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海水酸化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厚壳贻贝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22:17
【摘要】: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各类污染物会不可避免地汇入海洋,导致海洋成为几乎所有污染物的终极“汇”集地。纳米二氧化钛是应用广泛且毒性较低的纳米材料之一,它极易在水环境中凝聚并沉积到泥沙表面。因此与其他生物相比,生活在潮间带的滤食性贝类暴露在纳米粒子中的风险更高。除此之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多重环境胁迫,海洋酸化是其中之一。鉴于pH值是影响纳米颗粒分散和聚集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且海水酸化与纳米二氧化钛污染同时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阐明纳米颗粒在海水酸化条件下对海洋生物的复合生态毒性效应刻不容缓。本研究以典型沿海经济贝类——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毒理学方法,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厚壳贻贝在海水酸化条件下应对纳米二氧化钛污染的生理适应机制,为科学评估纳米颗粒的海洋环境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厚壳贻贝于不同粒径(25 nm和100 nm)和浓度(0.1,1和10 mg L~(-1))纳米二氧化钛溶液中连续暴露21天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检测厚壳贻贝血淋巴细胞免疫参数的变化。在整个实验中,随着纳米二氧化钛粒径的减小和浓度的增加,贻贝总细胞数目、吞噬活性、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溶酶体含量、线粒体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大体呈现降低趋势,而细胞死亡率和活性氧产量则受到明显诱导。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小粒径(25 nm)纳米颗粒在高浓度(10 mg L~(-1))暴露条件下对大多数血细胞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加富CO_2的方式模拟并分析了在未来海洋酸化(pH 7.3)情况下,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25 nm,2.5和10 mg L~(-1))的14天连续室内养殖对厚壳贻贝个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对机体清除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氧氮比的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酸化(pH 7.3),而排氨率和粪便有机物比例的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在暴露后期,酸化(pH 7.3)会加剧纳米颗粒对厚壳贻贝能量收支的负面影响,严重时个体呈负生长。为了探明纳米二氧化钛和海洋酸化导致厚壳贻贝生长与代谢变慢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评估了贻贝鳃/消化腺抗氧化能力和血细胞免疫防御在未来海洋酸化(pH 7.3)情况下对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25 nm,2.5和10 mg L~(-1))暴露条件的响应。实验持续21天,包括前14天的酸化和纳米颗粒暴露期和后7天的正常养殖环境恢复期。纳米二氧化钛和海水酸化(pH 7.3)的胁迫环境明显激活了厚壳贻贝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活性,但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机体应对压力的调节能力有限。丙二醛含量在整个暴露期间逐渐上升说明厚壳贻贝的抗氧化系统遭到了破坏,且酸化(pH 7.3)会加重机体在纳米颗粒暴露环境下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总得来说,鳃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比消化腺组织更为敏感。在实验的恢复期,厚壳贻贝对大部分生理指标无法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说明机体受到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不可逆。纳米二氧化钛和海水酸化(pH 7.3)的胁迫环境明显导致了血细胞吞噬活性、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和溶酶体含量的降低,而细胞死亡率和活性氧产量的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以上扰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血细胞总数目的减少,意味着厚壳贻贝的免疫防御功能会被显著削弱,不太可能对应激源作出有效的免疫应答。高浓度纳米二氧化钛(25 nm,10 mg L~(-1))对血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效应比低pH(7.3)更显著,但二者的显著交互作用仅存在于暴露实验后期(第7和14天)。在实验的恢复期,血细胞总数、细胞死亡率、吞噬活性和溶酶体含量均被观察到轻微的恢复现象。综上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暴露会抑制厚壳贻贝的个体能量代谢,破坏鳃和消化腺组织的抗氧化系统,削弱血细胞免疫防御能力;且高浓度的小粒径纳米二氧化钛(25 nm,10 mg L~(-1))和海水酸化(pH 7.3)对厚壳贻贝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和短期遗留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1.5
【图文】:

直方图,纳米二氧化钛,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测量


如图 3-1C 所示,纳米二氧化钛的主要晶相为锐钛矿(70%)和金红石(30%),与产品信息一致。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纳米二氧化钛形状为典型不规则球体(图3-1A&B)。基于 TEM 图像的颗粒尺寸直方图显示了相对不均匀的颗粒组合物,其中大部分颗粒的粒径为20-30nm(图3-1D)。

纳米二氧化钛,清除率,氧氮比,吸收率


32-2 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0, 2.5 和 10 mg L-1)和不同海水 pH(7.3 和 8.1)条件厚壳贻贝个体清除率(CR,A)、吸收率(AE, B)和粪便有机物比例(E, C)的影-2. Clearance rate (CR,A),Absorption efficiency (AE, B) and Faecal organic weight ra. coruscus exposed to six combinations of nano-TiO2(0, 2.5 and 10 mg L-1) and pH (7.38.1) for 14 days.氧率(RR)、排氨率(ER)和氧氮比贻贝的耗氧率(RR)、排氨率(ER)和氧氮比均受到纳米二氧化钛和海响,且在实验期间观察到二者对 RR(第 1 和 3 天),ER(第 7 天)和3, 7 和 14 天)的显著交互作用(表 3-3,图 3-3 A,B & C,P < 0.05)。下, ER 均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由低 pH 引起的 ER

氧氮比,排氨率,纳米二氧化钛,耗氧率


-3 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0, 2.5 和 10 mg L-1)和不同海水 pH(7.3 和 8.1)露 14 天对厚壳贻贝耗氧率(RR, A)、排氨率(ER, B)和氧氮比(C)的影响。-3. Respiration rate (RR, A), ammonia excretion rate (ER, B) and O:N ratio (C) of Mto six combinations of nano-TiO2(0, 2.5 and 10 mg L-1) and pH (7.3 and 8.1) for 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延平;曹增梅;胡佳平;高滨;刘豪;;厚壳贻贝种贝促熟技术[J];科学养鱼;2018年09期

2 杨顺良;杨璐;赵东波;任岳森;;福建台山列岛厚壳贻贝资源调查与评估[J];海洋科学;2015年11期

3 李慷均;顾成柏;;厚壳贻贝的北方人工繁育技术[J];水产养殖;2015年08期

4 林上军;;从大黄鱼到厚壳贻贝不懈寻找打开蓝色宝库的钥匙——记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原总工程师倪梦麟[J];中国水产;2013年08期

5 郭振民;鲍后龙;;“海上牧场”响起丰收曲——嵊泗县野生厚壳贻贝工厂化育苗获成功[J];今日浙江;2009年11期

6 祝世军;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齐鲁渔业;2005年09期

7 李泽浩,胡健饶,盛海洲;厚壳贻贝的脂质成分与药用开拓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8 徐晴晴;赵晟;;海水盐度对厚壳贻贝呼吸和钙化的影响[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9 孙景伟;代红梅;孙吉东;;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J];河北渔业;2018年06期

10 梁箫;陈珂;陈艳文;刘钰珠;李一峰;杨金龙;;厚壳贻贝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克隆和时空表达[J];水产学报;201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芋如;梁箫;郭行磐;杨金龙;;5-羟色胺受体在厚壳贻贝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李丽莎;王有基;吕为群;;海水酸化和高温胁迫下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反捕食响应[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沈玉帮;李家乐;牟月军;;厚壳贻贝与紫贻贝分子系统发育及多样性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程亮;徐善良;刘飞;;厚壳贻贝生殖周期及性腺中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变化[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曹井志;徐若;包建强;;厚壳贻贝保活技术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许宁;福建宁德开展台山列岛厚壳贻贝增殖保护项目调查[N];中国海洋报;2012年

2 通讯员 陈玲 高鹏;厚壳贻贝基因组测序研究启动[N];中国海洋报;2019年

3 江日;嵊泗贻贝敲开国际高端市场[N];中国渔业报;2015年

4 王一雄;云霄建成闽南首个贝类种苗研发基地[N];福建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滕蓉 通讯员 傅志辉;小贻贝如何变成大产业[N];浙江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叶玉跃;把科技种在大地上[N];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归浦;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的制备和抗关节炎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信国;海洋酸化对厚壳贻贝物理与行为防御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付元庆;厚壳贻贝脂质提取物对肠道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硕博;厚壳贻贝含硒GPx克隆及在Cu~(2+)和LPS胁迫下的表达[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唐祖蓉;镉和苯并芘单一及混合暴露对厚壳贻贝抗氧化反应和Nrf2基因表达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3 胡杨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对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的蓄积和消除规律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4 何跃华;苯并芘和镉单一及复合暴露下厚壳贻贝抗氧化反应以及CYP3A基因的表达[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5 谭锦凌;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研发[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6 傅泽钦;我国沿海厚壳贻贝Mytilus unguiculatus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地理分布格局[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7 刘钰珠;Toll样受体在厚壳贻贝免疫和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8 童欢;脓黑素、纤维素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9 黄茜枝;海水酸化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厚壳贻贝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10 杨林颖;中国紫贻贝群体遗传分析及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本文编号:278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8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