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汽车破碎残余物中塑料组分的催化热裂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3:10
【摘要】:报废汽车零部件及各总成经拆解后,剩余部分被压缩破碎分选处理,回收其中大部分金属材料后所剩残余物即为汽车破碎残余物(Automobile Shredder Residue,ASR)。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报废汽车数量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由此必将产生大量ASR。热裂解处理工艺从环保、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角度而言是目前针对ASR处置较为妥善的方法之一。ASR组分类型和占比复杂多变,如何设计合理高效的ASR热裂解处理工艺是目前相关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本文以ASR中塑料组分占比较高这一特征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热重分析和Kissinger法探究了ASR及其塑料组分之间的热裂解动力学关系;通过催化热裂解实验验证了镍(Ni)基催化剂可降低ASR及车用工程塑料热裂解反应活化能,提高轻质可燃气体产出量。在热裂解反应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中产生的固体产物(残余物)进行了重金属浸出实验和固化稳定实验,分析了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二硫代氨基甲酸盐(SDD)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种固化剂对于ASR热裂解固体产物的固化效果。研究表明:ASR及其塑料组分热重实验中失重反应曲线变化规律相似,且二者反应活化能随反应转化率变化的趋势同样具有相似性,上述现象为本文提出利用塑料组分初判ASR整体热裂解行为的计算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催化热重分析实验中,镍基催化剂降低了报废汽车破碎残余物在热裂解反应时的活化能,最高可降低111.8 kJ/mol;催化热裂解实验中,H_2、C_2H_6、C_2H_4、C_3H_8和C_3H_6等气体产量分别提高约39.32%、40.57%、31.98%、47.32%和37.23%;重金属稳定固化实验中,热裂解实验固体产物在三种固化剂的作用下,其含有的Pb、Cd、Ni、Cr、Cu、Zn、Hg、As八种重金属元素浸出浓度相比于原浸出液浓度均明显下降并达到国家相关环保要求。上述研究结果为未来通过催化热裂解工艺大规模处理组分复杂多变的ASR及报废车用工程塑料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5
【图文】:

日本汽车,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处理过程


3图 1-1 日本汽车回收利用法所规定的报废汽车处理过程[5]Fig. 1-1Automobile recycling industry in Japan

报废汽车,现场图,资质,作业方式


a) 拆解装备a) Dismantling equipmentb) 破碎流水线b) Crushing linec) 堆积的 ASRc) A heap of ASR图 1-2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现场图Fig. 1-2 Recycling site of ELV国内有资质的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目前主要采用的作业方式一般是先通过手工

示意图,裂解机理,一般性,聚丙烯


图 1-3 聚丙烯一般性裂解机理示意图Fig. 1-3 General mechanism of polypropylene degradation解聚:裂解反应从端基引发,形成自由基后迅速发生拉链式断部为单体产物。如果反应物分子链上的叔碳原子上没有氢,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艳辉;吴高胜;刘春燕;朱志荣;;废塑料裂解催化剂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4年08期

2 沈宏玲;程志君;;汽车内饰件水转印表面涂装技术探讨[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年03期

3 洪慎章;金龙建;;模内装饰工艺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0年02期

4 李旭华;段宁;刘景洋;郭玉文;;废聚氨酯的热解及产物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3期

5 赵巍;汪琦;邹宗树;刘小青;郑红霞;;塑料和橡胶垃圾的热解机理及动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6 周晓东;王秋峰;翟欢;;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的主要问题[J];纤维复合材料;2007年01期

7 刘世平;;我国汽车橡胶制品现状与发展浅析[J];世界橡胶工业;2006年01期

8 汪卫东 ,汪席文;我国汽车塑料应用的现状及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08期

9 陈海燕;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J];橡胶工业;2003年01期

10 侯典国,汪燮卿,谢朝钢,施至诚;催化热裂解工艺机理及影响因素[J];乙烯工业;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毛琼晶;机械化学法CaO-Al体系处置氯代有机污染物的试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茜;聚烯烃催化裂解产物控制与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袁兴中;废塑料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宋晓锐;生物质催化裂解气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梁龙云;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固化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倪飞箭;报废汽车破碎残余物热裂解/气化回收机理与资源化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周慧敏;生活垃圾热裂解工业化装置的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宋斌;中国报废汽车破碎残余物的理化特征与热重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元鹏;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浸出特性及稳定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3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3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