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钢铁高炉煤气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9:13
【摘要】:中国钢铁行业CO2排放量巨大,钢铁行业中主要的CO2排放源为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的Co2捕集对工业碳减排非常重要。本研究结合高炉煤气组成特点,分析了烟气的理化性质对捕集技术的影响,结合捕集技术原理和工艺特点从捕集产物的物理化性质、捕集材料的环境效益、操作运行条件、捕集工艺特征四个方面对捕集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优选了膜分离法作为高炉煤气的碳捕集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膜分离法与低温深冷技术进行整合,研究了高炉煤气的膜与低温深冷集成捕集技术。本研究采用PROII软件对膜分离法、膜与低温深冷集成技术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高炉煤气中CO2在捕集过程中,捕集纯度、捕集率、捕集能耗等参数变化规律。在获得相同Co2分压液态产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膜——低温深冷集成工艺和膜分离工艺捕集性能特征。研究表明:一种对CO2具有优先渗透性且遵循溶解扩散原理的膜材料捕集高炉煤气时,单级膜分离工艺难以同时达到高捕集纯度和高捕集率的捕集目标,温度的降低可以提升膜组件捕集CO2的纯度,但是会降低CO2的捕集率。当膜组件两侧压力比和渗透气CO2纯度也相同时,进料气压力越大CO2捕集能耗越大但膜面积越小。增加膜组件两侧的压力比可以同时增加CO2的捕集纯度和捕集率,但单位捕集能耗增加。通过对工艺中烟气进行回流,增加膜组件的阶数可以提升工艺的整体捕集性能,但需要权衡回流气中CO2的物质的量与纯度;优化第二阶膜组件两侧压力条件可以降低工艺的总膜面积,提升工艺的捕集性能。膜——低温深冷集成工艺通过烟气回流和增加膜组件阶数可以增加CO2的捕集率,集成工艺捕集率受膜分离单元的捕集率影响较大。增加回流气中CO2的纯度可以改善膜分离单元的捕集性能,集成工艺捕集率的变化同时与回流气中CO2的物质的量有关。通过优化集成工艺的操作条件可以降低集成工艺的单位捕集能耗,使其整体捕集性能优于膜分离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57
【图文】:

粗钢产量,全球,减排量,情景


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比2006年总量增加了邋30%。中国是所有国家中粗逡逑钢产量增速最快的国家,1967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1°/。,2016年增长逡逑到49.6%,是2006年粗钢产量的1.9倍[91,全球粗钢历年产量如图1-3所示。逡逑1800邋-I逦逡逑1600邋逦逡逑1400邋-邋逦逦■逦逦...逦 ̄逡逑1200邋逦逦逦逦逡逑g邋1000邋逦逡逑g邋800邋1逦▲邋?邋?逦——逡逑600邋逦*逦逦逦逡逑400邋-丁.—.^逦—逦逦———逡逑200邋^逦逡逑0逦-逦I逦1逦I逦?逦1"逦1邋*逦I逡逑1950逦1960逦1970逦1980逦1990逦2000逦2010逦2020逡逑图1-3全球粗钢年产量|9)逡逑钢铁行业炼钢工艺主要分为2种,高炉——转炉工艺(BF-BOF)工艺和电弧逡逑炉工艺(EAF),钢铁生产工艺如图1-4所示。钢铁生产过程中C02的排放途径有2逡逑种,包括工艺过程排放的C02以及生产过程消耗的化石能源排放的C02_。逡逑2逡逑

粗钢,全球,年产量,粗钢产量


-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逦1逡逑电力行业:邋29%逡逑I逦i逦I逦I逦!逦I逡逑?逦I逦t逦I逦!逦i逦I逡逑运输行业卜4%邋|逡逑_逦I逦I逦?逦I逦?逦I逡逑I逦I逦t逦I逦I逦I逦!逡逑让筑行、丨k逦;8%逡逑_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i逦t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其它转化行业4%逡逑i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 ̄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农业_邋3%:逦|逦;逡逑i逦i逦i逦i逦i逦i逦:逡逑II逦|逦!逦!逦I逦k逡逑0逦50逦100逦150逦200逦250逦300逦350逡逑C02减排量/Gt逡逑图1-2邋2050年(2DS)情景下C02累计减排量m逡逑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钢铁产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全球粗增加,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比2006年总量增加了邋30%。中国是所有国量增速最快的国家,1967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1°/。,201649.6%,是2006年粗钢产量的1.9倍[91,全球粗钢历年产量如图1-3所示。逡逑-逦逡逑

示意图,钢铁生产工艺,高炉煤气,总产量


;逦:逦 ̄ ̄I:逡逑图i-5典型钢铁r生产过程中c02排放示意图1111逡逑从钢铁厂生产过程的角度考虑,高炉煤气(BFG)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约占钢逡逑铁广(:02排放总量的69%111'141。因此,高炉煤气的C02捕集对钢铁行业的0)2减逡逑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一浩;;煤气含水量对加热炉的影响[J];北方钒钛;2015年03期

2 ;高炉煤气一塔式多级除氯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冶金;2017年09期

3 吕勇;李苹;;攀钢干热高炉煤气直送利用技术的探索与应用[J];冶金动力;2015年11期

4 ;中国钢铁行业首次实现高效利用低燃值高炉煤气[J];冶金动力;2012年03期

5 ;高炉煤气完全回收技术[J];机电设备;2003年05期

6 安锦民,杨敏,贾文义,丰好;锅炉合理掺烧高炉煤气试验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1年05期

7 金贵堂;圆筒管式炉改烧高炉煤气[J];燃料与化工;2001年06期

8 李明,王瑞华,李俊杰;长钢300m~3高炉煤气系统大修改造实践[J];山西冶金;2001年04期

9 王东;利用干热高炉煤气的探讨[J];冶金动力;2001年03期

10 牛福安;高炉煤气发电项目的评价方法及推广前景[J];中国能源;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莹;;新兴铸管股份公司高炉煤气明火放散系统的改造[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汉芳;王静;钱朝葆;李茂松;刘琳;许汉渝;钱音;;干法电除尘器净化高炉煤气的技术和效益分析[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3 ;开展技术创新,降低高炉煤气含水量[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4 杨军;;清洗站高炉煤气洗涤设施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5 刘金;张艳霞;陈瑞芳;;宣钢炼铁厂中型高炉煤气除尘系统改造实践[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随增志;崔宏;;新高炉煤气系统整体接收煤气方案[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春华;杨晓明;;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的开发和拓展[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秀萍;孙标;杨歧平;周成武;;大型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膨胀机的研发[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9 肇德胜;田景长;李永胜;;高炉煤气重力除尘器提高除尘效率实验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郭蔚良;;浅析高炉煤气的高效利用[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穆克进 雍一正 徐秀福;三菱日立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机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与普及[N];世界金属导报;2017年

2 吴记全 刘文权;高炉煤气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庆 通讯员 兰娜;高炉煤气高效利用有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14年

4 苏晓春;河南济钢仨工程将“吃净”高炉煤气[N];中国冶金报;2004年

5 记者  曲世昌;高炉煤气发电 今年将节省5000万[N];营口日报;2006年

6 ;天钢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与平衡[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7 首席记者 崔晓农 通讯员 韩秀培;太钢高炉煤气发电量创国内纪录[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8 刘炼;唐钢炼铁厂利用高炉煤气发电两个月增利405万元[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刘炼;唐钢炼铁厂高炉煤气发电创出历史新高[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TRT技术,让高炉煤气不再难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印建安;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装置中炉顶压力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吕政;基于数据的高炉煤气系统建模与调度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利民;高炉煤气流预测算法研究及其在炉况分析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雄朝;高炉煤气受入量预测方法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2 纪月;基于大数据的高炉煤气产消量预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3 杨正山;钢铁高炉煤气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4 马子文;融合机理和数据的高炉煤气流模糊建模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朱宇翔;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全燃高炉煤气锅炉燃烧预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海东;全烧富余高炉煤气汽轮发电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7 李颖奇;基于粒度计算的高炉煤气长期预测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杨淑慧;高炉煤气系统模糊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9 孟繁滨;钢厂高炉煤气受入量预测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高英;复合混凝法处理高炉煤气冷凝水及设备腐蚀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9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69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