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激光光谱燃烧场CO和NO污染物浓度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831
【图文】:
着人类环境安全,并且工业废气,废水,废物排放正在逐年增长,人类活动对逡逑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2,3]。逡逑我国2017年的能源结构如图1.1所示,煤炭和石油将长期作为我国的主要逡逑能源,因此,我国大气受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较为严重。并且随着城市人口激增,逡逑能源消耗量将大幅增加。工业、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以及机动车(截止2017逡逑年,机动车保有量达3.1亿)排放的逐年上升,污染污染状况不断加剧[4’5]。面对逡逑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国家也在不断地进行整治,但从整体上来看逡逑并无明显转变。逡逑1%邋2%逡逑.:-石油逡逑i8%逦’逦‘邋天然气逡逑■桃逡逑图1.1邋2017年中国能源结构逡逑1逡逑
逦J ̄1X153? ̄|逦S^*逡逑图1.2邋CARS实验系统示意图逡逑LIF是根据粒子被激发后的荧光信号来反演测量信息[25_27],可实现较高压逡逑力温度测量和二维温度场的测量,其装置如图1.3所示。LIF技术检测精度高,逡逑但信号易受分子密度和信号猝灭等因素影响。逡逑透镜透镜逦火焰逡逑逦1邋?抖fl.t邋°nL逦I逦逡逑激光器能量计■逡逑 ̄ ̄I逦?逦[邋u邋W邋I逦逡逑—滤光片逡逑^逦m逦&CCD逡逑DG535邋.j逦逦\)逡逑图1.3邋PLIF实验装置示意图逡逑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利用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逡逑器,通过探测一条完整的光谱吸收线,计算出测量对象的浓度、温度、流速等逡逑参量[28&],它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敏度快速、非侵入测量等特点,可用于ch4,逡逑H20,邋CO,邋C02,邋NO,邋HF等对象进行原位测量,进而分析区域环境组分浓度逡逑和燃烧过程状态。逡逑TDLAS技术具有以下优势[37]:邋(l)TDLAS可实现远距离非接触测量,高选逡逑择性可在复杂条件下测量特定物质成分;(2)系统具有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等逡逑优点
图1.2邋CARS实验系统示意图逡逑LIF是根据粒子被激发后的荧光信号来反演测量信息[25_27],可实现较高压逡逑力温度测量和二维温度场的测量,其装置如图1.3所示。LIF技术检测精度高,逡逑但信号易受分子密度和信号猝灭等因素影响。逡逑透镜透镜逦火焰逡逑逦1邋?抖fl.t邋°nL逦I逦逡逑激光器能量计■逡逑 ̄ ̄I逦?逦[邋u邋W邋I逦逡逑—滤光片逡逑^逦m逦&CCD逡逑DG535邋.j逦逦\)逡逑图1.3邋PLIF实验装置示意图逡逑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利用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逡逑器,通过探测一条完整的光谱吸收线,计算出测量对象的浓度、温度、流速等逡逑参量[28&],它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敏度快速、非侵入测量等特点,可用于ch4,逡逑H20,邋CO,邋C02,邋NO,邋HF等对象进行原位测量,进而分析区域环境组分浓度逡逑和燃烧过程状态。逡逑TDLAS技术具有以下优势[37]:邋(l)TDLAS可实现远距离非接触测量,高选逡逑择性可在复杂条件下测量特定物质成分;(2)系统具有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等逡逑优点,易于实现工程化应用;(3)能够实现高重复频率(可达100kHz)的在线测逡逑量,利用光纤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8],可实现对多物理量同时进行在线探测。逡逑目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枰;;有毒气体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与研究[J];四川化工;2015年06期
2 冯媛;吕溪;姜建彪;宋玉;任爱玲;杨丽丽;;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药企业废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J];中国环境监测;2015年01期
3 张伟;沈岩;姚兆普;余西龙;曾徽;李飞;;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ADN基液体发动机稳态燃烧CO特征浓度的实验测量[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年01期
4 王强;钟琪;周刚;张杨;杨凯;;NDIR法便携烟气SO_2分析仪技术性能及现场应用比较[J];中国环境监测;2014年03期
5 洪延姬;;燃烧场吸收光谱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实验流体力学;2014年03期
6 王超;王飞;邢大伟;张海丹;吴奇;岑可法;严建华;;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燃烧环境中的CO在线测量[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7 许振宇;刘文清;刘建国;何俊峰;姚路;阮俊;陈玖英;李晗;袁松;耿辉;阚瑞峰;;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的温度测量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3期
8 张虎;李世伟;陈应航;孙广尉;魏建强;刘亚平;孙鹏飞;;非接触高温测量技术发展与现状[J];宇航计测技术;2012年05期
9 冯明春;高闽光;徐亮;程巳阳;童晶晶;金岭;李胜;魏秀丽;李相贤;焦洋;刘文清;;反射式FTIR监测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规律[J];激光与红外;2011年11期
10 孙友文;刘文清;汪世美;黄书华;谢品华;司福祺;于晓曼;;非分散红外多组分气体检测技术及其在CEMS中的应用[J];红外;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晖晖;基于TDLAS技术的燃烧火焰场分布二维重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魏敏;基于CW-QCL的长光程温度气体高灵敏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婷;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测量高温火焰中的CO浓度[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4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6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