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红椿、香樟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4;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婵;徐红梅;黄国伟;张新叶;;湖北红椿资源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9年03期
2 邹军;;红椿发芽试验与育苗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3 ;红椿[J];云南林业科技通讯;1977年04期
4 刘培义;;速生优良用材树种——红椿[J];陕西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5 朱大录;;情系红椿树[J];草地;2006年01期
6 肖敏;王文文;唐梅;;乐山市沙湾区红椿资源调查与优树选择[J];南方农业;2019年25期
7 蔡京勇;张汉菊;付翠林;黄芳;陈军;;珍稀植物红椿在湖北的相关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年23期
8 黄国伟;彭婵;陈慧玲;王瑞文;张新叶;;不同种源红椿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9 蔡京勇;汪洋;阮维桢;舒建敏;尹茜;黄芳;;九宫山红椿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0期
10 赵学坤;速生红椿7号及其三种椿芽生产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科技;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露;陶丹;胡松竹;付方林;雷先高;袁生贵;;江西毛红椿种源苗期试验[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礼成 记者 杨心平;“党建+”引领物质精神双脱贫[N];乐山日报;2019年
2 唐先田;诗人心中的“绿叶红椿”[N];安徽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邓伯祥;醉美红椿 旅发效应[N];黔西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报道组 陈一点;红椿巷拆迁记[N];浙江日报;2010年
5 曾正波 张微微 娄臣橙;红椿村里话增收[N];黔西南日报;2016年
6 通讯员 喻坤才;红椿派出所“三基”建设稳步推进[N];安康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卢雁妮;红椿景区为全省旅发大会主会场[N];黔西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孙东进 通讯员 朱肖;咸丰发展万亩红椿基地[N];恩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翔;“护院树”变身“摇钱树”[N];重庆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玉璞;嵩县发现皇家寺院红椿寺遗址[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春华;红椿及其近缘种特征与适生区分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2 李培;红椿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际友;红椿生理特性与家系选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雨;铅对红椿、香樟氮代谢和光合氮分配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康晓伟;四川红椿阴沉木干燥特性及工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3 胡方洁;三种土壤背景下红椿幼苗对铅胁迫的生理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轲;红椿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章婷;红椿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胡晓;川南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不同土地覆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5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