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引流强化旋风分离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11:35
【摘要】:近年来,粉尘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多也成为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些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旨在通过可靠、有效的技术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以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相比于袋式除尘器、静电分离器等分离设备,旋风分离技术以其易操作、易维护等优点已成为气固分离领域的重要分离技术,但其分离性能的可靠性及普适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于传统旋风分离器间歇除尘机制以及底部集污槽所引起的二次返混现象,本文提出了利用引流强化旋风分离器分离颗粒物的设想,即将传统旋风分离器底部的集污槽改为引射装置,利用引流实现对颗粒物连续分离的目的。设计并加工了带引流功能的新型旋风分离器样机,搭建了引流强化旋风分离颗粒物的实验台。通过实验研究了入口流量、入口压力、入口浓度及引流流量四个操作参数对带引流功能的新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合理的操作参数。最后通过颗粒物粒径及颗粒物密度实验探究了颗粒物本身的物理特性对新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旋风分离器相比,带引流功能的新型旋风分离器实现了连续分离目的并且分离效率更高,对于10μm二氧化硅颗粒,分离效率最高可达89.7%,但同时能量损失也较大。另外,改变引流流量对新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分流比及能量损失产生的影响最大;改变入口流量对溢流口浓度产生的影响最大;而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基本不会随入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颗粒物粒径及密度的增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能量损失均会有所增加。本文提出的带引流功能的新型旋风分离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旋风分离技术中的局限性,为后续旋风分离颗粒物实验操作参数的设定提供了参考,并且对于空气中的颗粒物在环保领域的分离和捕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课题研究,技术路线,颗粒物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以及不同颗粒物密度下的分离性能实验,分析提出的具有引流离器的现实可行性。得到其合理的操作参数以及入口流量、入、引流流量、颗粒物粒径和颗粒物密度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损失以及溢流口浓度等分离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大小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图 1-1 所示:

结构图,旋风分离器,结构图,旋风分离


简介雷诺汽车厂引入了一个装有旋风分离应用旋风分离器的时间要早得多。随家的研究人员同时且各自独立地完成时间内旋风分离器的研究并没有很大的仪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LDV)的力学(CFD)软件的出现,旋风分离本结构要由进气管、圆柱段、圆锥段、底流1 所示。含尘气体由进气管切向进入圆颗粒物被分离到内壁面上,然后向下空气则向上由溢流管排出,由此实现

粒径分布,带引,旋风分离器


a) 三维设计图 b) 实物图图 2-2 带引流功能的新型旋风分离器设计中排污管与引流管呈 45°角,以便杂质排出;底流管与排污管用 40°半径为 5 mm 的圆弧连接,防止颗粒物在拐角处沉积;为了达到较好的分离效率,且流量又不至过小,入口管径取为 DN15;此外,旋风分离器所用材质为高硼硅,壁厚为 3.3 mm。2.3.2 操作参数设计由于 GRIMM-1109 气溶胶粒径谱仪进行粒径分布测量时对管道中气体的流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流速过大或过小都会使仪器无法正常运行,因而实验中将新型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流量设计为 10.4-12.2 m3/h,并将入口流量分为 10 个工况进行实验:10.4 m3/h、10.6 m3/h、10.8 m3/h、11.0 m3/h、11.2 m3/h、11.4 m3/h、11.6 m3/h、11.8 m3/h、12.0 m3/h、12.2 m3/h。测出不同入口流量下新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分流比、溢流口浓度、入口粒径分布、溢流口粒径分布及能量损失六个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气—液旋风分离器工艺设计参考资料[J];炼油设计;1976年06期

2 ;新型旋风分离器在玉门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投运[J];炼油设计;1976年06期

3 ;B型旋风分离器作催化裂化三级分离器的探讨[J];炼油设计;1982年05期

4 刘宗良;;旋风分离器设计中的几点改进[J];炼油设计;1984年05期

5 刘宗良;;布埃尔三级旋风分离器改造成功[J];炼油设计;1985年02期

6 曾庆勋;;旋风分离器性能计算[J];炼油设计;1987年04期

7 刘宗良;;催化裂化装置旋风分离器的设计[J];炼油设计;1989年02期

8 刘云峰;;循环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改造设计[J];华电技术;2017年11期

9 张悦;韩璞;;旋风分离器机理模型设计与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8年05期

10 李华标;吴晓明;吕智;;基于回归正交试验的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研究[J];机电技术;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文;王连泽;;旋风分离器内能量耗损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盖国胜;王京刚;郑恒生;徐茂连;;复合旋风分离器的工业放大研究(摘要)[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杨湘杰;张晓开;余风利;刘旭波;;对收集碳纳米管用的旋风分离器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6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6年

4 杨丰;祝健;刘向华;张吉光;田立霜;;扩散式静电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实验研究简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5 由洋;杨朝锋;;循环旋风分离器的压降性能计算[A];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C];2018年

6 陈建义;;氧氯化反应器旋风分离器的国产化分析[A];2004年全国化工、石化装备国产化暨设备管理技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付双成;;旋风分离器涡核尾端的液体示踪实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王建军;王连泽;刘成文;;旋风分离器内减阻杆后的尾涡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赵军平;谢雪梅;;旋风分离器能力校核与经济运行[A];201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郭寿鹏;高洪吉;李晓桐;郑德荣;;锅炉旋风分离器中心筒失效分析[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文艳邋闫华 白争鸣;三级旋风分离器技术达国际先进[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谢文艳 闫华 白争鸣;高效能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8年

3 林鸿冠;毫厘式检查千吨设备[N];中国石化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王继光 特约记者 李浩;为作业团队装上“电脑芯”[N];中国石油报;2018年

5 通讯员 谢文艳 吴晓龙;石化高端特色装备获国家商标[N];大庆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谢文艳 通讯员 袁定伟;实力铸就金字品牌[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符立萍 通讯员 闫华;高端炼化装备进军煤化工市场[N];大庆日报;2011年

8 王涛 高汝宝;一天可回收纤维15吨[N];德州日报;2007年

9 朱宏达;“磨刀不误砍柴工”[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窦青荣;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N];中国建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仕林;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分离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张吉光;静电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3 钱付平;不同排尘结构及操作条件旋风分离器分离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朱治平;加压循环流化床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5 吴学智;入口高浓度条件下的旋风分离器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栾一刚;轴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崔洁;分级式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与结构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M'BOUANA Noé-Landry-Privace;高浓度旋风分离器气固流动与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王海刚;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鲁佳易;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与热平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峥;导流式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李欣雨;引流强化旋风分离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罗曼诺夫·菲利普;连续排污旋风分离器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华标;基于数值模拟的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优化[D];厦门大学;2018年

5 韩笑;PV型旋风分离器的减阻提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马振;大输量旋风分离器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熊攀;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8 陈功;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胡月;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0 陈晓波;基于数值模拟的旋风分离器优化与内部短路流算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8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8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