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7:37
   生猪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2018年山东省生猪出栏量5082.3万头,猪肉产量421万吨,分别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和猪肉总产量的7.33%和7.79%,位居全国第四位。近几年,生猪产业发展迅速,猪肉产量持续增加,但同时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严峻,粪污逐渐成为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会破坏水体、大气和土壤,传播疫病,损害畜禽业安全。但是,粪污也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有效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能促进生猪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可以被归纳为种养结合、清洁回用、达标排放、集中处理四种。如何合理选择资源化利用模式,是困扰养猪场户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价值、费用效益分析等相关理论,运用描述分析、比较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重点从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综合评价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相关问题。具体方法与研究结论如下:根据435份调查问卷,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认知与行为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受访养猪场户,普遍认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超过半数的在猪场选址时考虑了周边区域环境,建立了排水系统和专门的防雨防渗粪污储存设施;不足三分之一的对目前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了解或比较了解,近70%的希望在补贴政策上得到政府支持;80%以上的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参与意愿较高,动机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自身声誉和增加收入,缺乏必要资金、管理能力有限、不懂技术是不愿意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定义、主要模式、流程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表明:种养结合模式的典型模式主要有粪污全量化还田模式、粪便堆肥利用模式和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与配套;清洁回用模式的典型模式主要有粪污饲料化利用模式、粪便基质化利用模式和粪便燃料化利用模式,可以实现集约化管理,实现生态养殖;达标排放模式处理成本高,大多养殖场难承受;集中处理模式市场化运作、商业化运行,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各环节利益。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确定综合评价值,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综合评价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模式。评价结果显示,种养结合模式最好,其次是集中处理模式和清洁回用模式,达标排放模式最差。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种养结合模式粪污资源利用率较高、费用较低,但需要足够的土地配套建设储存设施和消纳粪污;清洁回用模式处理后的粪污用途广泛,但该模式生态链较长、精细化技术程度较高;达标排放模式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放,不需要建设大型储存设施,但该模式处理成本较高、经济收益较低;集中处理模式易于获得补贴和信贷支持,能专业化运行,但是投资成本高、产品销售局限性较大。从养猪场户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养猪场户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考虑周边地区环境,合理选择养猪场场址,衡量自身条件,合理选择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政府应提高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补贴标准,建立信贷优惠政策,加强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加强监督,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并调整优化生猪养殖业结构布局。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13;F32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生猪养殖粪污污染现状与趋势的研究综述
        1.2.2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研究综述
        1.2.3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的研究综述
        1.2.4 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养殖粪污
        2.1.2 养殖粪污危害
        2.1.3 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及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4 费用效益分析理论
3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3.2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调查结果分析
        3.2.1 对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认知状况
        3.2.2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情况
        3.2.3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政府支持情况
        3.2.4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果情况
    3.3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4.1 种养结合模式
        4.1.1 种养结合模式介绍
        4.1.2 种养结合模式典型案例:江泉农牧产业园
    4.2 清洁回用模式
        4.2.1 清洁回用模式介绍
        4.2.2 清洁回用模式典型案例:铠伦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4.3 达标排放模式
        4.3.1 达标排放模式介绍
        4.3.2 达标排放模式典型案例:五征生猪养殖场
    4.4 集中处理模式
        4.4.1 集中处理模式介绍
        4.4.2 集中处理模式典型案例:启阳清能生物能源公司
5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综合评价与选择
    5.1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数据来源
    5.2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5.2.3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综合评价
    5.3 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5.3.2 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5.3.3 不同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5.3.4 不同模式的评价总结
    5.4 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选择
        5.4.1 不同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5.4.2 不同模式的适用条件分析
6 促进山东省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6.1 针对养猪场户的对策建议
        6.1.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6.1.2 考虑周边地区环境,合理选择养猪场场址
        6.1.3 衡量自身条件,合理选择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6.2 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6.2.1 提高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补贴标准,建立信贷优惠政策
        6.2.2 加强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
        6.2.3 加强监督,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
        6.2.4 调整优化生猪养殖业结构布局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晓红;吴买生;;湖南省湘潭市生猪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模式浅析[J];中国猪业;2015年11期

2 吕红;;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年11期

3 白华艳;;发达国家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粪污处理经验[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庄犁;周慧平;张龙江;;我国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5期

5 靳红梅;常志州;马艳;严少华;盛婧;黄红英;吴华山;孙国峰;;基于集约化农区种养结合的猪粪处理模式生命周期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8期

6 陈大地;刘桂中;张俊娥;王永刚;;北京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模式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7期

7 王李辉;宗玉霞;牛红雨;;大中型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探索[J];当代畜牧;2015年14期

8 聂小想;郝胜楠;;畜禽粪污生物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5年05期

9 李磊;;冀东某县农村养殖粪污处理环境风险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12期

10 王晖;;太湖流域小型分散畜禽场粪污集中综合整治工程技术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本文编号:2833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3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