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江苏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碳减排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2:23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不仅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问题,也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追求生态化与产业化的同向发展,促进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化转型。江苏省是我国长三角的经济贸易枢纽,工业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使其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因此,针对工业企业碳减排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顺利地推进江苏经济的转型发展。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选取江苏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碳排量进行核算,并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对碳排放进行多维度分析。首先,通过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来分析江苏省工业企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然后再将Tapio弹性脱钩与Divisia分解法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能源效率、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工业企业碳排放脱钩的驱动效应,发现工业经济和人口增长对脱钩有着较稳定的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及效率对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未来五年的工业经济、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发现除工业增加值以外,其它指标的增速在减慢。最后,结合SWOT分析模型来揭示江苏工业低碳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即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为江苏省工业企业的低碳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碳减排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分区域来看,江苏省工业企业的碳排放空间格局呈现出了明显不均衡的阶梯状,并存在很强的局部正向集聚性,这也导致了区域间工业企业碳减排的明显差异化。(2)从整体来看,江苏省工业企业的碳排放量在总体上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低碳发展正逐步凸显,但是碳排放脱钩总体呈现了“M”型的波动趋势,依然存在复钩的可能性,影响工业企业整体的低碳转型。因此,江苏省工业企业的碳减排应以调整工业产业及区域结构为核心,同时提升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绿色制造的产业化。这一对策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制定合理的低碳发展政策,进而有利于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生态化建设及结构化改革。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322;F427
【部分图文】:

规模以上工业,工业企业,行业分类,营业收入


图 2.1 工业企业行业分类年营业收入超过 2000 万元的工业企业被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文接下来利用这一统计口径,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2.1.4 碳源和碳汇对于碳源和碳汇的理解应该是相对的,其分别代表了释放和吸收2CO 的两个相反过程,所以碳排放体系中相关指标的数据是需要两者共同决定的,在形成碳排放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50]。碳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的 及其他的温室气体,包括自然与人为碳排放源两种类型,而导致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主导因素就是人为碳排放源一直处于递增的趋势。众所周知,能源的生产与消耗以及工业的生产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能源消耗,其比重超过了 80%。而碳汇是指森林等生态系统吸收并固化 的能力,并且该过程在储存 的同时释放出了适量的2O ,

分布图,碳排放空间,规模以上工业,江苏省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苏北地区(除工业较发达的徐州市之外),其碳排放量最低;于苏中地区,其碳排量水平较高;第四类和第五类地市主要位于最高,尤其南京市和苏州市的碳排放总量已占全省的 45.3%;因业的碳排放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表现出苏北<苏梯特征。

分布图,碳排放空间,规模以上工业,江苏省


图 4.1 2010 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图维度来看,工业企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南京高地市,并且除个别地市仍处于持平的状态,大部分地市都其空间分布的局部集聚性趋于更强;由此可见,苏南依然是续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并且这一时间跨度也充分体现出供给布格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曦;;区域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基于2006~2013年湖南的实际情况[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6期

2 王静敏;安佳;;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年01期

3 张伟;张金锁;邹绍辉;许建;;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4 周五七;;基于脱钩理论的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评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李绍萍;王倩;王甲山;;基于SWOT法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廖园;武戈;;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分析[J];中国商贸;2013年14期

7 田云;张俊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王长建;张利;王强;乔莹;;1990—2009年山东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杨新力;陈健;;广东省发电的碳排放及其SWOT分析[J];广东电力;2012年06期

10 王圣;王慧敏;陈辉;孙雪丽;李亚春;;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星;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茹婷;江苏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0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0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