;王景明;江雷;;玫瑰花花瓣微观结构与水滴黏附性质的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6 陈云富;尹冠军;;化学刻蚀法制备铝合金基超疏水表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7期

7 张芹;朱元荣;黄志勇;;化学/电化学腐蚀法快速制备超疏水金属铝[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8 崔树稳;朱如曾;闫红;;关于线张力对液滴-固体接触角的影响问题[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孙海燕;;吸附法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10 郑文芝;陈砺;王红林;陈姚;;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合成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永明;重力影响材料表面润湿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瑞;纤维素织物功能化及其表面特殊润湿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8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38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