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三种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2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原料的活性碳纤维(active carbon fibers,ACFs)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并尝试将木材下脚料进行改性,提高其吸附性能,以期获得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吸附剂材料。以棉短绒、精制棉、粘胶纤维三种不同的原料制备活性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分析(BET),考察了磷酸盐溶液浓度、磷酸盐溶液浸渍时间、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对活性碳纤维晶型及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活性碳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SEM)检测发现,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碳纤维纤维形貌较好,表面被水蒸气刻蚀呈现出凹凸不平。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三种活性碳纤维ACF(a)、ACF(b)、ACF(c)(分别以棉短绒、精制棉、粘胶纤维为原料)进行两种不同类型染料刚果红及孔雀石绿吸附实验,讨论了吸附时间、体系pH值、吸附剂剂量、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以棉短绒、精制棉、粘胶纤维为原料经磷酸盐浸渍,碳化活化等工艺制备活性碳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1)磷酸盐浓度为5%(2)浸渍时间1h(3)425℃碳化60min(4)900℃活化30min以刚果红染料废水为例,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97 K、刚果红浓度200mg/L、pH=6、吸附剂剂量为0.10 g条件下,ACF(a)对刚果红吸附率为93.21%,平衡吸附量为186.43 mg/g;ACF(b)对刚果红吸附率为90.09%,平衡吸附量为180.18 mg/g;ACF(c)对刚果红吸吸附率为91.21%,平衡吸附量为182.43mg/g;三种活性碳纤维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经800℃高温煅烧再生,5次吸附实验后,其去除率仍在90%以上,环保性能较好。三者相比较以棉短绒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碳纤维ACF(a)的吸附性较好,吸附率最大,吸附量也最大。以孔雀石绿染料废水为例,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97 K、孔雀石绿浓度500 mg/L、pH=8、吸附剂剂量为0.015 g条件下,ACF(a)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率为95.31%,平衡吸附量为3177.11 mg/g;ACF(c)对孔雀石绿吸附率为95.57%,平衡吸附量为3185.79mg/g;吸附剂剂量为0.02g条件下,ACF(b)对孔雀石绿吸附率为95.83%,平衡吸附量为2395.87 mg/g;三种活性碳纤维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三者相比较以精制棉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较差,吸附率最小,吸附量也最小。对比两个吸附实验,发现活性碳纤维对孔雀石绿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更好。通过比较三者对刚果红和孔雀石绿的吸附实验可知,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刚果红的吸附,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孔雀石绿的吸附,且对刚果红的吸附速率更快,整体来说对刚果红染料及孔雀石绿染料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最佳工艺对木材下脚料进行改性,得到材料A。改性后材料A经比表面积分析(BET),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比表面积比改性前增大了100多倍。并以刚果红染料废水为例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97 K、刚果红浓度200 mg/L、pH=6、吸附剂剂量为0.10 g条件下,改性后的下脚料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与活性碳纤维相差不多,吸附率为94.34%,平衡吸附量为188.68 mg/g,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342.742;TQ424;X703
【图文】:

孔雀石绿,刚果红,结构式,活性碳纤维


刚果红(右)、孔雀石绿(左)结构式

棉短绒,精制棉


图 2-1 棉短绒(右)Fig.2-1 The picture of cotton linter (right)图 2-2 精制棉(左)Fig.2-2 The picture of refined cotton (left)

粘胶纤维,下脚料,木材


图 2-3 粘胶纤维(左)Fig.2-3 The picture of viscose fiber (left)图 2-4 木材下脚料(右)Fig.2-4 The picture of the leftover of wood (righ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凡;马晓军;赵广杰;;木质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及发展现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3年03期

2 宋晓峰,甘应进,陈东生;活性碳纤维制品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03期

3 ;台湾研发杀菌效果百分之百的活性碳纤维[J];化工学报;2003年06期

4 黄汉生;低成本活性碳纤维新制法[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0期

5 ;水蒸汽保护法制备活性碳纤维[J];今日科技;2000年11期

6 黄汉生;日本活性碳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动向[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9年03期

7 潘敏琪,陈湘宁;活性碳纤维的特性及用途[J];化工新型材料;1999年04期

8 王春云;活性碳纤维的制造及其吸附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1996年04期

9 大谷朝男,罗益锋;抗菌性活性碳纤维的开发和最新技术[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6年Z4期

10 ;活性碳纤维需求有潜力[J];航天技术与民品;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勇德;;活性碳纤维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姚之晓;赵东林;沈曾民;;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赵东林;李岩;李兴国;沈曾民;;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4 ;含纳米银颗粒抗菌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5 摆玉龙;赵东林;沈曾民;;粘胶基活性碳纤维为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汉杰;;活性碳纤维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A];2007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暨科技创新发展交流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邱军;孔玉霞;;中空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先进纤维[C];2013年

8 李启汉;黎海超;陈水挟;;酚醛基多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9 张志红;陈宁;杨霞;谢华庆;;过管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活性碳纤维多次循环吸附性能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10 武克忠;孟旭;李建玲;郭敏;王新东;;活性碳纤维电沉积聚苯胺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依靠先进技术 抢占市场先机[N];中国环境报;2017年

2 葛;德国Kynol公司研制新型活性碳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3年

3 新言;新型活性碳纤维杀菌效果神奇[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德国公司研制新型活性碳纤维[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王丽;芬兰制造除味过滤新材料[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记者 张琳楠;产学研助企业驶上“快车道”[N];汕头日报;2010年

7 记者 桂雪琴;让新材料助力舰船轻量化[N];中国船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涛;锂硫电池用活性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李全明;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邹田春;活性碳纤维(毡)/环氧树脂吸波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吸波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曾凡龙;粘胶活性碳纤维分子和孔结构转变及功能性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5 余阳;新型微孔吸附剂—超细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室内甲醛吸附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袁智;植物叶片蒸腾作用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周宝成;金属酞菁催化降解染料及催化氧化环己烯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超;活化棕榈碳纤维孔结构及其生成反应路径与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刘文静;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金枝;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孔结构与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郗

本文编号:2805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5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