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靖边县平原地区地下水环境变化及水源保护区划定

发布时间:2020-09-16 10:29
   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地下水环境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往往会影响一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天然平衡状态。靖边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是平原地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随着靖边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城建设范围已扩展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地下水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对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对靖边县平原地区地下水环境多年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及文献鲜有报道,本文从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与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两方面着手,对区内地下水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地下水环境变化的方向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提出合理方案,促进靖边县平原地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靖边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靖边县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勘察、现场试验、数据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法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得到以下成果:(1)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且多年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四柏树水源地和伊党湾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降落漏斗,表明区内地下水常年处于负均衡状态,地下水环境逐渐恶化;(2)在区域分布上,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从南到北沿径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从西向东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区内地下水中TDS及大多数离子浓度呈增长趋势,其中NO_3~-浓度的增长尤为明显;(3)在区域分布上,中部平原区及北部沙漠滩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为碳酸氢钙型,平原区与沙漠区交界区多为混合型,黄土斜坡与平原交接地带以及杨家湾一带多为氯化钠型;在时间上,中、北部沙漠滩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较小,南部变化较大;(4)研究区地下水发生了岩盐溶解,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溶解,石膏等硫酸盐岩溶解,萤石溶解等岩石风化作用,并在地下水径流过程中伴随有正、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发生,个别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也受控于蒸发、沉淀作用;(5)区内承压水水质优于潜水,但均呈恶化趋势。随着靖边县城北扩,四柏树水源地郭家庙一带地下水已受到污染。此外,农业活动的增加导致保护区内地下水中NO_3~-污染日趋严重,已威胁到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6)为保护地下水水环境并保证城市供水安全,采用数值模型计算法为四柏树水源地与西新区水源地重新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首先采用Modflow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继而通过Modpath程序以水源井作为起点进行污染物反向示踪模拟,最终将污染物质点运移100天所到达的范围划定为一级保护区,运移25年所到达的范围划定为二级保护区,并将开采井的补给区设为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91.15;X321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靖边县,中温带


缯蛑釗渚饽杏停ㄋ釠啵┞妨嘭印5乩砦恢猛既缦拢和?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2.1.2 气象水文(1)气象靖边县位于中纬度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日照充足,常伴

直方图,蒸发量,年内分配,月降水量


南向西北递减,其地域分布与东南季风的作用基本吻合。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97.71mm,年际变化较大,其中最大年降水量774.60mm(1964年), 最小年降水量205.00mm(1965年)。 由多年月平均降雨量(图2.2)可知,研究区年内降雨量差异较大,6月至9月区内降雨量较大,8月达到峰值。根据靖边县气象站资料多年降水量统计资料(1907 年~2015 年),区内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1930.2mm,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来最大、最小年蒸发量分别为 2146.2mm(2009年)和 1389.9mm(2014 年)。由多年月平均蒸发量(图 2.2)可知,研究区年内蒸发量差异较大,4 月至 8 月区内蒸发量较大,6 月达到峰值。图 2.2 研究区月降水量、蒸发量度年内分配直方图(2)水文芦河由研究区镇靖流入区内

分区图,黄土斜坡,柳树,土豆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平原区(Ⅱ)地面高程一般在 1320~1340m 之间,为古内陆湖盆及静水湖盆相沉积物堆积而成现多开发为城镇和耕地,人口密度大,为主要的农牧业区,植被以玉米、土豆等农作为主,并分布有杨树、柳树等。(3)黄土斜坡区(Ⅲ)分布于区内南部寨山和李家梁一带,为白于山黄土斜坡的北坡,向北倾斜,坡降 3~度。坡面上局部有陡坎和冲沟等风蚀侵蚀地形发育,受地表径流冲蚀作用形成的细沟发育。主要开发为农田,植被以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并零星分布柳树、杨树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张翼龙;李政红;于娟;余楚;曹文庚;;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发展历程及方案、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11期

2 李星宇;南天;王新娟;李鹏;谢振华;邵景力;;数值模拟方法在隐伏岩溶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14年03期

3 肖杰;钱骏;赵红梅;许冠东;;基于MODFLOW数值模拟法的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J];四川环境;2013年05期

4 韩京龙;黄丽丽;刘春玲;李立军;马静;;数值法在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3年01期

5 陈丽娟;冯起;王昱;鱼腾飞;苏永红;;民勤绿洲地下水环境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6 卞建民;孙晓庆;;基于灰色关联熵的乾安县地下水环境演化方向判别研究[J];水文;2012年02期

7 王滨;朱振亚;蔺文静;陈立;张发旺;;泰安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地下水环境退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8 王滨;程彦培;陈立;张发旺;;城市高速发展对徐州地下水环境演化的驱动作用[J];地球与环境;2009年04期

9 徐海珍;李国敏;张寿全;董艳辉;;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2期

10 刘志国;王恩德;付建飞;席晓凤;贾三石;;河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819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19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