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氧化对南方某水库中藻类控制效果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91.2;X524
【图文】:
紫外线灭活微生物原理
目浊度/(NTU)pHUV254/(cm-1)CODMn/(mg·L-1)藻类/(107cell·L-1)氨氮(mg·L值6.12~7.59 7.11~7.64 0.0863~0.1194 2.77~3.78 23.3~37.7 0.202~原水受水库之间的复合污染,原水藻密度常年达到 107cell·L-1以上,夏秋cell·L-1以上。优势藻群为假鱼腥藻、颤藻等蓝藻,约占总量的 50%~60%,图 2
水样经 0.45 μm 的滤膜过滤后,检测 DOC 以及 2-MIB 与 GSM 的含量,并进行光谱分析。紫外中试实验外预处理装置连接的是深圳长流陂水厂的入厂水。主体为一根 40 W 低压紫外及配套电控柜,接 220 V 电压,灯管长 85 cm,套管外径 23 cm、内径 20 cm。进水流量控制紫外剂量,紫外预处理水样流程图如图 2.1 所示,图 2.2 为紫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广强;刘丽君;卢小艳;张金松;曲莹;邢艳;刘文彬;;典型南方水源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与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2 张晓勇;尹卫萍;张金池;李海东;;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的来源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年05期
3 高梦鸿;高乃云;谢茴茴;漆晴;徐慧娟;刘若愚;殷琪;杨明轩;;强化混凝技术处理东太湖原水研究[J];给水排水;2014年09期
4 高乃云;沈嘉钰;黎雷;戎文磊;;高锰酸钾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胞内毒素释放机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5 李多;苗时雨;张怡然;鲁金凤;吴立波;;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4年02期
6 张龙;乔俊莲;雷青;;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绿藻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7 王昊;高乃云;欧桦瑟;戎文磊;周圣东;陆纳新;;三维荧光分析O_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郭美婷;胡洪营;陈健;刘小彬;;紫外线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及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9 乔俊莲;董磊;徐冉;胡颖慧;;胞外分泌物对铜绿微囊藻混凝去除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陶益;毛献忠;张锡辉;袁侃;Doris W T Au;;亚致死剂量UV-C辐照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益;UV-C辐照对典型藻类生长抑制效果与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静;臭氧活性炭对地表水中藻毒素的去除效能[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2 夏灵冬;紫外/氯耦合工艺对氨氮及消毒副产物的同步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雷中凯;UV-C辐照抑制典型藻类生长的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王欣;氨氮、锰、有机物复合污染原水化学预氧化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毕海;紫外辐照技术抑制藻类实验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孙洪伟;臭氧和高锰酸盐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景江;H_2O_2与UV-C除藻的协同效果研究及工程实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樊杰;紫外线预处理城市给水高藻水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9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