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演化的重金属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3;X820.4
【部分图文】:
图1-1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爆发数学模型??Fig.1-1?Mathematical?model?for?the?explosion?of?DGH??在图1-1中,X轴与Y轴分别代表土壤中TRCP与TCAS的含量变化,分别??用字母C与S表示。图中的TCAS含量与TRCP含量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从图中可以比较发现,在前期污染物的可释放总量的累积过程中,土壤中活动态??污染物的含量增加比较缓慢,在某一阶段甚至不再增加,但随着土壤中TRCP含??量的持续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的临界浓度后,TCAS的含量会随之出现非线性的??暴涨,这个非线性暴涨过程也被称之为“化学定时炸弹”。由于TCAS是活性较高??的污染物组分,因此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整个DGH模型可以用一个三次的非线性多项式进行表示:??S?=?CLq?CL^C?-h?(Z2C2?-h?+?式(1-1)??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在演变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累积阶段、爆??12??
在石门雄黄矿区周边采用布点采样法,使用不锈钢铲采集0?20cm的表层??土壤,一共采集42个土壤样品,并选取9个采样点采集相应的植物。采样分布??见图2-1。所有土壤样品放入保鲜袋中并进行标记;所有植物样品放入保鲜袋置??于便携式冷藏箱中。土壤的前处理与2.2.1中的处理方式一致,植物样品先用自??来水冲洗三遍,去除表层的土壤及其他附着物,选取植物叶部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60°C下干燥24小时,恒重后研磨成粉状装入保鲜袋中,在4°C的冰箱中储存。??i??29?656???■?|22〇??H?-?I-??58姐?I*?+^;.?I?>??祕?■?l:???29?646??纛??111?034?111?037?11104?111?043?111?&46?111?049?111052?1t1055??r?—丨_??0m?500m?1000m?1S00m?2000m?▲?iH?^?■*???O的柞蒙??图2-1雄黄矿区土壤样品以及植物样品的分布??Fig.2-1?Distribution?of?soil?and?plant?samples?in?the?realgar?mining?are??19??
FC4)以及残渣态的4^5九7凡5)四个组分。??3.3.1活动态提取结果比较??四种提取法活动态的提取结果见图3-1。Shiowatana提取法在该形态的提取??量最大,这是因为相比于其他三种提取法,该提取法在易溶态以及表面吸附态之??夕卜,对于碳酸盐结合态也进行了单独划分、提取。碳酸盐与重金属沉淀或共沉淀,??是酸提取的主要S标成分。该组分以松散结合形式存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活性,但活性低于水溶态[131]。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含量的??升高会增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134,135]。将碳酸盐结合态独立作为一个提??取形态,很好的契合了?RAC评价体系对于该组分重金属含量的重视[136]。四种提??取法在离子交换态(易溶态以及表面吸附态)提取量都较小,这与己有的研宄一??致f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振环;莫佳;莫斌吉;雷良奇;;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砷污染及其研究意义[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5年02期
2 刘维盛;;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年22期
3 李仁英;沈孝辉;张耀鸿;周志高;谢晓金;李映雪;徐向华;覃郑婕;;无机砷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4 唐彬;邱亚群;胡立琼;雷鸣;;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5 张婷;傅瓦利;袁波;王晓阳;蓝家程;彭景涛;;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各形态有效性及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6期
6 陈保卫;Le X.Chris;;中国关于砷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年11期
7 汤家喜;梁成华;杜立宇;吴岩;;复合污染土壤中砷和镉的原位固定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2期
8 王萍;王世亮;刘少卿;李艳霞;何孟常;林春野;;砷的发生、形态、污染源及地球化学循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9 罗战祥;揭春生;毛旭东;;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J];江西化工;2010年02期
10 张彦雄;李丹;张佐玉;廖可军;;两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贵州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娟妮;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机理与爆发轨迹研究—福建德化汞异常区案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何菁;土壤砷钝化剂的筛选及其调控效应[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3 靳兴媛;砷形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杨善谋;铜陵金属矿集区土壤中Cu、Cd元素污染评价及其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梁月香;砷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生物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范稚莲;土壤和超富集植物中磷、砷相互关系[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37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