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对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的蓄积和消除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21:38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是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DSP)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组分。研究显示,OA类毒素除急性毒性(腹泻、呕吐等)外,还存在多种慢性毒性作用。本文在OA类毒素在致毒机制、体内实验、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OA类毒素的进一步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对本实验前期所建立的OA类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色谱图目标峰对称尖锐,附近无杂峰;OA类毒素在0.5-20 ng/m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该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和灵敏度均满足后续实验样品中OA类毒素的检测需求。以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建立的免疫亲和前处理净化手段和液质联用检测法,通过室内模拟暴露实验,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OA类毒素在贻贝及其组织中的蓄积和消除规律:(1)短期室内模拟暴露实验下,设置单只贻贝P.lima的日饲喂水平为5×10~4cell,P.lima仅产生OA和DTX-1,其单细胞毒力分别为2.62±0.01、2.31±0.01 pg;贻贝体内只含有OA和DTX-1,贻贝对P.lima的滤食率由99.1%逐渐下降至96.1%;贻贝对OA和DTX-1的转化率分别为48.3-59.3%和48.5-61.4%;OA类毒素蓄积的靶器官是消化腺,各组织对OA类毒素蓄积能力的强弱关系为消化腺鳃肌肉外套膜咬合肌,毒素消除能力的强弱关系为鳃消化腺外套膜咬合肌肌肉;在当前投喂水平下,仅需10天贻贝体内毒素含量将高于45 OA eq./g。贻贝对OA类毒素的平均蓄积和消除速率分别为5.0和1.8 ng OA eq./g/day,贻贝对OA和DTX-1的半衰期均为4.2天。(2)长期室内模拟暴露实验下,设置单只贻贝P.lima的日饲喂水平为5×10~5cell,P.lima仅产生OA和DTX-1,其单细胞毒力分别为3.94±0.01和3.44±0.01 pg;贻贝体内含有OA、DTX-1和DTX-3,DTX-3所占比例为3.3-17.9%,OA和DTX-1是毒素存在的主要形式;贻贝对P.lima的滤食率由99.4%降低至58.5%;贻贝对OA和DTX-1的转化率分别为59.0-89.9%和49.9-94.9%;OA类毒素蓄积的靶器官是消化腺,各组织对OA类毒素蓄积能力的强弱关系为消化腺鳃肌肉外套膜咬合肌,毒素消除能力的强弱关系为鳃咬合肌肌肉消化腺外套膜;蓄积第3天,OA类毒素的含量即已超过安全限量值160 ng OA eq./g,蓄积第7天时,其含量达到324.5 ng OA eq./g,两倍于现行安全限量;贻贝对OA和DTX-1的半衰期分别为27.1和20.3天。若以欧盟所建议的45 ng OA eq./g为DSTs的安全限量,则推算需要42.8天才能使贻贝体内OA类毒素含量低于这一值。(3)对比短期和长期室内模拟暴露实验,可以发现:P.lima均只产生OA和DTX-1,然而,其产毒水平并非持续不变;P.lima饲喂水平和饲喂天数不仅影响贻贝的滤食率,还对贻贝对OA和DTX-1的转化率产生影响;消化腺始终保持最快的毒素蓄积速率和最大的毒素蓄积量;贻贝各组织对毒素的蓄积能力相同,但对毒素的消除能力产生差异;单只贻贝的日饲喂水平为5×10~4cell不足以使贻贝超过安全限量,而若将饲喂水平升至原来的10倍,仅需3天,贻贝体内毒素含量就已经超过安全限量。
【学位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5;S944
【部分图文】:

类毒素,化学结构式


图 1-1 OA 类毒素化学结构式Fig.1-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OA related toxins.1 中毒事件因食用 OA 类毒素污染的贝类产品,引发了 2006 年英国伦敦 159 人、201建福鼎 48 人中毒事件、2011 年浙江宁波和福建宁德 200 人等中毒事件[24],者中毒后出现腹泻(92%)、恶心(80%)、呕吐(79%)、腹痛(53%)(10%)等症状[25]。OA 类毒素属于非致死性毒素,患者在治疗 2-3 天后即复。.2 作用机理蛋白质磷酸化是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 ATP 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基上的过程,主要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s,PPsP1、2A、3、4、5)、酪氨酸 PPs 及双功能 PPs(TMDP、VHR、DUSP2调控完成[26-28]。研究显示,OA 类毒素可作为 PP1、PP2A 和 PP5 的烈性抑

色谱,贻贝,样品,加标


15图 2-2 阳性贻贝样品(A)和加标水平为 5.0 ng/g 贻贝样品(B)MRMg.2-2 MRM chromatograms of positive mussel sample(A)and musssel spiked a(B)图 2-2 可知,OA 和 DTX-1 在阳性贻贝样品和加标贻贝样品中的出致;阳性贻贝样品中无 DTX-2 出峰,说明阳性样品中不含有 DTX

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贻贝,类毒素


图 3-1 P. lima 生长曲线及平台期产毒能力Fig.3-1 Growth curve of P. lima and its toxin level in plateau period3.4.2 贻贝对 OA 类毒素的蓄积、消除室内模拟暴露实验期间,实验组和空白组贻贝均生长状态良好,无死亡现象。观察各实验组贻贝的滤食情况,仅在海水中观察到微量 P.lima 的存在,贻贝对P.lima 的滤食率在 3 天内自 99.1%逐渐下降为 96.1%。液质联用检测显示贻贝体内毒素组成与有毒饵料藻一致,只含有 OA 和 DTX-1 两种毒素。文献报道,OA类毒素在海洋贝类中的存在形态包括游离态和酯化态,贻贝的毒素酯化率远低于其他贝类[84]。本实验通过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酯化态 OA 类毒素,对其总量进行检测,发现酯化态毒素所占比例为 5.2-12.2%,自由态是主要的毒素形式。贻贝对 OA 和 DTX-1 的转化率分别为 48.3-59.3%和 48.5-61.4%。蓄积期内 OA 类毒素在各组织的分布比例如图 3-2 所示。消化腺是 OA 类毒素蓄积的靶组织,高达 59.0-69.6%的毒素集中在该组织;随着蓄积天数的增加,鳃中的毒力水平明显上升,是仅次于消化腺的毒素蓄积组织(22.5-26.6%);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延平;曹增梅;胡佳平;高滨;刘豪;;厚壳贻贝种贝促熟技术[J];科学养鱼;2018年09期

2 杨顺良;杨璐;赵东波;任岳森;;福建台山列岛厚壳贻贝资源调查与评估[J];海洋科学;2015年11期

3 李慷均;顾成柏;;厚壳贻贝的北方人工繁育技术[J];水产养殖;2015年08期

4 林上军;;从大黄鱼到厚壳贻贝不懈寻找打开蓝色宝库的钥匙——记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原总工程师倪梦麟[J];中国水产;2013年08期

5 郭振民;鲍后龙;;“海上牧场”响起丰收曲——嵊泗县野生厚壳贻贝工厂化育苗获成功[J];今日浙江;2009年11期

6 祝世军;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齐鲁渔业;2005年09期

7 李泽浩,胡健饶,盛海洲;厚壳贻贝的脂质成分与药用开拓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8 徐晴晴;赵晟;;海水盐度对厚壳贻贝呼吸和钙化的影响[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9 孙景伟;代红梅;孙吉东;;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J];河北渔业;2018年06期

10 梁箫;陈珂;陈艳文;刘钰珠;李一峰;杨金龙;;厚壳贻贝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克隆和时空表达[J];水产学报;201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归浦;厚壳贻贝脂溶性提取物的制备和抗关节炎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信国;海洋酸化对厚壳贻贝物理与行为防御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付元庆;厚壳贻贝脂质提取物对肠道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硕博;厚壳贻贝含硒GPx克隆及在Cu~(2+)和LPS胁迫下的表达[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唐祖蓉;镉和苯并芘单一及混合暴露对厚壳贻贝抗氧化反应和Nrf2基因表达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3 胡杨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对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的蓄积和消除规律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4 何跃华;苯并芘和镉单一及复合暴露下厚壳贻贝抗氧化反应以及CYP3A基因的表达[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5 谭锦凌;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研发[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6 傅泽钦;我国沿海厚壳贻贝Mytilus unguiculatus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地理分布格局[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7 杨林颖;中国紫贻贝群体遗传分析及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8 张舵;厚壳贻贝和紫贻贝部分凋亡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应对温度胁迫的表达特征[D];集美大学;2014年

9 杨娜;厚壳贻贝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肠道细菌对稚贝附着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10 张亚;一氧化氮在厚壳贻贝变态发育和免疫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