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9 13:53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石油产品代替煤炭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石油产品的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随之使得大气中颗粒物和臭氧的浓度得以增加,导致灰霾等大气污染问题频频发生。因此,本论文以石化行业典型石油炼制企业的VOCs排放为研究对象,对炼油企业工艺过程VOCs的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炼油企业的工艺过程、原辅材料使用量及废气排放量展开研讨,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减压加热炉废气、常压加热炉废气、硫磺回收废气、延迟焦化废气、连续重整废气、储油罐废气和厂界环境空气共11个监测点位的废气,分别于2017年4至6月和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利用气袋和在线采集两种方法进行样品采集,通过GC-MS仪器分析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分析VOCs浓度、主要污染组分、变化特征、环境影响进行及来源进行分析。(1)炼油企业不同工艺过程排放的VOCs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烷烃在减压加热炉、硫磺回收、延迟焦化、储油罐的四个点位的浓度占比均在50.00%以上,是四个点位物质较丰富的VOCs;每个点位的烷烃和芳香烃浓度占总浓度比重均在70.00%之上,是炼油企业的VOCs重要污染物类别。(2)不同工艺排放源的VOCs主要物质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减压加热炉和常压加热炉两个点位废气主要源自燃料燃烧的烟气,因此两个点位的VOCs组分分布特征类似。(3)秋冬季厂界环境空气VOCs日变化出现双峰变化,早上和傍晚浓度水平高于其余时间;监测期间9~12月共出现5个时间段VOCs较高污染浓度,10-12月VOCs浓度呈现下降趋势,12月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秋冬季T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80.95×10-9 90.96×10-9,因此冬季VOCs浓度略高于秋季。(4)分别通过最大增量反应系数(MIR)法、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对厂界环境空气中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烯烃和芳香烃的OFP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7.17%、63.95%;芳香烃的SOA贡献最大,其贡献比在秋冬季分别为 94.35%、89.36%。(5)运用PMF解析模型对VOCs来源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显示VOCs共有6个来源,分别为生物质源、溶剂使用源、燃料挥发源、汽车尾气源、燃烧源和工业源。6个排放源中可能由于受到监测点位东侧加油站的影响,燃料挥发源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汽车尾气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1.16%、17.46%。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78
【部分图文】:

排放浓度,汽油罐,原油罐,监测点位


3.3.4?VOCs排放特征??(1)?VOCs排放浓度特征??图3-2和3-3显示监测点位TVOCs浓度,由图3-2可知,硫磺回收工艺废??气中TVOCs排放浓度最高,浓度达到了?33.40?mg/m3,该装置废气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酸性气,酸性气经处理后进入尾气吸收塔和焚烧炉,该尾气处理主要针对??含硫废气的处理,因此由于空气量不足等原因可能会造成VOCs物质燃烧不充??分,造成该装置VOCs物质浓度较高。其次是延迟焦化废气浓度,其TVOCs浓??度为27.30?mg/m3。减压加热炉、常压加热炉和连续重整浓度很低,三个点位浓??度相差很小。关于石油化工企业有组织和组织排放高翔[66]等也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硫磺回收工艺VOCs浓度为81.60?排放浓度最高。本文中硫磺??回收工艺VOCs浓度为33.40?mg/m3

组分分布,监测点位,浓度,芳香烃


1和3-2可知,检测出的VOCs物种数量在以上六个点位检测结果中均是烷烃>??芳香烃?>?烯烃,由此可知,烷烃和芳香烃是六个点位中物种数量较丰富的类别。??图3-4和3-5显示各点位VOCs物种浓度比重,由3-4图可知,每个点位的??烷烃和芳香烃浓度比重较大,其中,烷烃类浓度比重在延迟焦化、硫磺回收、连??续重整、常压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浓度占比分别为67.45%、63.92°/。、45.38%、??42.82%、55.61%;芳香烃在以上点位的浓度比重分别为29.53%、9.55%、51.83%、??44.42%、30.33%。由3-5图可知,每个点位的烷烃和芳香烃浓度比重较大,其中,??烷烃类浓度比重在运动柴油罐、静止柴油罐、运动汽油罐、静止汽油罐、原油罐??浓度占比分别为68.70%、52.31%、74.42%、75.22%、82.80%;芳香烃在以上点??位的浓度比重分别为29.5]%、43.43°/。、10.20%、12.41%、13.49°/。。在各个点位??中烷烃和芳香烃浓度和占总浓度比重均在70%之上,由此可知监测点位VOCs主??要为烷烃和芳香烃。??33??

物种,加热炉,常压加热炉,尾气处理


图3-5?VOCs物种浓度比重??每个工艺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及尾气处理方式不同,使得每个工艺VOCs的??主要组分不同。由图3-6和图3-7可知,减压加热炉和常压加热炉排放的VOCs??前20种主要物质浓度分别占总浓度的87.20%和87.70%,减压加热炉和常压加??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国庆;赵树慈;张焕坤;倪爽英;王腾飞;;河北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34期

2 王翠然;海婷婷;田炯;梅国俊;;江苏省石化行业VOCs排放特征、治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5年06期

3 吕兆丰;魏巍;杨干;程水源;;某石油炼制企业VOCs排放源强反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4 姚宗路;吴同杰;赵立欣;郭占斌;丛宏斌;;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0期

5 潘锦;彭虹;吴文威;陈嘉文;陈弘丽;曾家源;;家具制造企业密集区空气中VOCs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年03期

6 封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危害及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04期

7 王扶潘;朱乔;冯凝;刘芮伶;黄晓锋;何凌燕;;深圳大气中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0期

8 吴磊;赵东风;李石;欧阳振宇;薛建良;陈璐;韩丰磊;;石化行业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及估算方法[J];现代化工;2014年08期

9 周炎;钟流举;岳玎利;曾立民;张涛;;典型污染时段鹤山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年04期

10 李国昊;魏巍;程水源;王海燕;王刚;;气象条件对夏秋季炼油厂附近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文政;大气氧化及光氧化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姜洁;北京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雯;大连市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黄薇薇;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其控制技术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展先辉;天津市石化行业VOCs源排放成分谱及排放特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0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