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石油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7:58
【摘要】:Ⅱ类水体的组分十分复杂,在重力和水动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水体组分的垂向呈非均匀分布特征,由于石油类水体污染的存在,石油类微粒在水体中发生垂向扩散,进而使水体组分的垂向非均匀性变得更加复杂。当水体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和散射等水体光学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光线在水体组分的作用下发生后向散射,最终形成离水辐射并携带水体的垂向结构信息被遥感卫星传感器接收。水下光场模式的研究是基于水体光学特性进行的,若假设水体组分垂向均匀,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模式的准确性,使模式不能适用于水体组分垂向非均匀特性明显的近岸海域中。因此探讨石油类水体的光学特性垂向变化问题,对水体辐射传输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石油水体后向散射系数为研究对象,探讨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变化规律。以大连港沿岸海域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站点,进行了以下工作:(1)基于潮汐预报数据和海流实测数据阐述分析了水体的水文情况;(2)基于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的实测数据阐述分析了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垂向分布概况和随时间变化情况;(3)基于Landsat-8的OLI数据阐述分析了悬浮物浓度和石油类浓度在水体表层的水平分布情况;(4)基于悬移质垂向分布理论、后向散射系数分离算法与后向散射系数随悬浮物和随石油类浓度变化的经验关系,建立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的半经验模型;(5)从模型计算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率,分析后向散射系数随深度变化的特征;(6)通过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讨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离岸较近的A站点和B站点,其海流主要呈沿岸方向,且海流方向和大小具有半日潮周期特征,说明两处的海流受到地形和潮汐的影响,而位于三山岛水道东侧的C站点,其海流主要指向三山岛水道,但海流方向和大小的半日潮周期特征并不明显,说明该处海流主要受地形影响;(2)整体上,悬浮物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石油类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说明悬浮物有沉降趋势,而石油类有上浮趋势。此外,悬浮物浓度具有随潮汐变化的特征,但浓度升降时间滞后于潮汐,而石油类浓度则具有受到速度较大的海流的影响而迅速变化的特征,但浓度变化可能是上升或下降;(3)悬浮物和石油类的水平分布情况相近,主要集中在沿岸和相对于海流的岛的后侧海域,说明环境因素对两者的水平分布影响相似;(4)后向散射系数与水深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初等函数关系,而是e指数与复合e指数之和的关系;(5)在表层,A站点和B站点的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率相近,说明两处在表层的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变化趋势相近,C站点的后向散射系数在整个水体中的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率均比前两个站点的小,且几乎稳定在略小于0.0005的水平,说明C站点在整体上后向散射系数均匀变化;(6)3个站点的半经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84、0.282和0.349,平均绝对误差为0.025、0.006和0.005,表明模型在不同站点具有不同的精度,在离岸最近的A站点精度最低,C站点次之,B站点最好。该模型对研究水下光场模式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
【图文】:

分布图,站点,分布图,水深


2.1研究区域与站点分布逡逑从2019年8月25日至2019年8月27日,分别在大连港海域的3个站点进逡逑行观测,站点分布如图2-1所示。在每个站点的观测时间均为7:00至17:00,每逡逑个整点进行一次,水样采集水深为1、3、5、10和15m。采样后根据站点编号和逡逑时间对样本进行编号,以站点编号加上时间编号的形式作为样本编号,站点编号逡逑为A、B和C,时间编号从7:00至17:00分别记为1至11,例如A站点7:00的逡逑样本记为A1。逡逑121"邋40’0"E逦12r邋50’0〃E逡逑■:i逡逑12r邋40’(TE逦12r邋50’(TE逡逑0逦1.5逦3逦6逦9逦12逡逑^Kilometers逡逑图2_1站点分布图逡逑Fig.邋2-1邋Locations邋of邋sites逡逑A站点水深21.5m邋(水深记录时间为7:00),位于大连新港港区南侧,该港逡逑区曾经在2010年7月16日发生中石油输油管爆炸事件。逡逑B站点水深24.8m邋(水深记录时间为7:00),位于大连港鲇鱼湾港区22#原油逡逑泊位东侧,该泊位为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曾经在2017年3月1日接卸世界最逡逑7逡逑

潮高


在没有潮位计的情况下,该预报数据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逡逑通过在潮汐表预报查询系统进行检索,记录8月25日至8月27日,从7:00逡逑至17:00之间的整点潮高数据和高低潮时数据,其中,整点潮高数据如图2-2所逡逑示。高潮时和低潮时预报如表2-1所示。逡逑400邋逦逦丨逦(逦逦逦逦逦(逡逑|逦v邋'逦逦A(8邋月25日)_逡逑-逦B(8月26曰):逡逑///邋\邋——日)|:逡逑rf邋…1逡逑|2°°— 斗…卞…卞—1逡逑100逦:逦!——-:——:逡逑+邋:!:!!:逡逑I邋■邋i ̄ ̄I ̄ ̄I ̄ ̄I ̄ ̄I ̄ ̄I逡逑6:00逦8:00逦10:00逦12:00邋14:00逦16:00邋18:00逡逑时间逡逑a.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平面以下190on逦逡逑图2-2潮高预报逡逑Fig.邋2-2邋Forecasting邋of邋tidal邋height逡逑8逡逑

站点,海流,后向散射系数,周期特征


逑(2)逦数据分析逡逑海流数据如图2-3所示,图中0°表示正北方向。从图中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逡逑i.逦A和B站点比C站点有更明显的半日潮周期特征,说明A和B站点的逡逑海流受潮汐影响的程度要更大;逡逑i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军,李相银;激光目标温度场与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陶宗明;刘东;史博;麻晓敏;聂淼;胡顺星;周军;王英俭;;基于三波长激光雷达对强卷云后向散射系数波长关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3 周玮辰;韩震;王艺晴;付定甜;罗志鲜;;SMAP卫星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关系[J];遥感信息;2018年06期

4 郑琳;孙建;杨海燕;梁红杰;;ASAR图像后向散射系数概率分布特征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年01期

5 黄颖恩;黄妙芬;宋庆君;刘远;张连龙;孙忠泳;;多角度测量石油类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17年01期

6 苏益德;路明;臧伟;;无线电引信海面后向散射系数仿真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7 康青;王正刚;沈志强;;分束法测试微波后向散射系数及其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瑶;江辉;;鄱阳湖浑浊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模拟及校正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9 戴耀森;高频脉冲地面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J];自然杂志;1982年08期

10 黄妙芬;邢旭峰;宋庆君;刘远;;油砂混合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贡献分离算法Ⅰ:实验理论[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德勇;李云梅;乐成峰;黄昌春;王鑫;;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与悬浮物浓度关系模型[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刘鹏;张寅超;王玉昭;陈思颖;陈和;邱宗甲;孔卫国;倪国强;;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反演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红英;朱苏康;;不同光散射系数的内含与区别[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磊;小麦微波散射机理与生物量参数反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姜玲玲;赤潮藻种后向散射特征机理及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3 陈晓露;低空无线电引信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张远;微波遥感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生物量反演与稻田甲烷排放模拟[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永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几何机理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1年

6 贾明权;水稻微波散射特性研究及参数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韩桂红;干旱区盐渍地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胡庆荣;含水含盐土壤介电特性实验研究及对雷达图像的响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9 王星东;主被动微波遥感南极冰盖冻融探测[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金业;武汉上空对流层大气气溶胶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颖恩;石油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变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2 朱杰;主被动海面盐度测量中目标后向散射系数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3 张颖;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和极化雷达数据的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徐怡波;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洞庭湖湿地遥感监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郑磊;基于微波遥感的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6 许媛媛;盐渍土复介电常数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姚国慧;基于雷达数据的天山云杉林郁闭度信息提取[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8 邓跃;粗糙海面FDTD数值计算及其在风速反演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林乐灿;机载雷达杂波模拟器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吕世芳;地、海雷达杂波的模拟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4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