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纳米零价铁修复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及铬污染
发布时间:2020-11-02 18:01
近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下水的使用量和需求量急剧增长,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随之增加,致使地下水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地下水的修复已成为目前最需重视的环境问题。其中硝酸盐氮(NO_3~--N)及铬Cr(Ⅵ)都是地下水中长期存在的污染物,且对人体都有很大的的毒害性。化学修复法是快速有效的修复方法。纳米零价铁技术因其反应活性高,去除效果好的优点,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纳米零价铁不稳定,易团聚,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及硅藻泥包埋纳米零价铁(DnZVI),并对材料进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零价铁颗粒大部分以链状形式存在,而经过硅藻泥包埋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分散性好,很好的解决了纳米零价铁易团聚的现象。实验对两种材料去除NO_3~--N的效果进行对比,并考察不同包埋比、DnZVI投加量、NO_3~--N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NO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DnZVI的去除效果比nZVI提高了22.25%;硅藻泥与纳米零价铁的最佳包埋比为5:1;pH是影响DnZVI去除NO_3~--N的重要因素,较低pH有利于NO_3~--N的还原。在pH为3,NO_3~--N初始浓度为40mg·L~(-1),DnZVI投加量为5g·L~(-1)的条件下,NO_3~--N的去除率为99%。DnZVI去除NO_3~--N的反应产物主要为NH_4~+,约占去除NO_3~--N的81%。实验考察了DnZVI对Cr(Ⅵ)在不同DnZVI投加量、Cr(Ⅵ)溶液初始浓度、pH、温度影响因素下的去除效果,并对材料的重复利用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为3,投加量为2g·L~(-1),初始浓度为10mg·L~(-1)的条件下,DnZVI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5.5%。DnZVI和nZVI材料重复利用三次后,DnZVI对Cr(Ⅵ)的去除率约为nZVI的4倍,DnZVI重复利用性更好。根据实验结果对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DnZVI去除地下水中NO_3~--N及Cr(Ⅵ)在不同pH、投加量、初始浓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7.25KJ·mol~(-1)和29.46KJ·mol~(-1)。
【学位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下水污染概况
1.1.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概况及危害
1.1.3 地下水中铬污染概况及危害
1.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处理技术
1.2.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3 地下水六价铬污染处理技术
1.3.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3.2 化学修复技术
1.3.3 生物修复技术
1.4 纳米零价铁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及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nZVI的制备方法
2.2.2 DnZVI的制备方法
2.2.3 制备装置
3
--N及Cr(Ⅵ)实验'> 2.2.4 nZVI及DnZVI去除NO3
--N及Cr(Ⅵ)实验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N数据分析'> 2.4.1 NO3
--N数据分析
2.4.2 Cr(Ⅵ)数据分析
2.4.3 降解率的计算
2.5 动力学分析
3
--N及Cr(Ⅵ)的研究'>第3章 DnZVI去除NO3
--N及Cr(Ⅵ)的研究
3.1 引言
3.2 nZVI及DnZVI的表征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
--N去除的研究'> 3.3 DnZVI对NO3
--N去除的研究
3
--N效果对比'> 3.3.1 nZVI与DnZVI去除NO3
--N效果对比
3
--N去除的影响'> 3.3.2 不同包埋比例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
--N去除的影响'> 3.3.3 DnZVI投加量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
--N初始浓度的影响'> 3.3.4 NO3
--N初始浓度的影响
3
--N去除的影响'> 3.3.5 pH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3.6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7 反应体系产物分析
3.4 DnZVI对Cr(Ⅵ)去除的研究
3.4.1 pH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2 DnZVI投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3 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4 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5 nZVI及DnZVI的重复利用
3
--N与Cr(Ⅵ)共存情况分析'> 3.6 NO3
--N与Cr(Ⅵ)共存情况分析
3
--N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6.1 不同浓度NO3
--N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3.6.2 不同浓度Cr(Ⅵ)对NO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3
--N及Cr(Ⅵ)的动力学模型'>第4章 DnZVI去除NO3
--N及Cr(Ⅵ)的动力学模型
4.1 引言
3
--N的动力学研究'> 4.2 DnZVI去除NO3
--N的动力学研究
4.2.1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2 DnZVI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N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3 NO3
--N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N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DnZVI去除NO3
--N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 DnZVI去除Cr(Ⅵ)的动力学研究
4.4.1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2 DnZVI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3 Cr(Ⅵ)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5 DnZVI去除Cr(Ⅵ)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7377
【学位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下水污染概况
1.1.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概况及危害
1.1.3 地下水中铬污染概况及危害
1.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处理技术
1.2.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3 地下水六价铬污染处理技术
1.3.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3.2 化学修复技术
1.3.3 生物修复技术
1.4 纳米零价铁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及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nZVI的制备方法
2.2.2 DnZVI的制备方法
2.2.3 制备装置
3
--N及Cr(Ⅵ)实验'> 2.2.4 nZVI及DnZVI去除NO3
--N及Cr(Ⅵ)实验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N数据分析'> 2.4.1 NO3
--N数据分析
2.4.2 Cr(Ⅵ)数据分析
2.4.3 降解率的计算
2.5 动力学分析
3
--N及Cr(Ⅵ)的研究'>第3章 DnZVI去除NO3
--N及Cr(Ⅵ)的研究
3.1 引言
3.2 nZVI及DnZVI的表征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
--N去除的研究'> 3.3 DnZVI对NO3
--N去除的研究
3
--N效果对比'> 3.3.1 nZVI与DnZVI去除NO3
--N效果对比
3
--N去除的影响'> 3.3.2 不同包埋比例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
--N去除的影响'> 3.3.3 DnZVI投加量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
--N初始浓度的影响'> 3.3.4 NO3
--N初始浓度的影响
3
--N去除的影响'> 3.3.5 pH对NO3
--N去除的影响
3.3.6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7 反应体系产物分析
3.4 DnZVI对Cr(Ⅵ)去除的研究
3.4.1 pH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2 DnZVI投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3 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4.4 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5 nZVI及DnZVI的重复利用
3
--N与Cr(Ⅵ)共存情况分析'> 3.6 NO3
--N与Cr(Ⅵ)共存情况分析
3
--N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6.1 不同浓度NO3
--N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3.6.2 不同浓度Cr(Ⅵ)对NO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3
--N及Cr(Ⅵ)的动力学模型'>第4章 DnZVI去除NO3
--N及Cr(Ⅵ)的动力学模型
4.1 引言
3
--N的动力学研究'> 4.2 DnZVI去除NO3
--N的动力学研究
4.2.1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2 DnZVI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N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3 NO3
--N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N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DnZVI去除NO3
--N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 DnZVI去除Cr(Ⅵ)的动力学研究
4.4.1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2 DnZVI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3 Cr(Ⅵ)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5 DnZVI去除Cr(Ⅵ)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凯军;代佳丽;何其;朱良;董浩;李绍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表征[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09期
2 朱岩;张亚雷;代朝猛;周雪飞;张伟贤;;纳米零价铁颗粒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04期
3 王谦;李延;孙平;华新;柏益尧;张炜铭;;含铬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2期
4 刘玉茹;费学宁;郝亚超;徐应明;曹凌云;王晓阳;;海泡石负载型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对六氯丁二烯的降解特性[J];环境化学;2013年11期
5 孟凡生;王业耀;张星星;;零价铁PRB修复硝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地下水[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11期
6 梁斌;莫海筹;黎宏玉;沈玉翠;萧洁韵;方战强;;纳米Ni/Fe双金属催化降解盐酸环丙沙星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魏峣;程诚;吕龙;张静;于静;谢燕华;;交联壳聚糖季铵盐对水体中硝酸盐的吸附去除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年09期
8 赵桂廷;赵倩;杨欣;;我国水污染概况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9 王学;李铁龙;东美英;夏宏彩;金朝晖;;稳定纳米铁与反硝化菌耦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雨;陈天虎;孙玉兵;;氢气还原针铁矿制备的纳米铁去除硝酸盐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86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