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功能协同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2.68;D922.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我国当前两种主要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政策规定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
第二节 环境行政处罚模式
一、环境行政处罚的立法规定
二、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
第二章 两种救济模式功能之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的功能分析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的功能优越性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的局限性
第二节 环境行政处罚模式的功能分析
一、环境行政处罚模式的功能优越性
二、环境行政处罚模式的局限性
第三章 两种模式功能协同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行政机关双重角色协调的可行性
一、赔偿权利人在“双阶构造说”下的合理解释
二、行政机关作为赔偿权利人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两种模式协调适用形成有效互补
一、两种模式的协调发展的目的趋同
二、两种模式的救济范围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三、两种模式的实施互为补益
第四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行政处罚功能协同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强调环境行政处罚救济为主导
一、穷尽环境行政处罚手段
二、正确发挥处罚罚种的功能
第二节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必要补充
一、加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由政策向法律的转变
二、推动磋商机制的运用
第三节 两种模式协同整合的程序衔接
一、启动环节
二、调查取证
三、赔偿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9年36期
2 李嘉悦;;我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健全[J];北方经贸;2019年01期
3 潘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解构[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9年06期
4 马心宇;徐铁兵;马跃涛;张婷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情况及对策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9年06期
5 潘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解构[J];法律适用;2019年06期
6 刘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J];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01期
7 贺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制度亟待构建[J];环境经济;2017年03期
8 张颖;;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J];农业经济;2017年04期
9 张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能否磋商?[J];中国生态文明;2017年02期
10 胡欣欣;史会剑;苏志慧;;论磋商制度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恩媛;国际环境损害赔偿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士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功能协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
2 李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3 李娟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法律制度构建[D];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
4 谢春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追偿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5 张业洁;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6 杨雷;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模式选择[D];广西大学;2019年
7 黄舒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体规则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8 许芝芝;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9 刘思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0 吕心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0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