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梯级利用电厂烟气废热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3:06
【摘要】:脱硫废水水质复杂,处理难度大,分析了现有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不足之处,基于脱硫废水烟道蒸发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梯级利用烟气余热处理脱硫废水技术,对于现有烟道蒸发液滴未蒸干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文丘里管对脱硫废水雾化和预蒸发处理的系统工艺,利用从静电除尘器后引入的余热烟气对雾化的液滴进行预蒸发,减小液滴粒径后送至主烟道内完成蒸干;对于现有烟道蒸发处理量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利用静电除尘器后的余热烟气以冲击式鼓泡的形式与废水直接接触进行热法浓缩,保证的脱硫废水的处理能力。文丘里雾化系统中气液比(雾化气量/雾化液量)(Nm3/L)在16~20之间时,雾化效果较好;不同的鼓泡空气温度具有不同的最大蒸发量液位区间,最佳蒸发液位区间和最低蒸发液位随着空气温度的上升具有缓慢增大趋势,电厂工况条件下,鼓泡液位应在20 cm以下,当鼓泡空气温度为110℃,鼓泡液位为20 cm时,单位体积空气蒸发浓缩水量保持在0.035 L/m3水平。随着雾化蒸发液量的增大,抽取的烟气量越多,空预器后烟温降幅越大,蒸发液量在3 t/h时,空预器后烟温降5℃以内,抽取雾化烟气量为60000Nm3/h,占总烟气量比例的4.43%。由废水蒸发所导致的烟气温度下降和烟气湿度上升均会降低粉尘的比电阻,增大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实际烟气量增加2.4%(330MW机组,雾化蒸发2 t/h废水条件下),小幅降低除尘效率;综合烟气温降、烟气湿度增加增大除尘效率,烟气量增大减小除尘效率而言,废水的蒸发不会对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造成显著影响。在粉煤灰作为水泥掺合料的综合利用过程中,对氯元素的指标进行评估,水泥中氯元素含量限值为其质量的0.06%,当粉煤灰在水泥中的掺量在27.27%以下时,水泥中氯元素指标合格。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73
【图文】:

实验系统,实物,液体温度,气液比


实验系统实物图

正交试验,蒸发水量


图 3-12 正交试验结果效应曲线图交实验图 3-12 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蒸发水量从大到小的实验 11>实验 16>实验 7=实验 10,我们发现蒸发水量前三的实验 气量为 50m3/h 条件下的工况,然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并结下虽然蒸发量较大,但雾化效果较差,液滴输送能力低,出部分发生在雾化室内,因此予以规避。选取实验 7 和实验 10蒸发量和雾化空气量相同的条件下,我们发现实验 10 的进液过程中对压力要求较高,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问题,选取进液最佳运行工况,即此时气液比为 80(m3/h)/2(L/h)=20m用中雾化烟气温度和进液温度无法调控,选用实际工况值即里管雾化粒径分析粒径模型计算结果混式高压气流雾化喷嘴的雾化质量有许多预估经验公式,对

脱硫废水,鼓泡塔


2 号脱硫废水原水样 2 号脱硫废水实验图 4-7 2 号脱硫废水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0505050鼓泡塔内溶液TDS浓 (mg/L)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051015202530气相总盐浓(mg/m3)鼓泡塔内溶液距出口液位 (cm)(a)溶液 TDS 浓度的影响 (b)鼓泡塔内溶液距出口液位的影响图 4-8 2 号脱硫废水中盐分迁移影响关系论上当鼓泡塔内溶液 TDS 浓度越高时,气相转移的盐分总量应该增大, 4-8(a)发现溶液 TDS 浓度与气相总盐浓度不符合正相关关系,根据b)发现鼓泡塔内溶液距出口液位与气相总盐浓度基本符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景慧;刘桂才;廖艳芬;马晓茜;;燃煤机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效益分析[J];热力发电;2015年09期

2 张子敬;汪建文;高艺;温高;孙世昌;朗林茂;;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烟气蒸发特性流场模拟[J];煤炭学报;2015年03期

3 宋景慧;阚伟民;许诚;徐钢;宋晓娜;;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与空气预热器综合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杨勇平;黄圣伟;徐钢;张晨旭;杨志平;;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润盘;董丽娟;辛建华;赵荣中;田宇;;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研究[J];热力发电;2013年11期

6 杨勇平;许诚;徐钢;方亚雄;吴影;;空冷机组空气-烟气余热利用综合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7 康梅强;邓佳佳;陈德奇;潘良明;;脱硫废水烟道蒸发零排放处理的可行性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S1期

8 黄圣伟;徐钢;杨勇平;刘超;刘文毅;杨志平;;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原则[J];现代电力;2013年01期

9 张丽丽;史岩彬;王仁人;;液滴干燥过程的模拟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4期

10 尹连庆;李伟娜;郭静娟;;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774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4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