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钻井油基钻屑的催化热解及动力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41
【图文】:
液的处理处置中,因其具有高效稳定,污染物处置彻底、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逐步取代了部分的传统工艺技术。1.2.1 热解工艺原理及过程热解技术是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废弃钻屑传输到一个密闭减压的热处理系统中,绝氧条件下进行加热以使烃类有机物在达到其相应的馏程后气化分离出来,保持适当停留时间使得油气完全挥发。热解产生的蒸汽要预先通过分气包过滤除去其中混入的少量粉尘颗粒,经多次过滤后再将挥发的油气和水蒸气通过分离单元实现水、气和油的三相分离。其中,石油烃类成分通过冷凝回收可用来配置油基钻井液、或作燃料;不可冷凝气体则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作为燃料为热解炉供热系统提供能量而循环利用。加热后的固体残渣进行固化后则可作替代建材使用。丛培超等[19]发现油基钻屑进行热解处理后的固体残渣又可作为废弃水基泥浆或钻屑的固化材料。英国北海油田经热解处理油基钻屑,使油组分含量降低至小于 1%,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可直排海洋[20]。热解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1.2 所示。岩屑箱螺旋输送器震动筛 油基钻井岩屑H、CH、CO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钻头切破岩壁产生的碎屑经者混合之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理化性质由于所各异。另外,页岩气开采钻井水平井和直井因其钻的油基钻井液以及岩壁碎屑的成分均有所差异,产因此,只有对页岩气废弃钻屑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后才能有效处理以实现其无害化,资源化。过对废弃油基钻屑进行元素分析,含水率和石油烃毒性分析测定,判断其所含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成分物化性质外观油基钻屑取自于中石化涪陵页岩气开采井场钻井三为黑色固体,石油气味强烈。
以 10 K/min 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析曲线图为例分析油基钻屑热解过程。实验条件下,油基钻屑的热失重曲线(TG)、微商热失重(DTG)曲线及差热曲线(DSC)见图 3.1。样品在整个热解升温过程中处于不断失重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钻屑中的有机组分受热不断挥发溢出,总失重达到 13.62%。废弃油基钻屑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室温至 100℃,主要为钻屑内剩余水分的快速挥发,由于实验采用的是已经过自然风干的样品,该阶段失重很小,此阶段也包含了少数轻质组分的挥发。第二阶段为 100~300℃,此阶段为内部结合水及石油烃类轻质组分的挥发,在 177.27℃时出现了最大失重峰,此阶段失重率为 9.97%,远高于其他阶段,说明样品中轻质石油烃化合物较多,受热大量挥发,DSC 出现放热峰。第三阶段为 300℃至 600℃,为重油裂解阶段,失重率为 3.65%,DTG 曲线在此阶段末端趋于平稳,热解逐渐结束。有研究表明一般温度达到 370℃左右时,重质油才开始裂解,与此同时随着裂解程度的加深缩合反应加快[44]。从热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钻屑中重油裂解的主要温度范围为 400℃~600℃,为热解液化回收油的最佳反应温度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洁;周建斌;马欢欢;马孟;邢美腾;;油茶壳热解产物特性及热解炭制备活性炭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1期
2 李神勇;孙水裕;刘敬勇;徐东军;曾佳俊;伍家麒;杨帆;王逸;;废线路板催化热解脱溴产物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李桂菊;秦璐璐;白丽萍;何迎春;;罐底含油泥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的优选[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王翔;王旭江;范燕荣;王志强;;不同气氛下柴油热解及热动力学特性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年04期
5 孙佰仲;马奔腾;;页岩油泥催化热解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李秀云;何海龙;汪文英;;浅议钻井固体废物处理[J];科技与企业;2013年17期
7 邓皓;谢水祥;王蓉沙;刘光全;许毓;彭峰;郝清源;黄敏;;含油钻屑高效除油剂及除油机理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8 王斐;唐景春;林大明;程秀;;牛粪强化高含油污泥堆肥生物处理及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9 袁丽;刘阳生;;铅锌尾矿中重金属在模拟酸雨淋溶下的浸出规律[J];环境工程;2012年S2期
10 徐青;郑章靖;凌长明;李军;;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NO_X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丛培超;秦宗伦;刘阳;许期聪;肖超;;页岩气钻井平台含油废弃物治理技术研讨[A];环保钻井液技术及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薛平;上海市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与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与风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鸿洲;催化热裂解催化材料的探索及相应微反评价装置的建立[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丰;石油污泥热解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5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8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