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环境活性炭耦合污泥法强化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84
【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装置(1)小试实验装置与接种污泥小试实验装置如图 2-1 与图 2-2 所示,采用圆柱 MBBR 反应器,材质玻璃。共两组,每组反应器的尺寸与进出水的方式相同,反应器内径为 2540cm,有效体积 6L ,沉淀池尺寸为内径 10cm, 高 20cm 。采用蠕动泵进进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混合液从反应器的 2/3 处排出,上部澄清液排出,蠕动泵从沉淀池底部回流到反应器。接种污泥来自中试自义马中试现场的浓池沉淀区污泥和 EC 厌氧单元污泥,MLSS 分别为 25.0g/L 和 12.0g/L。
试实验装置与接种污泥验装置如图 2-1 与图 2-2 所示,采用圆柱 MBBR 反应组,每组反应器的尺寸与进出水的方式相同,反应器内体积 6L ,沉淀池尺寸为内径 10cm, 高 20cm 。采用器底部进入,混合液从反应器的 2/3 处排出,上部澄清淀池底部回流到反应器。接种污泥来自中试自义马中污泥和 EC 厌氧单元污泥,MLSS 分别为 25.0g/L 和 1图 2-1 实验装置设计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径 1.2m,有效水深 7.25m,有效体积 8.2m3,从反应器底部泵入进水,经配水器水,顶部出水,水经循环泵通过循环管路回到反应器底部,完成循环过程,外循使得内部水流上升流速加快从而提高传质速度,沉淀池与生物增浓池合建;生物浓反应器为多廊道结构,反应区与沉淀区合建,沉淀区位于廊道的中心,反应器 3.2m,宽 1.8m,高 2.75m,有效水深 1.75m。A/O 池分为一个缺氧廊道和 3 个氧廊道,总长 3.2 米,宽 1.8m,有效水深 1.9m,放映区与沉淀池合建。调节池废水经混凝池、气浮池、微电流配水井后依次进入 EC 外循环、BE 生物增浓、/O 等单元。接种的污泥来自自义马气化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MLSS 为500~3000mg/L,污泥沉降比为 75%左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力荃;;拜城煤化工产业发展浅析[J];新疆化工;2009年01期
2 李长海;;关于煤化工产业的思考[J];西部煤化工;2008年02期
3 ;2012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论坛暨《煤化工》杂志创刊40周年庆祝会[J];新疆化工;2012年03期
4 亓学山;;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J];莱钢科技;2007年01期
5 郭靖;张露;刘东阳;;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景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9年05期
6 周航;;煤化工设备事故分析与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7期
7 ;2018中国煤化工产业关键共性问题交流与合作发展大会在西安成功召开[J];煤化工;2018年02期
8 仇国贤;柏介军;;甘肃煤化工产业如何添一把火[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8年07期
9 石晓东;;煤制乙醇开启低油价下煤化工发展新方向[J];中国石化;2017年04期
10 谭怀山;;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J];化工管理;2017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晓丽;;中国煤化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A];第六届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论坛——‘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升级与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延伟;;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A];2014沈鼓杯大型空分装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杨玲;李建军;尹华强;;在低碳经济和“高油价”双重压力下煤化工发展趋势[A];第六届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论坛——‘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升级与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涌;;煤化工展望[A];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9年
5 杜铭华;;煤化工能源转化技术与中国能源发展[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牛新祥;;煤制天然气的经济性分析[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 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7 王礼茂;;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丹江;煤化工发展不可冒进[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王乐意 特约记者 吴丽;山西煤化工调转添动力[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 赵文龙;煤化工热的冷思考[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逢煤必化”种下了苦果[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闫俊荣;山西煤企打造转型升级2.0版[N];中国化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丹江;给过热的煤化工浇一瓢冷水[N];中国化工报;2014年
7 晋煤集团副总经理、煤化工产业发展局局长 王毅;煤化工呼唤优势企业[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兴刚;能源转化率:是否成了煤化工项目新指标?[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胡迁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煤化工大发展有赖技术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王云立;煤化工强国之路怎么走[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小霞;煤化工高盐废水中COD的去除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朱秋楠;煤化工高盐废水分质提盐基础与结晶工艺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3 李冰;微氧环境活性炭耦合污泥法强化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连文威;生态文明约束下的中国煤化工产业战略选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柴红云;煤化工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王媛韬;内蒙古双欣能源集团煤化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7 谷振东;霍城煤化工项目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废水污染预防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8 张欢祥;内蒙古汇能煤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9 闫娅慧;混凝-臭氧联合处理煤化工反渗透浓水[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郑海亮;煤化工中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3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4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