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研究
【学位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41;X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论文的基本内容、写作框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概念提出的根据
第一节 理论根据
一、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绿色生活理念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绿色生活观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生活观
第二节 社会现实依据
一、社会依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现实依据:践行五个发展理念的需要
三、大学生主体依据
第二章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与价值
第一节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
一、绿色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
第二节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价值
一、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有益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有益于建设“美丽中国”
三、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有益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缺失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缺失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认知程度较低
二、大学生绿色生活行为相对滞后
三、大学生绿色生活责任意识淡薄
第二节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绿色生活方式教育边缘化
二、社会公众的绿色生活理念淡薄
三、部分家庭对绿色生活教育的缺失
四、大学生自身对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视不足
第四章 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养路径
第一节 强化高校绿色生活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作用
二、加强“绿色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挖掘绿色生活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
四、加强绿色生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自我培养
第二节 强调社会舆论与政府的引导作用
一、合理运用社会舆论,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二、提升政府重视程度,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三、形成绿色生活的社会共识,提供良好的公众环境支撑
第三节 注重家庭绿色生活教育的潜化作用
一、树立绿色生活方式的榜样
二、配合高校和社会开展绿色生活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世南;;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探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秦书生;杨硕;;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J];理论学刊;2015年06期
3 王宽;秦书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4 张博强;;略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6期
5 黄蓉;;保护地球之“肾”——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在沪召开[J];绿色中国;2013年01期
6 刘晓敏;乔毅;;国外绿色生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7 马燕;李志萍;;论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与生态环保意识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1期
8 王民;易斌;史海珍;于薇;;国外及港台地区大学环境科普情况[J];环境教育;2012年05期
9 康永久;;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J];教育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璟;;对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帅;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涂俊;绿色大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永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绿色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郭凤凤;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祝子翰;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赵启鹏;山东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大学;2015年
5 刘晓红;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高林飞;高等院校绿色教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7 伊明月;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绿色”大学生的培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黄丹;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9 汪铭芳;绿色消费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8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4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