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铅对红椿、香樟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4 16:28
【摘要】:到目前,铅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机理的研究尚不清楚。为了研究铅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途径是否是基于植物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格局的影响,本实验利用红椿和香樟两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在不同铅浓度(0、50、200、400、800mgkg-1soil)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变化,着眼于氮素吸收和分配途径与光合的关系,探究铅影响光合作用的途径是铅对植物氮素循环的影响和抑制。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铅浓度处理下,两种植物的氮代谢关键酶NR、GS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浓度越大,酶活性受抑制程度越大;植物自生合成的有机氮合成量Nw、NM受铅影响呈不同趋势的下降;2)受不同铅浓度的影响,两种植物光合氮分配系数(PC、PB、PL、PT)和光合氮分配含量(NC、NB、NL、NP)在不同程度发生改变,且两种植物受铅胁迫时均通过降低光氮在羧化成分的分配系数PC,用以转化到捕光系数PL和生物力学系数PB,不同之处在于红椿通过大量增大捕光成分系数PL、少量增大生物力学组分系数PB来减少铅毒伤害:而香樟是均衡增长PL和PB来减少铅毒伤害;3)不同铅浓度对两种植物的光合生理产生了影响,使各自的光合色素(CC、Chla. Chlb、Chlr和Chla/b)、光合参数(Jmax、Vcmax、Rd)下降,光氮利用效率PNUE及植物比叶面积SLA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植物氮代谢及光合氮分配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显著意义,通过指标相关性比较分析,证明:铅影响光合作用的途径之一是基于铅对植物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的影响。综上,铅通过影响植物氮代谢关键酶NR、GS酶活性,进一步影响植物光合氮分配格局(其中对羧化成分系数PC影响最大),植物光合色素、叶氮含量和光合相关系数,植物光氮利用效率PNUE和比叶面积SLA,最终影响植物正常光合作用。该实验探究结果验证了: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之一是铅抑制植物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格局的影响。本实验是探究性试验,旨在抛砖引玉,研究结果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环境净化和园林植物树种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4;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婵;徐红梅;黄国伟;张新叶;;湖北红椿资源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9年03期

2 邹军;;红椿发芽试验与育苗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3 ;红椿[J];云南林业科技通讯;1977年04期

4 刘培义;;速生优良用材树种——红椿[J];陕西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5 朱大录;;情系红椿树[J];草地;2006年01期

6 肖敏;王文文;唐梅;;乐山市沙湾区红椿资源调查与优树选择[J];南方农业;2019年25期

7 蔡京勇;张汉菊;付翠林;黄芳;陈军;;珍稀植物红椿在湖北的相关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年23期

8 黄国伟;彭婵;陈慧玲;王瑞文;张新叶;;不同种源红椿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9 蔡京勇;汪洋;阮维桢;舒建敏;尹茜;黄芳;;九宫山红椿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0期

10 赵学坤;速生红椿7号及其三种椿芽生产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露;陶丹;胡松竹;付方林;雷先高;袁生贵;;江西毛红椿种源苗期试验[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礼成 记者 杨心平;“党建+”引领物质精神双脱贫[N];乐山日报;2019年

2 唐先田;诗人心中的“绿叶红椿”[N];安徽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邓伯祥;醉美红椿 旅发效应[N];黔西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报道组 陈一点;红椿巷拆迁记[N];浙江日报;2010年

5 曾正波 张微微 娄臣橙;红椿村里话增收[N];黔西南日报;2016年

6 通讯员 喻坤才;红椿派出所“三基”建设稳步推进[N];安康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卢雁妮;红椿景区为全省旅发大会主会场[N];黔西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孙东进 通讯员 朱肖;咸丰发展万亩红椿基地[N];恩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翔;“护院树”变身“摇钱树”[N];重庆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玉璞;嵩县发现皇家寺院红椿寺遗址[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春华;红椿及其近缘种特征与适生区分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2 李培;红椿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际友;红椿生理特性与家系选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雨;铅对红椿、香樟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康晓伟;四川红椿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3 胡方洁;三种土壤背景下红椿幼苗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轲;红椿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章婷;红椿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胡晓;川南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不同土地覆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5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5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