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贵州省六镇高速公路的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及处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3:36
【摘要】:在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开展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相关研究十分迫切需要等背景下,本文基于解决贵州省六镇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的水环境问题,开展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性的研究及处理对策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路面径流特征污染物浓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呈宽幅变化。SS、COD、石油类浓度值超《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均较为严重,为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NH3-N、TP、Pb、BOD5浓度值略有超过排放标准,多数超水质标准,为路面径流的次要污染物。路面径流BOD5/COD范围为0.0317~0.1475,可生化性较差。2、各场次降雨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与降雨历时呈现幂指数的相关性,随着降雨历时的推进,各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这种变化趋势在各降雨时间段以及受不同降雨特征的影响是不一致的。首先随着降雨历时的推进,污染物浓度变化的速率逐渐降低;其次降雨导致的污染浓度的下降速率与采样期间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降雨量越大,污染物浓度降低速率越快;再次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各个时段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其主要受采样期间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影响。3、各场次各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统计数据中,5.56%不发生初期冲刷效应,32.29%发生微弱初期冲刷效应,62.15%发生中等初期冲刷效应。公路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受降雨强度影响较为明显,降雨强度越大,初期冲刷效应越明显。4、本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径流处理技术方案,其包含了收集单元、预处理单元、降雨径流处理单元和事故废水纳蓄单元等4个系统单元。根据实施效果的验证实验评价,路面径流经处理设施处理后污染物得到了大大削减,完全满足环保要求;处理设施对SS、COD、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处理效率较高,达80.6%~92.4%,对其余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效率为41.6%~80.1%,达到设计预期;路面径流经处理设施处理入河后,引起河流污染物的增量极小,河流水质单因子指数为0.03~0.70,达到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
【图文】:

基于贵州省六镇高速公路的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及处理对策研究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基于贵州省六镇高速公路的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及处理对策研究


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逡逑Fig.2-1邋Engineering邋geographic邋location邋map逡逑

基于贵州省六镇高速公路的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及处理对策研究


BODS浓度分布统计直方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谦;苏继东;吴厚锦;;公路生态型植草沟设计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1年Z2期

2 傅大放;石峻青;李贺;;高速公路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初期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3 李贺;张雪;高海鹰;傅大放;;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11期

4 董欣;杜鹏飞;李志一;喻峥嵘;王锐;黄金良;;城市降雨屋面、路面径流水文水质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5 张巍;张树才;岳大攀;万超;叶友斌;胡俊栋;王开颜;高艳;王学军;;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甘华阳;卓慕宁;李定强;周永章;;公路暴雨径流的水质及其污染负荷的初期冲刷分析[J];公路;2007年08期

7 衷平;陈济丁;孔亚平;李楠;;人工湿地处理桥面径流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7年03期

8 黄金良;杜鹏飞;欧志丹;李梅香;赵冬泉;何万谦;王志石;;澳门城市路面地表径流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9 黄少雄;衷平;石翔;;人工湿地在路面径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7期

10 刘佳,王泽民,李亚峰,张晓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与转化机理[J];环境保护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斌;岸边渗滤系统处理宝鸡市雨水径流污染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任伟;氧化塘处理高等级公路路面雨水污染物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陈莹;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探讨[D];长安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56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6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