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蓝类复合材料辐照制备及其对铯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71;O647.3
【部分图文】:
杯芳烃的识别能力很好,对特定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能力功效。其中杯[4]芳烃冠醚被研究证明对 Cs+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杂交法制备了一种对 Cs+有较好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的新型杯[4]冠Si),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 Cs+的吸附容量为 0.1233 mmol g-1。材料处理放射性废水有诸多优点,如生物类品种丰富、价廉易得快速且量大、pH 值和温度范围宽等。某些藻类、真菌以及一些等)都对放射性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子交换技术(ESIX)子交换技术交换技术(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最先验室(PNNL)提出的用于金属离子分离的一种新型技术[24]。在这原附着在电极表面的电活性膜来实现碱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嵌脱,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并通过一定的技术积的导电材料上,从而制备出可实现电化学控制的离子交换膜电
图 1.2 可溶性和不溶性普鲁士蓝结构示意图 ESIX 膜的制备方法活性材料通常采用化学沉积法和电化学方法制备。其中,化学法包括毛法及辐照化学法等;电化学法主要有阳极氧化法、阴极电沉积法和脉冲化法最早由 BOCARSLY 等[42]提出,该方法主要原理是将过渡金属基体铁氰根和支持电解质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在工作电极上通上一定的氧化金属基体被氧化,在其表面形成相应的金属离子,电解液中游离的铁氰形成对应的铁氰化物薄膜层覆盖在过渡金属表面。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所物薄膜的容量低,难以在实际工业化中得到推广应用。因为工作电极被铁氰化物已经覆盖在其表面,从而导致电解液中游离的铁氰根被金属表,难以和后续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接触,因此无法继续反应生成铁氰化物积法(包括恒电位沉积法和循环伏安法),一种制备过渡金属铁氰化物这种方法的主要机理是配置由支持电解质、过渡金属离子和铁氰根组成极是惰性导电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给电极通上一定电压范围的循环伏
述相同(Cs+浓度:1000 mg L-1;吸附剂用量:8 mg mL-1;接触时间:3h;温度:25℃;pH:7)。根据方程(2-1)、(2-2)计算 Cs+的去除率 R(%)和吸附量 Qe(mg g-1):100%i CCCRie()(2-1)mCCVQie( ) e(2-2)式中,Ci(mg L-1)和 Ce(mg L-1)分别表示初始和平衡时溶液中 Cs+浓度,V(mL)为溶液体积,m(mg)为吸附剂的质量。2.2.5 材料对 Cs+的动态吸附实验固定床柱反应器采用内径 2.6 cm,床层高度 10 cm 的玻璃管设计而成。将不同制备样品(PB@PUS-1、2、3)填充到柱内,使吸附剂的床层高度保持 10 cm 恒定高度。将 pH=7 的铯溶液(10、20、30 mg L-1)通过蠕动泵(Kamoer KCP3-X)以指定的流速(3、4、5 mL min-1)通过上流式柱反应器,从吸附柱顶端定时收集流出液,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GAAAS-990)进行测试分析。如图 2.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岭;;冰雪中的盛夏[J];电子显微学报;2017年04期
2 刘逸;;《普鲁士蓝系列之光晕》[J];艺术品鉴;2017年10期
3 伍浩松;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将普鲁士蓝用于铯或铊的辐射治疗[J];国外核新闻;2003年10期
4 张肖陶;;普鲁士蓝和滕氏蓝同物说浅谈[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5 庄瑞舫,杨铁柱;高稳定性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制备和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89年02期
6 刘彪,惠腾恩;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7期
7 唐明华,龚诒芬,申成瑶,叶常青;普鲁士蓝加速人体内铯排出效果的观察[J];辐射防护;1989年03期
8 孟静霞;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同一种物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9 ;普鲁士蓝的忧郁与深邃[J];数字生活;2004年02期
10 郭宜娇;孙进兴;崔光;刘培生;;一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普鲁士蓝负载多孔陶瓷复合材料[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平;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万忞;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宝琦;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与储钠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4 张大鹏;普鲁士蓝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高倍率水系二次电池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年
5 张楠;中空介孔普鲁士蓝纳米粒多模态成像及增效HIFU/化疗协同治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6 赵九龙;普鲁士蓝纳米酶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7 姜丹;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单颗粒电化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王宇;类普鲁士蓝基复合材料及贵金属掺杂改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井立佳;癌症诊治用普鲁士蓝纳米制剂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高波;低维普鲁士蓝类合物分子磁体与镍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熠城;基于普鲁士蓝的金属氧化物型气敏传感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2 冯滔;基于NIR响应释放NO的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于肿瘤协同治疗[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康宝江;基于普鲁士蓝多功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刘杰;普鲁士蓝纳米结构调控及电催化析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何宏杨;贵金属及含铁化合物的电催化分解水活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黄斌;普鲁士蓝类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7 傅鹤良;普鲁士蓝类复合材料辐照制备及其对铯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8 徐远;普鲁士蓝衍生铁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9 刘雅娟;HSP70启动子介导的普鲁士蓝纳米系统及其温控肿瘤诊疗应用[D];天津大学;2018年
10 施倩玮;便携式双通道普鲁士蓝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3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