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强化电化学原位产过氧化氢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8 23:33
   针对活性碳纤维(ACF)阴极电还原氧气产过氧化氢(H_2O_2)效率较低的问题,将形稳电极Ru02/Ti、环氧树脂网格以及ACF组合作为复合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单独ACF作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建立了高效产H_2O_2的电化学系统。通过有无外通氧气对H_2O_2产量对比实验发现,此体系无需外加氧气。详细研究了电流密度、初始pH、转速和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系统产H_2O_2的影响。H_2O_2产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电流密度达到20.82 m A·cm-2后,继续增大电流密度H_2O_2产量反而降低;酸性条件有利于H_2O_2生成;H_2O_2产量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加,但转速达到500 r·min-1时,继续增大转速,H_2O_2生成量反而降低;H_2O_2产量随电解质浓度增大逐渐增大,但电解质浓度较高时,H_2O_2产量无明显变化;此电化学系统经8次重复使用后,H_2O_2的生成量基本维持稳定,表明此电化学体系可高效稳定产生H_2O_2。
【部分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磁力搅拌器,吸光度


华电子)提供,磁力搅拌器(上海大龙数显型MS-H-Pro)。1.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电解池、直流稳压电源、反应电极和磁力搅拌器构成。电解池由聚氯乙烯板制成,以浓度为0.05mol·L-1,体积为150mLNa2SO4为电解液。阳极由形稳电极Ru02/Ti网、环氧树脂网格和ACF组合,阴极为ACF,两者均采用面积为3cm×4cm大小的极板。用H2SO4(1.0mol·L-1)溶液或NaOH(1.0mol·L-1)溶液调节体系pH值。调节电流及磁力搅拌器的转速,通电后开始计时,每10min取样测定H2O2浓度。具体实验装置见图1所示1.3分析方法H2O2生成量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用已知浓度的H2O2配置不同浓度梯度H2O2,测量吸光度作出一条标线,y=0.012x+0.011(R2=0.999,其中x代表H2O2浓度,y代表吸光度)。测量H2O2具体方法如下:取2.00mL反应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再取1.50mL稀释后反应液体于1.0cm在石英比色皿中,依次加入0.75mL邻苯二甲酸氢钾(0.1mol·L-1)和0.75mL(0.4mol·L-1KI+0.06mol·L-1NaOH+~10-4mol·L-1钼酸铵)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min显色,采用日立3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在λ=352nm处测定吸光度[22]。通过XPS(PHI-5300/ESCA,ULVAC-PHI,INC)和SEM(JSM-6700F,JEOL,Japan)对反应前后的ACF形态进行分析。图1电化学反应装置示意图Fig.1Schematicviewofelectrochemicalreactor6223

阳极析氧,通氧,产量,生成量


环境工程学报第10卷2结果与讨论2.1外通氧气与不通氧气条件下H2O2生成量比较分析本研究将形稳电极Ru02/Ti网、环氧树脂网格和ACF为组合阳极,形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ACF作为阴极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此电化学装置,比较了在阳极析氧和外通氧气条件下H2O2生成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在外通氧气(100mL·min-1)与不通氧气两种条件下,体系H2O2生成量基本一致,90min时H2O2生成量为0.7mmol·L-1左右。可以看出,阳极析氧可满足装置对O2的需求。图2外通氧气和阳极析氧气条件下H2O2产量随时间的变化Fig.2VariationofgenerationamountofH2O2underO2aerationandanodicO2evolution在电化学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电解水的存在,在阴极上产生氢气,在阳极上产生氧气。进行电解水时,电极反应式如下[23]:酸性溶液中,阴极反应:4H++4e-=2H2φ0=0V阳极反应:2H2O-4e-=4H++O2φ0=1.23V碱性溶液中,阴极反应:4H2O+4e-=2H2+4OH-φ0=-0.828V阳极反应:4OH--4e-=2H2O+O2+4e-φ0=0.401V从上式可以看出,不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水电解的总反应都是如下:2H2O=2H2+O2在此装置中,组合阳极一方面作为还原氧气产H2O2的氧源;另一方面利用感应ACF阴极产H2O2,增大了体系产H2O2的ACF面积,因此,本装置可以简便高效的产H2O2。2.2电流密度对H2O2生成量的影响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还原氧气产生H2O2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固定初始pH、转速和电解质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H2O2生

电流密度,产生量,生成量


-φ0=0.401V从上式可以看出,不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水电解的总反应都是如下:2H2O=2H2+O2在此装置中,组合阳极一方面作为还原氧气产H2O2的氧源;另一方面利用感应ACF阴极产H2O2,增大了体系产H2O2的ACF面积,因此,本装置可以简便高效的产H2O2。2.2电流密度对H2O2生成量的影响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还原氧气产生H2O2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固定初始pH、转速和电解质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H2O2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H2O2的生成量不会随着时间直线上升,大约40min时,H2O2生成量达到稳定状态不再增加;H2O2的生成量随着电流密度在8.33~20.82mA·cm-2的范围里增加而增加,但当电流密度超过20.82mA·cm-2时,H2O2生成量存在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图3电流密度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Fig.3InfluenceofcurrentdensityongenerationamountofH2O2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当电流密度为8.33、16.66、20.82、24.99和33.32mA·cm-2时,电化学过程中电极两端相应的电压分别为3.0、4.1、4.3、5.4和6.0V。当电压超过4.3V时,氧气的还原过程会通过反应式(2)产生H2O而不是通过反应式(1)产生H2O2,因此当电流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再继续增大,H2O2生成量反而降低;较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H2O2在阳极和电解液里分解,使H2O2生成量降低,由式(3)~(5)所示[24]。因此选用20.82mA·cm-2作为反应电流密度。O2+2H++2e-→H2O2(1)O2+4H++4e-→2H2(2)H2O2→HO·2+H++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旺玺,宋清臣;一种全新活性炭——活性炭纤维[J];金山油化纤;2001年02期

2 齐龙;国内活性炭应用的发展趋势[J];吉林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3 刘秉涛;李云霞;李国亭;陈静;;活性炭纤维电吸附去除四环素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04期

4 崔海波;张彦;;活性炭的发展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5 杨建利;杜美利;黄婕;王健;;废旧有机丝制备活性炭纤维的研究[J];煤炭转化;2012年03期

6 吴新华;;活性炭纤维纸板构成的蜂窝状吸附层[J];林化科技;1980年02期

7 张文富;;具有卓越吸附率的活性炭纤维研制成功[J];无机盐工业;1983年02期

8 丁宝桐;;日东丽化学开发活性炭纤维[J];无机盐工业;1983年03期

9 陈赛璐;王允付;贾磊;王德禧;;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炭素技术;1988年02期

10 许景文;;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净水技术;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文;李常林;;活性炭纤维在环保工业中的应用及价值[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柴春玲;焦婷婷;迟广俊;周矛峰;丁炳华;王同华;;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油气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王瑞海;耿世彬;韩旭;;活性炭纤维对低浓度污染物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柴晓兰;麻寒娜;贾金平;孙同华;王亚林;;活性炭纤维-固相微萃取新方法探索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陈水挟;陈健良;武清毓;;改性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何兵;崔鹏;;活性炭纤维处理精喹禾灵农药废水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洪美;迟广俊;张建军;王同华;;活性炭纤维改性对印刷废气中乙醇吸附的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8 张儿;马晓军;;纺丝工艺对木质活性炭纤维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A];2013中国食品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殷涛;周国栋;刘志朋;殷璐;李建农;李新;叶淑琴;刘焕来;;特制活性炭纤维吸附流感甲型病毒性能的初步探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烨;王祖武;曹小满;;放电改性对活性炭纤维硫吸附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丹邋记者 张伟;森鑫研发生产出高性能环保专用活性炭纤维[N];鞍山日报 ;2008年

2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姜国华 嘉宾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同华 江苏同康活性炭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健;活性炭纤维 “吸毒能手”保健康[N];中国纺织报;2010年

3 张国芳;我活性炭纤维有望应用于消防领域[N];科技日报;2011年

4 张国芳;活性炭纤维有望应用消防领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姜国华;同康:以科技打造活性炭纤维品牌[N];中国纺织报;2010年

6 记者 戴恩国;特殊高效活性炭纤维纳米微孔滤芯网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孔凡涛;一个材料小企业的“新兴情结”[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向继贵;断臂求生后的华丽转身[N];工人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崔书文 实习生 景益;用科技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N];经济日报;2010年

10 苏俊;江苏同康:“三高企业”奋力转型[N];江苏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丰惠敏;中孔活性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以及聚苯乙烯的降解[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郭世永;改性碳纤维降低发动机NOX排放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韩严和;电增强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部分有机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尹艳娥;新一代水处理技术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D];同济大学;2007年

5 周家勇;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纤维脱硫脱氮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范丽;染料在铂和活性炭纤维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柴晓兰;活性炭纤维固相微萃取新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曲险峰;活性炭纤维对水中酚类有机物的催化臭氧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乌兰哈斯;中空活性炭纤维—纳米银复合敷料的研制及初步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岩;棉花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国春;活性炭纤维在咖啡因精制生产中 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周实际;活性炭纤维稳定型纳米铁的表征及其去除Cr(Ⅵ)的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吴丹;大豆秸秆基多孔性炭材料及其CO_2/CH_4选择性分离特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小龙;活性炭纤维负载铜锆金属氧化物催化脱除NO实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陶s

本文编号:2832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2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