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均衡视野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管理中的协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1:37
【摘要】:我国当前处于“环境敏感期”,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活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和对政府工作的更高期望。但是,近几年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群体性事件每年呈30%增长,其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厦门PX事件、浙江余杭、江苏启东等地的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对于这类事件的研究分析迫在眉睫。地方政府都在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但是发展与满足群众的环境生活需要必须同时关注,不能忽略公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经具备了越来越高的维权意识,公民意识觉醒使得公民的参与意识更高,面对权利或利益受损的情况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自己,而如果政府的治理方式与手段不随之提升,就很容易导致悲剧发生。本文是从利益均衡这一视角出发,对当今社会中的多元利益诉求整理分析。一方面政府需要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政府治理过程中,促进社会公民实现其社会价值。要理顺政府、公民及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多方的协同与合作。尊重公众的环境权,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各主体协商决策,一起解决环境发展中的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近几年的几个典型地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从中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一些值得改进的不足之处。公众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想控制和管理好环境群体性事件,政府就应该有新的治理方式,发挥出兼容并包的协同作用,将公民、非政府组织纳入治理主体当中,最终真正实现善治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43;X321
本文编号:2738987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43;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年01期
3 燕继荣;;协同治理:公共事务治理新趋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7期
4 李果仁;;对当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重新审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刘能;;当代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形象地位变迁和分类框架再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7 刘文海;;人民权力观: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7期
8 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9 陈潭;黄金;;群体性事件多种原因的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荣芳;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王磊;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与处置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朱光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进化博弈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莉;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389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