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用可控螯合剂修饰的纳米颗粒来分离选择的锕系元素

发布时间:2020-08-18 22:41
【摘要】: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和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的核废物逐年增多。众所周知,核废物对整个人类,甚至生态环境都是有巨大危害的。目前,关于核废物的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本文将尝试用两种螯合剂功能化的Janus纳米颗粒来从高放核废液中分离出放射性元素。首先,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大约在7.3 nm左右的γ-Fe_2O_3超顺磁纳米颗粒,然后,在其表面包裹了厚度约5 nm聚丙烯酸。随后,用第一种螯合剂(DTPA)功能化γ-Fe_2O_3超顺磁纳米颗粒合成出A类型的纳米颗粒(γ-Fe_2O_3-PAA_(2K)-DTPA)。每个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大约含有18.9个DTPA。螯合剂(DTPA)主要通过双硫键和纳米颗粒表面连接在一起,当溶液的p H值升到9,双硫键就会断裂,从而螯合剂DTPA就会和纳米颗粒分开。A类型的纳米颗粒(γ-Fe_2O_3-PAA_(2K)-DTPA)可以吸附La~(3+)离子,升高溶液p H值,混合物DTPA-La~(3+)就会从纳米颗粒表面断裂下来。其次,通过一步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MOGA螯合剂的、可吸附锕系元素的螯合剂FHECMAA。通过这种螯合剂的呋喃官能团和用丙烯胺修饰过后的纳米颗粒表面的烯烃官能团发生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来合成B类型的纳米颗粒(γ-Fe_2O_3-PAA_(2K)-FHECMAA)。B类型的纳米颗粒可以吸附铀元素,并且通过触发狄尔斯-阿尔德逆反应可以使混合物FHECMAA-U从纳米颗粒表面断裂下来。最后,根据合成A类型、B类型纳米颗粒的经验采用“掩盖”方法,合成出Janus纳米颗粒(γ-Fe_2O_3-PAA_(2K)-DTPA-FHECMAA),这种Janus纳米颗粒一面被螯合剂DTPA所修饰,另一面被螯合剂FHECMAA所修饰,并且这两种螯合剂都可以从纳米颗粒表面选择性地解离下来。当只想解离螯合剂DTPA的时候,螯合剂FHECMAA完全不受其解离条件的影响,反之亦然。经计算,每个Janus纳米颗粒表面含有49.8个DTPA和27.6个FHECMAA。在p H=3的条件下,螯合剂DTPA和FHECMAA对U和La的吸附能力几乎相同(大概55%/45%)。在p H=7条件下,螯合剂DTPA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其对La~(3+)离子的吸附能力远高于其对铀的吸附能力,对La与U吸附比为82.7%/27.3%。在中性条件下,即使铀酰离子的量相对较少,螯合剂FHECMAA对铀元素仍然有很好的吸附能力(La/U=68.7%/31.3%)。这表明Janus纳米颗粒是一种可作为用来分离核废料库周围地下水中铀以及其他三价离子很好的选择对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71;TB383.1
【图文】:

用可控螯合剂修饰的纳米颗粒来分离选择的锕系元素


图.叫自加仁晚公妞

纳米颗粒,磁滞回线


图 2-2 γ-Fe2O3纳米颗粒磁滞回线。Fig.2-2 Magnetization loop of γ-Fe2O3nanoparticles.通过共沉淀法所合成纳米颗粒表面带正电荷,在 pH 为 1.8 酸性环境中通过静电排斥作用保持优良的胶体稳定性。如图 2-3 所示,主要是将三价铁离子 Fe3+与二价铁离子 Fe2+的溶液按 2:1 的比例在酸性条件下混合,随后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得到 Fe3O4粒子。再用 80℃的硝酸铁 Fe(NO3)3溶液氧化之,同时调节 pH 值,从而得到γ-Fe2O3颗粒。

示意图,纳米颗粒制备,表面电性,示意图


图 2-3 γ-Fe2O3纳米颗粒制备及表面电性示意图。Fig.2-3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γ-Fe2O3nanoparticles synthesis and surfaces net charge但是该颗粒是多分散性的,大小分布不均。我们通过调控颗粒胶体环境的离子力,逐步屏蔽尺寸较大的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其发生聚合。依次类推,从而在水基中按照颗粒的大小上下分层,并通过磁铁吸附分离,多次操作后即可得到尺寸分布较均一、多分散性较小的纳米颗粒。如下图 2-4所示为γ-Fe2O3纳米颗粒分层后纳米颗粒的 TEM 结果。电镜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单个独立分散,无明显团聚。通过分析同一种颗粒在铜网不同位置所获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林;李翠芹;刘延波;;双螯合多微添加剂的研发与工艺创制[J];化肥工业;2017年04期

2 卿清;;头屑越洗越多?可能是护发素用错了[J];康颐;2017年09期

3 李燕;陈雨佳;张朝纯;韩永晓;;氨羧类螯合剂的应用及前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年09期

4 李红路;魏利华;甄壮伟;张辰亮;马建兵;;EDTA系列金属盐螯合剂的应用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3年09期

5 ;可生物降解螯合剂关注度不断上升推动全球螯合剂市场发展[J];国际造纸;2012年05期

6 陈荣圻;;有机螯合剂及其环保型品种的开发[J];印染助剂;2011年02期

7 刘俊杰;;一种高效和环保的新型漂白螯合剂[J];国际造纸;2006年02期

8 沈浪涛,赵惠云,杜进,王凡;4种螯合剂对人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9 郭利,刘俊英,许继敏;螯合剂G的合成及在印染中的应用[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方晓航,仇荣亮;有机螯合剂在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荣圻;;有机螯合剂及其环保型品种的开发[A];“亚伯”杯2011年第五届全国纺织印染助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竹红;王曲漪;胡忻;尹大强;;螯合剂对铅锌尾矿土壤水稳团聚体重金属活化及形态的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贾文甫;罗学刚;赵鲁雪;卢晓霞;唐永金;;不同螯合剂和pH值对植物富集铀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陈逢喜;Martin Heus;Tony Minshull;;螯合剂的绿色化进展趋势[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贺湘;颜庆瑜;;用~1H NMR研究酚胺酸类螯合剂质子化机理(CHDCB与CCDCB)[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许艳华;来沈圆;方颂;方东林;兰淑仙;;分散螯合剂TF-133F的应用[A];“传化杯”第十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7 ;更绿色和持续性螯合剂GLDA及其应用之道[A];第30届[2010]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世炳;尹文星;张勇;何丹丹;刘长林;;基于ThT的荧光螯合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范力仁;宋吉青;周洋;赵攻城;白文波;李枭铭;栗海峰;张引;周小丹;刘路;;磁性固体螯合剂(MSC-IDA)对土壤镉污染的移除净化[A];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0 漆静娴;王鹤立;;化学萃取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综述[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红;自主绿色螯合剂IDS成功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15年

2 新华社记者 梁思奇;高效无公害鱼虾养殖螯合剂问世[N];广东科技报;2002年

3 刘仲;阿克苏诺贝尔宁波螯合剂厂投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补钙可选哪些叶面肥?[N];农资导报;2010年

5 ;阿克苏诺贝尔螯合剂业务总部从荷兰迁至中国[N];消费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其珏;专业化学品市场前景看好[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章杰;环保催生的前处理剂[N];中国纺织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蔡忠仁;用幸福的手为人类造福[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锁住铁的新肥料[N];山西科技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沙青;董学畅 毕生耕耘结硕果[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蔚欣;四配位单喹啉类铜离子螯合剂设计合成及抗氧化应激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2 段迪;双磷酸酯型开链冠醚螯合剂的合成及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3 MUHAMMAD AFZAL CHHAJRO;[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红新;螯合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物富集铅锌的诱导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崔爽;铅超积累花卉的筛选与螯合强化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年

6 胡亚虎;杨树对干旱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陈亚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诱导性植物提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东香;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昆州;用可控螯合剂修饰的纳米颗粒来分离选择的锕系元素[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焦维琦;新型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郝志鹏;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螯合剂稳定化条件对Pb和Cd浸出行为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4 李琼;几种螯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氟污染的萃取—分离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席梅竹;可降解螯合剂诱导的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忆雪;新型铜离子螯合剂的合成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7 杨婵丽;缩氨基硫脲类螯合剂抑制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1活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杜葳;螯合诱导修复中天然螯合剂的筛选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谢钧宇;小麦品种对汞污染响应的差异和螯合剂对汞污染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党丹丹;新型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中间体的合成[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6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96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