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聚驱采出液稳定性分析与污水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1:38
【摘要】:目前,聚驱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中最为成熟经济的技术,现已在大庆油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然而聚驱技术会导致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升高,致使采出液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即粘度升高、乳化程度高、处理后的污水含油量显著增大、小粒径油珠及悬浮固体含量增多等,同时,处理难度也明显增加,最终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水质难以达到大庆油田聚驱回注水水质的标准。大庆杏南开发区2012年-2030年全面开发聚驱区块,前置段塞和改注段塞阶段均为同时注入2500万和700万抗盐聚合物,2015年5月,杏十三区700万中分抗盐聚合物停注,注聚开始,水质逐渐变差,注聚停止,水质逐渐变好。论文基于杏十三-Ⅱ联合站含聚污水水质变化问题和注聚情况开展两种聚合物对水质影响试验研究,分析两种类型聚驱采出液物性参数以及聚驱采出液的稳定性机理,根据现场采出水水质特性,结合现场使用药剂情况,在室内对絮凝剂进行单剂的筛选与复配,并与在用絮凝剂进行效果对比以及与其他助剂的配伍性实验,通过分析现场污水处理流程的工艺适应性,提出沉降优化方案,通过现场应用的实际效果确定最佳运行周期,并对药剂的替换进行阶段性的观察、分析与调整,最终确定相对经济合理的加药方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500万高分和700万中分抗盐聚合物均能够使采出液稳定性增强,其中700万中分抗盐聚合物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使得污水处理难度加大,稳定性更高,同时采出液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界面张力、粘度、电极电位、分子线团尺寸及粒径分布、界面膜强度等,其中采出液的界面性质与粘度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同时,通过对絮凝剂单剂的筛选得出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铝(PAS)与疏水改性阳离子絮凝剂P(DMC-MMA)作用效果最好,在确定PAS最佳用量范围为100~140mg/L的基础上将两者复配后得到100mg/LPAS+7mg/LP(DMC-MMA)的最佳复配结果,复配后的絮凝剂与在用TH-3实验对比发现絮凝效果要优于TH-3,且该絮凝剂与联合站其他助剂的配伍性良好。最后通过现场应用的观察与调整确定了110mg/LPAS+7mg/LP(DMC-MMA)的组合浓度,并提出了序批式沉降的优化方案,确定了最佳运行周期为24h。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41
【图文】:

粒径分布,颗粒计数器,电阻法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2 油水乳状液粒径分布检测浮油和高粒度分散油上浮和聚并较快,其粒径很难检测出稳定的数值,因此实验要检测低粒度分散油、乳化油的粒径。溶解油在本实验样品中未检测到,根据文献涉及表活剂驱的二元驱或三元驱采出液中才可以检测到[23]。油水乳状液粒径分布主要采用“电阻率法颗粒计数”分析,主要考虑悬浮物导电油不导电,因此,可以去除悬浮物对粒径分析的干扰[24]。设备见图 2.1。

流变仪,颗粒计数器,粘度测试,粘度测定


图 2.1 电阻法颗粒计数器粘度测定0247-2008《粘度测试方法》[25]以及《HAAKE RS6000 流,测定不同取样点聚驱采出液的粘度,为分析聚合物与粘性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26]。

原子吸收仪


图 2.3TAS 原子吸收仪淀图 2.5 双指示剂滴定过程含油量测定方法及原理T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2油量。其原理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能够萃取污水中的油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宏;谢姝;林莉莉;张蕾蕾;焦思明;王鑫;高迎新;;二元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油田化学;2015年03期

2 陈忠喜;舒志明;;大庆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及技术[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4年01期

3 高文祥;缪建成;毛荣军;;聚驱采出液中聚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研究及应用[J];内江科技;2012年04期

4 苏欲波;彭晓英;岑瑗瑗;;含油污水中悬浮固体含量分析方法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年07期

5 李强;卢祥国;徐典平;刘新仓;;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态结构及其对渗流特性影响研究[J];油田化学;2010年04期

6 刘义刚;唐洪明;陈华兴;李玉光;王珊;高建崇;;含聚污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储层伤害机理研究[J];海洋石油;2010年04期

7 梁伟;赵修太;韩有祥;邱广敏;;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技术探讨[J];工业水处理;2010年10期

8 国胜娟;冯英明;;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水水质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10年06期

9 严忠;陈玉萍;张茂胜;黄连华;;新疆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10 赵修太;信艳永;邱广敏;王增宝;王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稳定性研究[J];应用化工;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志凤;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絮凝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卢磊;油田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药剂及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志浩;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水包油乳液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2 闵敬丽;聚丙烯酰胺类耐温抗盐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陈云霞;渤海某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稳定性及脱水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邹军华;锦州油田注聚采出液处理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5 韩帅;大庆油田高浓度聚驱采出水特征及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晓燕;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构型及其渗流特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郭明日;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张云宝;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马宝东;注聚区污水处理剂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朱珂;ASBR-SBR处理低温低浓度有机废水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5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45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