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海兴县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0:22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类一定要尊重大自然发展、顺应大自然规律、维护大自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巨大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中国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争地困境。生态用地作为具备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利用方式类型,其分布面积合理、质量相对稳定、空间布局结构适宜对维持一定地区生态系统安全、增进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快速时期,主要侧重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对土地利用分布的关注往往体现在建设用地需求量以及耕地总数量保持等层面,从而生态用地数量分布减少所带来的生活环境与耕地生态安全低下等问题被轻视了。本研究以海兴县为研究区,把区域的生态用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的粮食安全状况、生态安全水平、建设用地扩张趋势,构建多重限制因素下的生态用地格局,以期实现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优化,促进区域各方面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方法及结论如下:(1)依据生态用地相关概念,最终把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湿地及其他用地归类为生态用地。研究区生态用地以其他用地(主要为盐碱地)和水域为主,土地贫瘠、多样性较低,难以实现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发展的要求。(2)确定耕地质量、生态安全水平以及建设用地扩张的方向,建立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建设用地扩张的三重格局。运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研究区耕地质量进行分区,划分为永久保护区、重点提升区、一般提升区、农业结构调整区,四个分区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3.13%、3.96%、27.38%、55.53%,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区所占比例最大。通过生态稳定性和干扰性分析评价,进行累计修正求和,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理想安全水平、中等安全水平、基本安全水平与低安全水平,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8.59%、34.02%、27.43%与29.96%,理想安全水平所占比例最小。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评价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得到适宜建设区、建设缓冲区、建设限制区、禁止建设区,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37.75%、20.71%、19.52%及22.02%,适宜建设区所占面积最大。(3)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生态用地格局。设定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扩张多层阻力因子,构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出生态用地最优布局区、适宜布局区、布局可调区、布局限制区,四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44%、30.30%、15.67%、5.59%,最优布局区与适宜布局区比重较大,适宜实现生态用地优化;通过分析各布局区的内部结构组合状况,进一步为生态用地的配置指明方向,提高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平衡发展。多重限制因素下构建的生态用地格局,有利于解决研究区建设用地向外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等问题,有利于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多重保护,进一步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工作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X24
【图文】:

分布图,分布图,县域,乡镇


图 5-1 海兴县生态用地分布图ig.5-1 Distribution map of ecological land in Haixing County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与西部地区,涉及乡镇主要有态环境相对较差;水域主要沿河流水系分布,贯穿整个研究县域的西部,在县域北部地区几乎没有林地;草地大部分分地的分布较为零散,各个乡镇都少量分布;湿地主要分布在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最大,其内部多样性差、生态系统服务环境的需求。根据研究区具体实际情况,有效布局连片的林生态环境、粮食安全与建设用地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用地“源”提取结果态源地的提取,得到生态源地面积为 7976.93 hm2,占海兴

空间分布图,源地,辛集,指数


图 5-2 海兴县生态用地源地Fig.5-2 Ecological land source of Haixing County以看出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海兴县东南部,河流水系分布区域会亭乡、香坊乡及辛集镇等乡镇主要分布着面积较大的连片林,其他小面积生态源地分布在县域的各处。格局结果及分析指数空间分布特征耕地定级技术规范》,运用 Arcgis10.2 软件,得到海兴县耕地、经济因素分值图(相关因子图见附图),通过叠加生成耕地出成图,耕地质量定级指数空间分布图如下:

散点图,散点图,指数,质量


自间象现地地自相关结果间自相关分析象限,每个象现正相关类型地质量定级指地质量定级指海兴县生果分析析,得到区域限分别代表了型,包括高值指数值呈现负指数的 Moran生态用地格局耕地质量定级了不同的相互值-高值、低负相关类型,n’s I 值为 0局优化研究级指数值空间互关联类型。值-低值,分包括高值-低.799812>0,间自相关的散第 一、三分别用 HH、低值、低值-全县耕地质散点分布象限表示LL 代表-高值,用量在空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涛;陈爽;张童;;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南京段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05期

2 杨静;;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年06期

3 徐珊珊;;生态用地与人口的耦合研究——以双鸭山市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年05期

4 陈瑜琦;张智杰;郭旭东;吕春艳;汪晓帆;;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年02期

5 戴玉才;杨晓敏;;创建生态用地市场 促进土地供给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J];林业经济;2018年03期

6 邓金杰;黄伟坚;;城市生态用地如何实现精细化管控——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8年06期

7 管青春;郝晋珉;石雪洁;高阳;王宏亮;李牧;;中国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年02期

8 夏敏;张子红;赵炳梓;文博;刘敬杰;;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土壤;2018年05期

9 谭永忠;赵越;曹宇;何巨;;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9期

10 廖琦;夏欢;洪武扬;;生态用地整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李锋;王如松;;城市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锋;阳文锐;张小飞;王如松;赵丹;;常州城市生态用地及其服务功能优化方法[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良;赵树明;李洪远;吴璇;孟伟庆;;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天津市最小生态用地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雄;;利用土地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用地 保障环境友好[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杨磊;沈清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用地优化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6 刘秋鸣;蒲向军;;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7 熊姗姗;袁敬诚;;基于水流过程模拟的盘锦河畔水乡小流域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8 阳文锐;王如松;;城市基本生态用地的分类及生态管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9 曾颖孜;;美国荒野保护对我国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的启示[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9年

10 王东来;张林源;白加德;马盈;张鹏骞;;基于生态承载视角的城市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生态用地利用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昊;“十三五”南京生态用地只增不减[N];南京日报;2017年

2 ;扬州:合理配置生态用地 积极助推绿色发展[N];江苏经济报;2017年

3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生态用地亟待步入规范化轨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4 记者 张培奇 见习记者 范亚旭;河南严守生态用地保护红线[N];农民日报;2017年

5 冯培丽 耿未明 徐清峰 谢专科;北京督察局:探路生态用地督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6 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 马安胜;让生态用地持续提供生态服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7 记者 武自然;天津:破坏生态用地严重者要担刑责[N];经济日报;2015年

8 王金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视生态用地保护[N];东方城乡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伶雅;我市立法保护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N];成都日报;2012年

10 焦思颖;生态用地别成权贵“专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蜀涵;基于耕地保护的典型黑土区生态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刘向南;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理论视角与方法框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刁兆岩;呼伦贝尔草地防风固沙功能区优先生态用地识别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卢亚静;高寒地区水土资源相互作用机制与联合调控[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慧慧;海兴县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赵希翼;县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分析及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余怡君;基于协调集约度评价的城市生态用地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滑永胜;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配置系统分析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5 陈欢;生态斑块对城市微气候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6 朱晓萌;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国煜;基于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的福州市生态用地保护布局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8 伍幸妮;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组合赋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王林枝;城市群生态空间范围及生态用地分布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10 刘军卫;平山县生态用地重要性识别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82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82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