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评估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增多,带来农村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多数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简单或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成为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然而有关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客观的、系统的评估模型。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发展迅速,大部分农村地区有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从表面上看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多数农村地区选择处理技术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有效的执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处理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建立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评估体系模型与技术选择的应用。基于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评估影响因素进行专家咨询分析,最终从经济效益、技术性能、环境影响3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建立了一套适合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依据对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调研数据分析,将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明确了指标评估标准,构建了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通过指标的权重结果可以看出,运行成本对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时的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11;其次为出水达标稳定性、管理和操作难易程度、噪声水平,权重分别为0.171、0.142、0.106;而技术成熟度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选择的影响最小。本文应用评估模型对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评估。计算各个处理技术的综合评估分值,得出A~2/O+MBR技术综合分值最高,表明该技术综合处理效果最好,主要原因是A~2/O+MBR技术在出水达标稳定性、管理和操作难易程度、噪声水平等指标性能良好,在单位投资、运行成本等经济指标性能适中。在技术标准化数值较高的几个指标,其指标权重也较高,因此最后计算得出的技术综合性能较高。其次为AOBR技术、生化+人工湿地、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得分分别为0.8720、0.8348、0.8226,这三类技术在运行成本、出水达标稳定性、管理和操作难易程度等指标性能表现适中,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综合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在出水达标稳定性、管理和操作难易程度、噪声水平等指标性能表现较差,而这四项指标权重又较大。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除了参考本文的研究评估结果,还应考虑当地村庄的地理环境,人口流动性,居民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使处理技术与当地村庄特征相适应,因地制宜的筛选合适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以此形成当地农村污水处理效果的良性循环。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评估模型科学合理,为北京市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直接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层次结构体系,判断矩阵


图 2-1 层次结构体系图Figure 2-1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iagram本文在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时完成了该过程,建立了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层次结构体系图。2)判断矩阵的构造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是通过指标之间两两进行比较,得出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数值,再用矩阵的形式展现出来。如 Bk为第 k 层因素,而从属于 Bk的第 k+1 层指标中两两进行重要性程度比较所得的判断矩阵,如表 2-1 所示。表 2-1 判断矩阵Table 2-1 Judgment matrixBkM1M2``` MnM1P11P12``` P1nM2P21P22``` P2n``` ``` ``` ``` ```

流程图,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模型流


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得出评价结果。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弱评估过程中的主观人为因素,最终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估结果更加可靠、准确。(1)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1)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2)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估对象的确定。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计算出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评估结果。(2)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估模型流程图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本论文的北京市典型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评估研究模型的流程如图 2-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云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基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视角[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吴楠楠;臧振春;崔春生;;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数字图书馆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工程;2015年03期

3 杨洵;罗海燕;;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甘肃省文化产业综合评价[J];生产力研究;2014年10期

4 贾冀南;郑岩;孙思思;;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5年09期

5 黄亭亭;周剑岚;;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教育;2017年07期

6 杨军强;;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年15期

7 田林钢;靳聪聪;巴超;;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海堤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8 肖良;夏玉成;;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冲击矿压主控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9 朱翠翠;李成标;张璐;;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10 程云燕;;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新;李玲玲;李志刚;;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继电器系统可靠性分配[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义;蒋骞骞;罗超;;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传统模板施工方法中的工程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杜茜诗慧;周可法;王金林;汪玮;;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4 宋征;黄昱清;;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支护方案优选研究[A];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3[C];2013年

5 范嘉慧;梁帅童;何奕辰;丁雪梅;;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衣物护理机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A];2017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俞伟;王建炜;贾磊;;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电网设备状态评价权重算法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6年

7 吴锐;陈曦;;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特种设备安全等级评价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8 陈景慧;李喜成;;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在审批建设项目中的应用[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安春晖;鲁全厚;;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在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等级评定中的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10 陶余会;刘家才;张吉军;;如何构造模糊层次分析法中模糊一致判断矩阵[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声声;电力企业人因安全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向辉;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卫津津;基于视觉信息的质量感知模型及检索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石喜军;水泥行业功能拓展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何雅琴;多突发事件耦合的城市交通应急等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朱克毓;模糊AHP的无效性与基于几何加权的AHP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江洪;基于森林碳汇信息的福建省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9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晓勇;三维环境下产品拆卸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印制板厂安全预评价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赵高辉;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评估[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3 卢志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某机场过夜楼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刘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网小型基建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齐亚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ZY银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风险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张琪;山西煤炭无车承运人车货匹配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7 龚贵宝;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区域电网发展诊断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8 王乾丞;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万顺风力发电场选址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9 曹懿;PPP模式风险防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0 郑和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停车行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3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3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